01.26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記得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告訴一個學習歷史的竅門,別的不說,我相信下邊這個朋友們可能會記一輩子,就是大唐朝的建立時間,那就是“見糖留一把”,意思是看到糖就留一把下來,大唐朝的建立時間就是公元618年,作為中國歷史上口碑最高,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歷經21位皇帝,289年,精彩紛呈,人才輩出。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又因其政治、文化、制度等繼承於隋朝併發揚光大,所以後世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既是表兄弟的關係,同時又是兒女親家。

李淵的母親跟楊廣的母親都是北周獨孤信的女兒,兩人的生母是同父異母的姐妹。

後來楊廣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為妻,也就是後來的楊妃。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一位,唐高祖李淵,在位8年,

作為世襲的唐國公,李淵通過自身努力,在駐守太原期間,通過與突厥的戰鬥和反隋武裝的較量,逐漸自身力量得到擴大,結合天下大勢,他只反隋煬帝,不反隋朝,他擁立隋煬帝13歲的孫子楊侑稱帝,等隋煬帝死後,自封唐王,並要求楊侑傳位給自己,建立唐朝,打擊各地起義勢力,最終統一中國。69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

作為李淵的二兒子,協助平定天下,被封為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和弟弟後,逼李淵退位,正式登基,當政期間,政通人和,征戰四方,廣言納諫,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50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三位,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

作為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不僅繼承了父親的皇位,也繼承了父親的後宮女人武媚娘,同時李治也是歷史上年號使用最多的皇帝,從永徽到弘道,總共有14個,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喜事,有的是因為出現災荒,比如:

總章三年(670年),因大旱,改元咸亨,大赦天下。

儀鳳四年(679年),裴行儉平定西突厥,重建安西四鎮,改元調露,大赦天下。

調露二年(680年),因立英王哲為皇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等等。

李治繼承了貞觀遺風,並開創了“永徽之治”,55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四位,唐中宗李顯,兩次當政,在位5年半,

一輩子生活在三個女人的手心裡,作為李治的第七個孩子,武則天的親兒子,兩度擔任皇帝,第一次在位36天就被廢為廬陵王,因為提拔岳父刺激了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武則天退位後再度登基,名副其實做了不到6年皇帝。雖說無所作為,但還是有所為,只是這些所為。基本屬於亂作為,短短數年違規“斜封”官員成千上萬,以至於給自身與國家帶來諸多禍患。55歲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五位,唐睿宗李旦,兩次當政,三讓天下,在位8年,

李顯的弟弟,在哥哥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后,李旦登基,武則天臨朝稱制,裁決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義改年號為文明,而後,李旦便被軟禁在皇宮中,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當武則天打算還政給他的時候,他知道是在試探,於是三讓天下,李唐王室反對武則天的鬥爭一直都在,李旦也被誣告謀反,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來俊臣刑訊逼供,樂工安金藏當眾剖腹,以表明皇嗣沒有謀反。武則天深受感動,不再懷疑李旦,命來俊臣停止審理,李旦因此而倖免於難。後來武則天還政給了李顯,哥哥重新登基,本來要封李旦做皇太弟,李旦推辭了,又因為李顯被毒殺,他參與了三兒子李隆基組織的神龍政變,並接受侄子的讓位重新登基,55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中間插曲: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在位16年,

作為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有太多可以大書特書的東西,以後我們專題聊,也正是因為她的特殊性,沒有遭到和王莽一樣的待遇,也並沒有作為一個單獨的朝代載入史冊,81歲病逝。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六位,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

使用了先天,開元,天寶三個年號,也代表了三個時代,通過和姑姑太平公主的配合驅趕了叔伯兄弟李顯的兒子李重茂,而後又在先天政變後,徹底擊敗了姑姑太平公主,掃清了政治上的阻礙,真正的掌握大權,即位後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發達,軍力強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開創了經濟繁榮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最大的敗筆就是後期生活開始腐化,重用宦官,並寵信安祿山,導致安史之亂。作為轉折點,大唐從此一蹶不振。不過和楊玉環的故事被傳誦千年,77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七位,唐肅宗李亨,在位6年,

第一位在京城以外登基的皇帝,父親唐玄宗西逃,他在馬嵬坡被百姓挽留,與玄宗分道,他繼續北上,在靈武即位,也就是現在的銀川附近,他尊玄宗為太上皇,並下命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用了8年時間,先後收復長安、洛陽。52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八位,唐代宗李豫,在位17年,

一生多愁善感,對乳母念念不忘,在八年平定安史之亂的日子裡,不僅玄宗、肅宗各赴黃泉,皇帝換了祖孫三代,叛軍元兇也變了兩姓(安、史),父子四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代宗完成了肅宗沒有完成的事情,總算可以告慰祖先。後期主要是大唐與吐蕃,回紇的戰鬥,而大將郭子儀至關重要,吐蕃、回紇等共30萬大軍,進犯長安,郭子儀說服回紇,唐軍與回紇軍聯合,大破吐蕃,斬首五萬,生擒萬人,奪回被吐蕃劫掠的男女百姓四千人,繳獲的牛羊駝馬綿延三百里內不絕。歷史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著名的醉打金枝就發生在這個時候,54歲病故。

第九位,唐德宗李適(kuo),在位26年,

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一年分夏,秋兩季收土地稅,出現了唐朝中興氣象,但後期開始糊塗,任用宦官做禁軍統帥,寵信奸臣,且極度貪財,對削藩意志不堅定,對官員不信任,頻繁更換宰相,人員不穩定,導致新氣象總是曇花一現,最終沒有實現救國興邦,同時代被冤殺的名人如顏真卿,64歲病故。


簡說大唐二十一帝 (上)

第十位,唐順宗李誦,在位1年,

作為唐朝位居儲君時間最長的皇太子,由於父親德宗在位時間長,他做太子的時間長達25年,而皇位只做了186天,順宗在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中,還做了太上皇。這不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歷代帝王裡由皇帝進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後順宗做了五個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沒有機會享受些清福。順宗在生活的每一環節中,無論是接受了祖父代宗皇帝的才人成為自己的妃子,還是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給父親作兒子;無論是身為皇太子時的深藏不露,還是登基後的革除時弊;無論是面對父皇對舒王李誼的偏心,還是兒子對自己的進逼;無論是宦官強求他選立儲君,還是逼他退位;無論是位居九五,還是成為太上皇,他都是隨遇而安,幾乎看不出他曾有過怎樣的爭強好勝。這才是順宗一生中最明顯也是最擅長的一面。45歲病故。

剩下的11位皇帝,我們以後繼續聊,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