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我們要講述的,是

歐洲歷史上最漫長戰爭的一部分。當這場戰爭開始之時,我國那位害死岳飛也要議和的宋高宗才去世10年。到戰爭落幕,已是鄭和六下西洋與孟加拉海風暴作鬥爭的時代。這就是條頓騎士與立陶宛的戰爭,有人也把它稱作“北方十字軍遠征”或者“立陶宛十字軍”。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北方十字軍遠征,多麼詩意的名字。當條頓騎士鐵騎踏破波羅的海的寧靜之時,普魯士人哭號呻吟隨處可聞。蔥翠悠然的神聖橡樹逐漸被冷峻高聳的石頭城堡取代,歡歌笑語的琥珀之國也日漸變作陰森可怖的農奴營。

十字軍沒有停步,整個13世紀,他們征服了波美拉尼亞人、古普魯士住民、蘇多維亞勇士,將波羅的海部落的英雄赫爾庫斯·蒙特捆綁在大樹上利劍穿身。人,總是慾壑難填。既然所謂異教部落在十字軍的打擊下已經分崩離析,條頓騎士們不禁把眼光投向了東方的立陶宛——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多神教國家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條頓騎士對立陶宛的侵攻——皮爾奈之圍:

在條頓騎士團充分騰出手來之時,古普魯士人倔強不屈的5次反覆起義給立陶宛贏得了時間。他們得以從原始的部落聯盟建立起大公國,在政治軍事上能夠更有效組織防禦。儘管立陶宛多次擊敗寶劍騎士團(後來成為條頓騎士團分支——利沃尼亞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的夾擊,但基督教在整個歐洲的傳播已成大勢所趨。幾百年間,各地原生的多神崇拜逐漸消逝,連立陶宛貴族和平民也搖擺在神父和祭司之間難以抉擇。條頓騎士則秉承德意志嚴謹傳統,有條不紊的安排著侵攻計劃。他們每年一次成規模突向立陶宛,攻城略地,抓捕平民,力圖持續削弱對手。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1336年2月,由條頓、巴伐利亞、那慕爾、奧地利以及法蘭西貴族率領的200多名騎士和6000多十字軍侵入立陶宛。鎮守立陶宛邊疆堡壘的是馬吉里斯公爵(Margiris),他幾年前剛經受了重大挫折,不僅未能在單打獨鬥的對決中獲勝,還遭到1萬8千十字聯軍擊敗俘虜。馬吉里斯和數千臣民被迫接受了洗禮。他們待到敵人退兵,又迅速再度恢復了對自己民族原有神明的崇拜。

這一次,敵我比例依舊懸殊。馬吉里斯公爵據守的皮爾奈(Pilėnai)城堡裡尚有4000多人,可是能拿起劍的實在太少,他們大都是從周圍四個不同地區逃難來的普通男男女女。對條頓騎士在整個波羅的海沿岸的所作所為,即便是童蒙小兒和耄耋老人也一清二楚,人們心裡都聚集起難以抹去的陰雲。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2月25日,圍城很快以非常具體的形式呈現在立陶宛人眼前。巨大石塊呼嘯著轟然而至,將塔樓像朽木般打得粉碎。伴隨婦女兒童的驚叫呼喊,立陶宛戰士趕緊登上牆壁防禦。可螞蟻般的十字軍已經快要攀上城頭。西方人顯然熱切渴望著戰利品,拉丁文獻記載,“石塊一個接一個被扔進城堡裡,許多異教徒受了傷。”他們“動員了所有人和預備力量登上堡壘。”公爵帶領立陶宛戰士們拼死抵抗,但他們的力量終究太為弱小。看到十字軍成批翻越城牆,摧毀防禦據點,沒有人懷疑勝負已經分明。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突然,城堡裡濃煙四起,正從激烈殺戮中抽身的十字軍士兵不禁側目。只見立陶宛居民們“縱火焚燒一切,將所有金銀財寶扔進柴堆。他們殺死婦女和兒童,並且將屍體也投進了大火。然後他們開始相互殘殺。”事態越來越超出想象,一位老年女祭司甚至拿起斧頭砍殺信徒,人們木然順從著,直到她殺了100人,然後自戕而亡。所有基督徒都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不明白為何會發生如此慘烈之事,就像他們只知道自殺者不能上天堂而不清楚通過火焰獻祭能讓波羅的海住民們進入他們的神聖殿堂一般。

