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知青往事 :借宿牧民家蒙古包内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春节就快到了,这天晚上说是在西夏布拉东侧的大柴金加布家开会学习,队里要传达文件。白天是我放马,天黑前我交接完马群,就骑马去参加学习会。

我们在西边,离大柴金加布家有十里地远,我沿着泡子的边缘,一路向东跑去,跑着跑着,天就黑了下来,但我并不着急,这边的地形,我都已十分熟悉。我记得很清楚一共要路过十几个牧民家的蒙古包。

牧民各家相距都不远,而且都在缓坡的下方,所以只要不上坡,就可以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在跑了半个多小时后,我又来到一个蒙古包,在蒙古包的前面牛车旁,黑压压一片,拴着几十匹马,我知道这就是大柴金加布家了,看来人来得不少了。大柴金加布可是队里有面子的牧民,家有牛车近十辆,哈木车,篷车,箱子车,拉牛粪的筐车一应俱全,个个车收拾的干净整齐,铁轱辘车就有六辆,剩下的木头轱辘车也是端端正正,结结实实的好木头车。他家的蒙古包是四个大哈那的大蒙古包,外边的围毡全部是洁白的新毡子缝制的。

我进了蒙古包一看,已有近三十个牧民和知青坐在里边,学习还没有开始,大家在聊天。我在西侧找了个空,盘腿坐下,刚坐稳,大柴金加布家阿嘎就递过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我顺手接过来,谢了阿嘎,并与旁边的牧民打招呼问好。这时有年轻的牧民开始带头唱起歌,大家就随着唱了起来。每次学习前,只要是有人带头,大家都会唱许多好听的歌。

在那个年代,主要是唱革命歌曲,还有一些不知名字的蒙古民歌,全部是用蒙文演唱,很多熟悉的革命歌曲,用蒙文演唱就觉得更加亲切与动听。这也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年轻的牧民愿意在此展示自己歌喉。我们也愿意听这些歌,也会跟着唱,这也是我们学习蒙文歌曲的好机会。杨马倌就是这样学会了阿多沁之歌(马倌之歌)。

大约是快晚上八点了,学习正式开始,乌力吉队长开始用蒙文

知青往事 :借宿牧民家蒙古包内

念学习文件。我们来牧区插队已有四年了,平时与牧民交流也多用蒙语,不会讲得蒙语,就加上汉语说,牧民也能听明白,但这主要是生活放牧的日常用语,学习开会,念蒙文文件,多是政治术语,我们多数知青就听不懂了。不过没关系,等乌力吉队长念了一大通,有些累了,他就让朝鲁给我们简单的翻译一段。那天晚上学习到很晚了,大家听的都很认真,朝鲁翻译的也很带劲。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钟学习结束了。牧民开始起身走出蒙古包,上马回家了。我也走了出来,我没打算回套包,我准备第二天去另一个知青包玩,所以我骑着马继续往东北方向走,下一家就是牧民老鄂家。由于出来时走得急,没有吃饭,这时我的肚子已咕噜咕噜叫了。随着一阵狗叫声,老鄂家到了,我决定就不走了,就在他家住了。

老鄂家的阿嘎还没有睡,走出蒙古包,将狗轰开,我拴好马,问过好,随她走进蒙古包。借着羊油灯光,我看见老鄂和小孩已经睡觉了,我坐在了火炉旁。阿嘎问我是不是去学习了,我说是的。阿嘎又问我,吃了晚饭吗?我照实回答,没有吃。我心里想,确实没有来得及吃,实话实说也没什么的,我以为她可能给我热奶茶喝。阿嘎又说,是这样呀,那我给你做饭吃吧。我真有点不相信,她说的是客气话呢,还是真的要做呢。

当时蒙古包内的铁皮炉子已熄了火,烟囱也拿了下来,为了多保住些热气,包顶的盖毡也已盖严了。我随口回答,好吧好吧。阿嘎起身出了蒙古包,将包顶的盖毡重新打开,进包将烟囱放到铁皮炉的烟道口上,她又出去端来一簸箕干牛粪,重新点燃了炉火。这一切是那样的突然,又是那样的自然,我被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急忙坐到铁皮炉前,帮助烧火。阿嘎将大铁锅放在炉子上,到上水,又拿出面盆开始和面。我就专职烧火,很快炉火旺了起来,水开了,阿嘎的面也干好了,羊肉也已切出来了。很快热腾腾的的羊肉面条就做好了。那一晚我吃到了最好吃的羊肉面条,阿嘎坐在炉火前,看着我吃羊肉面条,炉火映在她黑红的脸颊上。我大口大口的吃着,阿嘎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那一晚在老鄂家,我睡得很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