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袁崇煥巧用間諜戰智鬥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袁崇煥巧用間諜戰智鬥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寧遠古城

袁崇煥巧用間諜戰智鬥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正義說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明末清初的寧遠之戰中,袁崇煥和努爾哈赤利用間諜和反間諜進行了鬥智的較量。努爾哈赤善用間諜術,袁崇煥也不含糊,針對努爾哈赤的陰謀詭計,他親自上陣督查查間諜,還派人巡查寧遠街巷路口,動員街民配合士兵逐戶搜捕。最終,努爾哈赤沒有鬥過袁崇煥,被袁崇煥擊敗。

努爾哈赤老謀深算,他在行軍打仗,攻城困城時,最善用的就是四兩撥千斤的間諜戰,靠著這個法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有歷史記載為證,在著名的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為了減少軍隊將士傷亡,他暗自派出大量間諜來到明軍中間,收集情報。清軍這些情報人員都是經過訓練的高手,他們喬裝打扮然後混進明軍隊伍中,將收集到的重要情報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依靠間諜掌握了敵情,然後情報制定作戰方案,最後取得了勝利。


袁崇煥巧用間諜戰智鬥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


在進攻明朝邊關開原時,努爾哈赤這次採用的仍然是間諜戰。他派出大量間諜人員,穿上明軍衣服,混入明軍隊伍中,通過收集到的情報,制定的作戰方案。努爾哈赤這一次挫敗明軍,取得勝利,間諜人員功不可沒。在間諜收集情報的同時,努爾哈赤還對明軍將領進行策反,以少勝多,將損失降低到最低。

努爾哈赤的指揮才能令人讚歎,袁崇煥對對手的能力也是暗暗佩服。他知道,如果想努爾哈赤較量,想打贏寧遠之戰這場戰役,首先要提防努爾哈赤的間諜戰。因為,明軍在與清軍的較量中,間諜戰讓明軍吃盡了苦頭。

在寧遠城,當時已經是68歲老罕王努爾哈赤,沒有想到的是,他遇到對手了,這個人就是明朝的薊遼督師,當時只有43歲的袁崇煥。

努爾哈赤瞭解到是,43歲的袁崇煥是進士出身,後被朝廷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一個知縣有多大能耐,努爾哈赤對袁崇煥卻放鬆了警惕,放鬆警惕的原因,就是他小瞧了袁崇煥的能力。

袁崇煥可不是一般知縣,他的能耐超出常人。喜歡研究兵法的袁崇煥,在沒有到達寧遠城之前,就對努爾哈赤有所瞭解。他知道,為了奪取寧遠城,努爾哈赤一定會重蹈覆轍,故伎重演,打出間諜之戰。

清軍兵臨城下,袁崇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寧遠城內剷除奸細,他派得力干將程維楧稽帶人嚴查奸細,巡守街巷路口,又動員城內老百姓配合士兵挨家挨戶進行大搜捕。經過拉網式清查中,果然抓獲了一些奸細。

在對待這些奸細上,袁崇煥採取多樣措施,沒有用的就立即殺掉,有用的則是故意放行,讓回去的奸細帶走假情報迷糊努爾哈赤。

被袁崇煥放走的清軍間諜見了努爾哈赤後,獻上了所謂的情報。努爾哈赤真是半點懷疑都沒有,他將這些情報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然後制定了出兵方案,攻打寧遠城。要知道,間諜帶回的都是假情報,對努爾哈赤不但沒有作用,相反的是他是敗得一塌糊塗。


袁崇煥巧用間諜戰智鬥努爾哈赤取得寧遠大捷

袁崇煥

袁崇煥堅持清剿,與將士、百姓協力共守。袁崇煥很會籠絡人心,也會鼓舞士氣。為了讓大家團結一致,他在眾將士面寫下了血書,誓與寧遠城共存亡。經過鼓舞,城內兵、民振奮。接下來,他又派官吏帶領城內商民籌辦物料,運矢石、火藥、紅夷大炮等,對付清軍。

據說,當時清軍攻打寧遠城時,天氣很冷,氣溫達到零下三十多度,這可謂是滴水成冰。袁崇煥利用嚴寒天氣,讓軍民在城牆外側潑水,在冷空氣的凝聚下,水立刻結成冰。就這樣,反覆幾次潑水結冰,結冰潑水,城牆上的結冰厚度達到50多釐米。城牆上結冰,給清軍攻城帶來很大困難。袁崇煥用這種辦法以阻後金軍登城,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努爾哈赤帶兵攻城,面對高高的結冰城牆,目瞪口呆,他開始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不愧為是老罕王,在冷靜之後,他立刻果斷讓士兵架雲梯登城牆。城牆結冰,攀爬上去何等容易。這個時候,看準時機的袁崇煥,下令用紅夷大炮對準清軍開炮,還讓士兵射箭。“隆隆”的火炮和萬支弓箭一起齊射向攻城的清軍,清軍被打的慘不忍睹,死傷無數。努爾哈赤看到眼前的慘景,眼睛都紅了,繼續指揮士兵攻城,決心拿下城後,用袁崇煥的腦袋祭奠死去的將士。儘管是這樣,但,仍然無濟於事。在這場寧遠大戰中,袁崇煥憑著陡立的城牆和威猛的大炮,殺死殺傷後清軍一萬七千多人。兩人初次交手,讓努爾哈赤吃盡了苦頭,慘敗而歸,寧遠之戰明軍獲得大捷。這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這場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寧遠大捷”, 寧遠大捷是明朝從撫順失陷以來的第一個勝仗;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帶領清軍與明軍作戰,從來沒有失敗過。在這場戰鬥中,努爾哈赤的間諜戰不但沒有發揮作用,軍隊被打的“稀里嘩啦”不說,還造成了他本人受傷。

目前,史學界針對努爾哈赤否被紅夷大炮擊中受傷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被紅夷大炮擊中受傷,之後回到瀋陽不久,就離世了。另一個版本就是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失敗,退兵5裡,為了報復袁崇煥,他派人帶兵偷襲了覺華島,將島上的一萬五千餘名軍民殺害,燒燬了明軍糧草大營。然後,帶兵撤回瀋陽,之後,又帶兵攻打蒙古。

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城失敗的原因除了他的間諜戰沒有成功,另外一點他低估了袁崇煥的能力。寧遠城開始是孫承宗帶兵守護。孫承宗是明末軍事家、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面對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努爾哈赤覺得不是攻城的時機,沒有把握。後來,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走了,來了高第,感覺攻打寧遠城有了把握。

為什麼高第守城,努爾哈赤就感覺有把握攻城呢?高第是誰,讓老罕王如此放心。高第是灤州(今河北省唐山市)人,雖然也是明朝時期軍事人物,但是指揮才能卻不如孫承宗。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帶領部隊就要來到寧遠城時,高第已經逃往關內,守城指揮官卻是袁崇煥。

努爾哈赤對袁崇煥瞭解的不是甚多,只知道是明朝的一個不出名的文官。一個無名文官和他一個久經沙場的老手較量,豈不是雞蛋碰石頭,所以,努爾哈赤這才小看了袁崇煥。他哪裡知道,袁崇煥不僅僅是一個文官,還是一個反間諜、會打仗的高手。就是這樣一個文官,卻成了他的剋星,讓他慘敗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