最後一列立陶宛戰士構成的盾牆也被衝破了,馬吉里斯公爵決然轉身走進了一個黑暗酒窖,那是婦孺們藏身之處。沒人知道他和家人們如何道別,編年史裡平淡記述著:“他拔劍刺中了妻子,將其投入火中。一位位忠誠的近侍低下脖頸,以便首領殺死他們。完成之後,馬吉里斯同樣將利劍朝向肚腹,伏劍之時,腸子滑落出來。他倒在妻子身旁,滿是燒焦的惡臭。堡壘隨後被燒塌,只剩下一片瓦礫。因此,神聖的騎士和戰士們撤回了普魯士。”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其實在撤軍之前,一些侵入城堡的十字軍企圖營救自殺者。因為戰俘一直是西歐戰利品的重要構成部分,但這一次,他們既沒能搶到金銀錢財,也沒能擄掠到乖順奴隸,4000多立陶宛人幾乎全部殉難。這就是北方十字軍征服史上最為著名的“皮爾奈之圍”。

立陶宛住民輸掉了戰鬥,但他們用極其悲壯的集體自殺給對手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同時也怒吼著告訴西方世界,這場戰爭還將持續很久很久。就像坐落在皮爾奈遺址上的捍衛者紀念碑篆刻:

此為馬吉里斯巨人們之墳墓!

想來六代已過,

一切如彼——好似掌中灰燼一把。

卻比活著之人所言更多。

This is the grave of Margis' giants!

Though six ages passed,

Like them - just a handful of ashes!..

But tell more than the living.

(皮爾奈之圍的紀念碑,及1978年同名歌劇第三幕)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對世人來說,死亡通常是比生存更可怕的選擇,但有時未必如此。立陶宛人為何如此?如果古普魯士人的為奴遭遇還不足以說明這點,那麼後世波蘭歷史小說家顯克微支(Sienkiewicz)對條頓騎士治下民眾生活的描述,就更從側面闡明瞭某些道理:

“那個農民站起身來,重新走在馬旁。一路上,他常常把手伸進一隻小皮囊裡,摸出一把沒有磨過的穀粒,放進嘴裡,等他這樣滿足了第一陣飢餓以後,又說起他為什麼吃生穀子的原因來......

  “天主保佑,”他說。“在我們日耳曼爵爺(條頓騎士)的統治之下,日子多難過啊!他們對於穀粉要徵收各種苛捐雜稅,使得窮人只能像牛一樣吃帶殼的穀粒。萬一他們在什麼人家發現了手工磨坊,他們就把這個農民處死,把他家裡的什麼東西都拿走,呸!他們連女人和孩子們都不放過。……他們既不怕天主,又不怕神甫。甚至有的神甫因為指責他們這種行為,被他們戴上了鐐銬。哦,在日耳曼人手下,日子可真難過啊!如果有個人真個磨了些穀粒,那他就得將這一把粉留到神聖的安息日才吃,而在禮拜五一定得像鳥兒那樣啄食。但是即使這樣,也得靠天主保佑,因為在收穫前兩三個月,連這點穀子也吃不到呢。既不許捕魚……也不許打獵......”



