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一個肺炎讓世人見識到了我國快速有效的應急醫療水平,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們憑藉先進的醫療技術跟成熟的醫療體系能夠很快的戰勝這場災難。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無數的瘟疫、病害。那麼古人是憑藉什麼來戰勝這些災害,古人又有著怎樣的醫療體系來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呢?

古代最早的公共醫療體系,有史料記載的是發生在周朝。當時的周王朝設置了專門為老百姓服務的“疾醫”,其職責是“掌養萬民之疾病”。這個“疾醫”的職責雖然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但是依舊是有收取醫藥費的。當發生大規模的瘟疫或者有老百姓看不起病時,另一種制度的作用就展現出來了。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在古代,為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較常見的辦法之一是“賜藥”。不只朝廷和皇帝會賜藥,地方衙門和官員,也不時為轄區內老百姓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據 《後漢書·鍾離意傳》記載:建武十四年,會稽郡一帶發生特大疫情。當時負責地方具體事務的鐘離意,便親自到疫區照看、慰問病人,送去醫藥,因此贏得民心。

其實嚴格意義上的說,“賜藥”並不是一種制度,而是是慈善性質的仁政。有了這一項仁政的推行,當面對大規模疫情,賜藥成為了解救老百姓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避免了老百姓因為“看病難”而去世。

周王朝因為其奴隸社會的性質,其建立的“疾醫”更多的是為貴族服務。真正面向廣大老百姓,建立的公共醫療體系,是在南北朝時期才實現的。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建立“六疾館”,救濟、收養窮人。這個“六疾館” 其實也並非專門的醫療機構,它僅相當於現代的福利院。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真正的免費醫療機構是北魏建立的,皇興四年,北魏便開展了臨時性“送醫上門”活動,派醫生到“基層”,為患者免費看病、發藥。有了這些臨時的“送醫上門”的實踐,不久之後北魏就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首個面向基層的政府醫療機構“別坊”,專門為看不起病的窮人提供醫療服務。

這個“別坊”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民醫院”了,它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都是免費的,有效地解決了古代窮人看病難的問題。為了保證“別坊”醫生的水平,北魏政府還專門派遣了專業的醫務人員進館,救治病人。同時為了防止醫生不負責任, 朝廷還對醫生進行了分類考核, 按診治水平的高低給予不同的獎勵。

這個“別坊”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它的缺點就是隻在京城附近,針對的也只是京城附近的居民。在更廣闊的非京畿地區,老百姓依舊存在看病難的問題。

北魏在有限的財政收入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下令將一些指導性醫藥手冊免費分發到地方,供給基層醫務人員和患者參考。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北魏的這種醫藥手冊的方法其實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到了唐玄宗時期,為了讓這種方式更加優化,他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天寶五年八月,李隆基再下“刊廣濟方詔”,要求進一步宣傳廣濟方。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因為擔心有的人家連方單都抄不起,李隆基還命令地方一把手,在鄉村要道口弄一個“宣傳欄”,讓老百姓都能對自我防病、治病常識有所瞭解。

當然古代在看病難的這個問題上,做得最好的當屬宋朝。首先是針對“醫藥手冊”的這種方式,宋朝延續了唐玄宗的做法,先後頒佈了《聖惠方》、《慶曆善救方》、《簡歷濟眾方》等一批靈驗、有效藥方有效地推廣和普及醫藥知識方面。

治療新冠肺炎由國家買單,古人又是如何解決“看病難”的?

宋王朝還積極開辦官辦藥店,提供療效、價格都有保證的成藥,深受老百姓歡迎。在王安石變法當中,“市易法”將藥品納入國家專賣,保證了藥品的質量。同時北宋政府還裁減為高層服務的宮廷醫藥機構,增加慈善性質的民間醫藥機構,推廣“養病院”。

除了政府之外,一些有志之士也積極地為老百姓謀福利。蘇軾就創建了“病坊”,起名“安樂”,後更名為“安濟坊”。安濟坊是一種帶有平民醫院性質的慈善醫院,它的存在能夠有效地控制當地疾病流行,給窮人提供就醫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