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秦始皇嬴政的豐功偉業從遇到李斯開始,一個是蓄勢待發的帝王,另一個是懷才不遇的書生,雖然歷史英雄決定論被否決了,但他們的相遇,的確開展了另一個不可磨滅的精彩人生。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目的只有一個,統一天下,取代周天子。

而秦始皇非一般的君主,他的目的就是要成就所有帝王所不能成就之事,因此他還需要更新所有的制度為自己的新帝國服務,那些陳舊的老臣子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他們的思維跟不上秦始皇想要的“新”個“偉”,此時,李斯橫跨空出世,首創郡縣制,並且還提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秦國能夠轉身一變成為秦朝,李斯的功勞絕對不容忽視。然而,在這個豐功偉績的背後,他同樣也做出過危害文化的事情,焚書坑儒就是李斯向秦始皇提議的一舉暴行。這對於古典中華文化的傳播簡直是一場不可挽救的災難,多少孤本在火中焚燒殆盡。沙丘之變,李斯受到趙高蠱惑,為了一己私慾選擇推舉胡亥為帝,他這項決定將秦朝由欣欣向榮之姿拐進了黑漆漆的死衚衕裡。

秦朝於李斯而言,成也在他,敗也在於他。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一、 李斯其人其事

李斯其實出身並不高貴,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講究出身和血統的年代裡,他的奮鬥註定要更加艱辛。

但是他從來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他想要成為人上人,他想要盡享榮華富貴,因此他選擇跟隨荀子學習屠龍術。他的原生家庭給了他對富貴的無盡嚮往,他發奮讀書也不是為了書中的知識,而是同“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樣的功利。

因此當李斯已經成為秦朝丞相時,他還是剎不住自己嚮往功名利祿的心。趙高儘管只是一介太監,但他卻也是天子最親近的官員,因此當趙高親自來使用權力來引誘李斯時,李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答應了。

趙高也打得好算盤,先是利用李斯推胡亥登基,再進讒言使得胡亥對李斯離心,最後趙高再出面收拾李斯。

當李斯身在獄中時,他居然還幻想胡亥能夠懷念他對胡亥能夠登基的付出,卻不料,只要李斯死了,知道胡亥秘密的人就會越少,李斯的死正是在他的貪慾之中。

李斯在投奔秦國之前,他曾經是一個倉管小官員,他某天看到倉庫中的老鼠,發出了功利主義者的嘆息: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對李斯來說,他從中看到的是選擇的成功,只要路子對了,功成名就就在片刻,但如果選擇的路子錯了,那麼無論再怎麼努力,最後的結果也只不過如街上的老鼠一樣人人喊打,於此,他決定辭去倉管小官,決定前往秦國尋找他的倉庫之鼠。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但他看到的只是一個方面,固然長在倉庫的老鼠會更好地活著,有吃有喝,但是老鼠畢竟還是老鼠,只要主人一出現,無論老鼠在哪裡,它們都會被一鍋端走。而長在野外的老鼠,由於對自己的期望本來就不夠高,它們終日都在躲藏外來的危險,因此它們能夠活得更久,長得更加健康。

李斯在秦始皇面前是一大紅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兒子們都紛紛娶了秦始皇的女兒們,在我們的思維中,李家一家子已經是位極人臣,又是皇親國戚,他們只要不作妖,肯定是可以與國同戚,但自從李斯幫助胡亥陷害扶蘇後,他的位置就變得尷尬起來,胡亥要保障自己的合法統治地位,就要殺死其餘的嬴政血脈,那麼,他只能殺死所有的公主王子,李家的媳婦們也要在一時間內處死。

在這裡,胡亥和趙高的戰線高度統一,他們的目的就是需要利用李斯才能夠實現,但是當目標實現後,李斯的作用在哪裡呢?或者說他已經是失去了利用價值,他勢必會受到清算。

李斯最大的弱點還是嫉妒,他嫉妒同為荀子學生的韓國人韓非,朝堂之上,李斯想要獨領風騷,就首先殺死或者排擠走了另外的治世能臣,韓非是一個,蒙家兄弟又是另一個悲劇。李斯剪除異己使得朝堂之上只剩下和他或者和趙高同氣連枝的跟屁蟲。但當時趙高已經和胡亥同盟,在沒有別的重臣牽制之下,李斯的倒臺來得特別快特別迅速。

如果李斯的嫉妒之心能夠稍稍被理智所控制,那麼李斯的命運絕對不至於那麼悲慘。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二、 李斯始終是聰明糊塗心

李斯學識過人,才華出眾,但是他最終死在諂媚之徒趙高手中,真可謂是可惜,但這對於我們來說能夠說明什麼道理呢?

李斯缺少的是一顆寵辱不驚的心,蘇軾曾經因為烏臺詩案被牽連而流放,但是他依舊沒有喪失對前途的嚮往,他還能接連寫出像水調歌頭一樣的傳世宋詞。

或者說范仲淹,他寫出岳陽樓記時候已經是被奸臣誣陷貶官流放,但是依舊有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心態。這種超然物外的理想主義者心態能夠超越千年,依舊曆久常新值得我們學習。

懸置判斷,超然物外是一個高人應該具備的品質,如果說仙人的傳說都從哪裡來,估計我們要溯源到老子和莊子這兩位道家創始人。楚王曾經用相位以待莊子,但莊子婉拒後表示自己只願意做一個自由而無用的人。

莊子其實早已經看破了紅塵,他不再願意被世俗的名利所耽誤,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已經足夠了,何必要去關注他人的眼光和價值觀呢?

因此歷史上多了一名隱士而上了一名宰相,宰相多如牛毛,但我們只有一個超然物外與天氣萬物同一的莊子。

萬事德為先。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李斯的評價其實一點也不夠高,曾經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如此評論李斯:

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李斯的經歷不止我們同情,而相隔了五十多年後的司馬遷更把他的同情寫在了史書裡,儘管千秋功過劉後人評說,但是隻要一想到李斯的功績以及他窩囊的死法,這著實是令人揪心。

但是怎麼才能夠避免自己走入李斯的迷途呢?

我們為人處世得秉承一個仁字,萬事抱仁,同情一切值得同情的事物,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情,這樣才能夠保證功成時候還能身退。

淺談李斯“從一介客卿到千古名相,從天子近臣到階下之囚”的一生

結語:

李斯,千古丞相,法律和制度從他訂立,又在他的手中發揚光大,他留給了我們不斷追逐成功的鼓勵,同時給了我們要限制內心貪慾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