立陶宛與波蘭的聯合:

如此,條頓騎士團對立陶宛的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之一,整整持續了225年(1197–1422年)。在漫長年月裡,立陶宛人不斷展現著皮爾奈之圍的頑強意志,他們緊密團結堅壁清野,一次又一次讓條頓騎士無功而返,終於沒有重蹈古普魯士人的覆轍。隨著時代變遷,立陶宛人曾經堅守的多神信仰逐漸受到撼動。東方傳來斯拉夫人的東正教,西方傳來撒克遜人的天主教。在那個時代,信仰抉擇幾乎等於選擇戰爭亦或和平。每個族群都想將立陶宛拉攏到己方陣營。考慮到條頓騎士團不眠不休的入侵,立陶宛考慮起原本並不安分的鄰國波蘭。

大家不會忘記,正是波蘭一手請來條頓騎士團征服異教,結果不料卻引狼入室。騎士們如今勢力日盛驕橫跋扈,搶掠波蘭村落城鎮也是家常便飯。搬石頭砸了自己腳可謂如此,國際政治上隨時上演的一幕再次出現,曾經的朋友變作仇敵,始作俑者正時刻考慮如何復仇。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時任立陶宛大公喬蓋拉(Jogaila,又譯雅蓋沃Jagiełło)經過反覆考量,終於選擇接受鄰國波蘭的洗禮,皈依了天主教,並且與波蘭女王賈德維加(Jadwiga)結婚。波蘭立陶宛兩國從此結成聯盟,波蘭由喬蓋拉國王主要統治,而立陶宛事務實際上由維陶塔斯大公(Vytautas)負責。儘管存在許多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和分歧,但至少他們在面對共同的敵人——始終熱衷於擴張的條頓騎士團之時,有了可靠盟友。

(促成波蘭-立陶宛聯合的關鍵人物:喬蓋拉大公、女王賈德維加。

左側為二人棺木,可見實際外形。大公是歐洲最後一個多神教領主,有教養愛乾淨,雄才大略的開創了波蘭黃金時代;女王為國家放棄愛情,建立了很多醫院、學校和教堂,被稱為聖潔之人)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很顯然,條頓人對此十分惱怒。他們公然在羅馬教廷質疑立陶宛皈依的誠意

,並且聲稱現在立陶宛依然存在著眾多“異教”崇拜,無疑是嚴重的褻瀆之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雖然用十字軍討伐教友國家存在困難,但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矛盾實在太過深厚,雙方几年後果然再次刀兵相見。

眾多周知,條頓騎士團與其分支利沃尼亞騎士團之間存在一條沿波羅的海的“走廊”。而這裡的人民並不甘於淪為農奴,於是,兩次薩莫吉希亞起義爆發。起義者向波蘭-立陶宛尋求援助,條頓騎士當然無法坐視不理,他們拍案而起對波蘭宣戰了。


坦能堡之戰(First Battle of Tannenberg,又名格倫瓦爾德之戰,Battle of Grunwald)——39000對27000

1409年底,向來矛盾重重的波蘭國王喬蓋拉與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達成難得一致,他們組成聯軍向條頓騎士的首都馬林堡(Malbork,又譯馬爾堡)進發。條頓騎士團長馮·容寧根(Von Jungingen)探知了對手動向,立刻以極高效率聚集起主力部隊。在接著傳來吉爾根堡村被波立聯軍摧毀的消息之後,容寧根團長勃然大怒,他當即發誓要在戰鬥中狠狠教訓“入侵者”。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兩軍決戰的意圖不謀而合,在他們平行移動一段路程之後,相距越來越近。

(現代地圖上的坦能堡之戰地點,位於如今波蘭境內)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1410年7月15日凌晨,在格倫瓦爾德村(Grunwald)、坦能貝格村(Tannenberg)、路德維希多夫村(Ludwigsdorf)三地之間,波蘭-立陶宛聯軍與條頓騎士團主力相遇了。和歷史上所有的決定性大戰前夜一樣,編年史學家們記載了諸多奇異天降異象。比如說不同尋常的滿月、突如其來的狂風驟雨。其實雙方將士都難以入眠,沒人知道明天自己還能不能有幸存活,只是對自由的渴望或者聖戰的榮耀,依舊壓倒了他們內心搖擺不定的雜念。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位於戰場東部的,是波蘭-立陶宛聯軍大約39000人,在中世紀這完全是一個龐大數字。

他們的左翼飄揚著白色雄鷹旗幟,由波蘭王國的輕騎兵,強有力的波蘭騎士,以及步兵預備隊構成三道隊列。他們大都經過充分訓練,騎兵在東歐大平原上更鍛煉出了勇猛的名聲。中央,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的捷克僱傭兵,他們由日後胡斯戰爭中聞名的揚·齊茲卡帶領,以及摩爾達維亞的羅馬尼亞戰士,他們全都為錢而戰,但也足夠專業。右翼的旗幟五顏六色,顯得有些風格混雜,這可是立陶宛維陶塔斯大公出眾動員能力的明證。他們不僅有頭戴尖帽、身披輕甲的立陶宛騎兵,也有魯塞尼亞、斯摩稜斯克的羅斯戰士,更有金帳汗國汗位覬覦者賈拉勒派來的韃靼輕騎兵。

(立陶宛中裝騎兵造型,14-15世紀)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條頓騎士團出現在戰場西面。他們約有27000人,數量略少於對手。

但條頓騎士從不依靠數量優勢作戰,嚴格的軍事訓練傳統保證了任何一位正式騎士都擁有極強個人戰鬥技巧。利劍就像他們的雙手,盔甲好似他們的衣服,健碩戰馬也如同他們的雙腿一般。大團長將精銳日耳曼騎士們佈置在兩翼,軍士和輕騎兵將積極輔助。一旦他們取得突破,後繼步兵就能充分擴大戰果。正中央,同樣來自波希米亞的僱傭兵承擔著維持戰線的任務,捷克人向來只認金幣與合同,對面有沒有自己人就絲毫也不重要了。總體來說,條頓騎士的軍隊雖然擁有多達22個民族的士兵,但

大都由日耳曼人構成,不少是受到十字軍的召喚,他們來自奧地利、勃蘭登堡、施瓦本、施泰丁、弗利西亞還有匈牙利。也能看見少量的英格蘭長弓手和嘴巴一向很硬的法蘭西騎士。大團長還在陣前佈置了幾門早期火炮,一旦出現合適機會,它們就能發射實心石彈和鉛彈來打亂對方陣型。

(早期條頓騎士造型,15世紀初已經擁有半身板甲,角盔一般在重大場合佩戴)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兩軍還未開動,波立聯軍裡就出現一陣騷動。波蘭國王急忙派大臣前去探查,結果是300名捷克僱傭兵準備撂挑子走人

“波希米亞的兄弟們,你們為何要在這時離開?”大臣問道。

“哈!我們沒拿夠應得的報酬,沒必要再留下!”傭兵們隨口回答。

“據我瞭解,我們國王對你們之前的所有行動已經慷慨支付了全部費用。如果還有什麼問題,你們完全可以向國王和顧問說出你們的疑慮。”大臣更向前一步,說:

“是不是知道今天國王將和他的強大敵人作戰,你們全都感到恐懼不安了?”

這句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捷克人,他們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掛不住了。傭兵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表情複雜的回到了隊列中,雖然依舊罵罵咧咧,但沒人願意被看成孬種。這段插曲似乎預示著聯軍的狀態並不樂觀,雖然來自立陶宛的波羅的海戰士們熱切渴望作戰,但讓來源複雜的多民族部隊齊心協力並非易事。

(揚·齊茲卡以及麾下的捷克僱傭兵,他後來善於將農民快速訓練為戰士。據稱遺願是將自己的皮做成戰鼓,這樣即便死後也能統帥軍隊作戰)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上午天氣晴朗,條頓騎士們禱告完畢率先進入陣位,大團長容寧根本來期待著立刻交戰,可當他發現波蘭-立陶宛聯軍還呆在森林邊緣時未免深感失望。敵兵不過是期望靠樹林來阻擋威力強大的騎士衝鋒,這就是未戰先怯啊。條頓騎士們在平原上等待了好幾個小時,依舊不見對方出擊。容寧根不願再浪費寶貴時間,況且部下們身著重甲騎在馬上也只是白白消耗體力,於是他派使者給波立聯軍帶去了信物。

很快,兩位騎士團使節來到聯軍大營之前,波蘭國王喬蓋拉和助手接見了他們。

身著白色長袍的使者們下馬行過禮,昂首用德語道:“容寧根團長派我們作為代表,在此給您送上禮物——兩把已出鞘的利劍。這樣或許會減少您的猶豫,讓您更大膽投入戰鬥。容寧根團長也託我告訴您,若是您覺得自己軍隊所處的空間太過狹小,他願意將部隊後撤給您騰出位置,或者您也可以自行選擇任何一處作為戰場,只要不再躲藏在森林和小樹叢裡拖延時間。”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當致辭被翻譯出來時,波蘭君臣們中間一片異樣安靜。幸而維陶塔斯大公在右翼忙著佈置軍陣,若是立陶宛人聽見百年仇敵如此開口,多半會當場拔劍而起。喬蓋拉國王見到遠處人馬移動,條頓人真的向後撤退了一段距離。他冷靜接過雙劍,對使者說:

“我接受你們送來的劍。以基督之名,我們將進行奮戰,所有的無禮傲慢都將必將在他面前低頭!”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波蘭-立陶宛聯軍離開了樹林,他們的槍矛長短不齊,馬匹高矮各異,更像西方人的波蘭騎兵穿戴半身胸甲,立陶宛人身著典型的波羅的海鱗甲,韃靼戰士則袒露半個肩膀,根本不屑於任何衣物阻擋他們揮舞馬刀。花花綠綠形制迥異的彩色旗幟之下,不同民族的士兵用不同語言向他們自己的神明或大聲禱告或低聲求助。

不遠處,條頓騎士的隊列精幹而嚴整,迎風飄揚的白底十字旗象徵著嚴肅如鐵的教義,規整的紋章彰顯出每一位騎士的高貴出生,他們身穿堅固半身胸甲和鍊甲罩衣,胯下同樣武裝的雄壯軍馬靜候命令。

祈禱吧,在各自的神明之下!雙方早已等待的戰鬥即將開始。

(波蘭電影《十字軍騎士》劇照,1960年)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衝鋒吧!命運之戰的開端:

中午時分,壓抑已久的立陶宛人首先行動,總指揮維陶塔斯大公轉過身,向著無數緊緊注視他的眼睛振臂高呼:

“立陶宛勇士們,我知道你們在等什麼。就是今日,前進!前進!”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哦啊!上啊!”數萬人的嘶吼振聾發聵,他們彷彿要把長年仇釁一舉了斷。馬背上的立陶宛戰士們飛也似衝出陣去,他們就像穿越叢林草原的疾風,就要刮向敵人臉上。呼喊聲裡,有一些語言更加充滿粗獷原始的氣息,那是金帳汗國的韃靼騎兵。汗國被帖木兒幾番蹂躪之後,黃金家族崛起的希望越發渺茫,現實讓他們選擇一些方便出賣自己弓馬本事換錢的地方,畢竟生活還得繼續。此時他們輕裝快馬,想要搶到一份功勞。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條頓人佈置在前沿的炮兵開了火,弓箭手也抬手齊射。可條頓火炮只來得及發射兩次,便在急促馬蹄聲裡被立陶宛輕騎兵給一鍋端掉。那些弓手炮手四散落跑好似無邊曠野上的飛絮,一陣疾風過後絲毫不見了蹤影。大團長容寧根豪不介意,他揮手給馮·瓦倫羅德元帥發去指令。戰鼓敲響,軍號嘹亮,條頓騎士左翼動了起來。前排騎士們昂首挺胸,他們的戰馬步伐整齊,就像一堵厚重石牆般向前推進。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立陶宛戰士們望見了遠處出現的一橫排白袍黑十字隊列。也許他們大多已經不再相信神聖橡樹的魔力,也難以聽信祭司們的絮絮叨叨,但他們很少有人未曾親眼目睹騎士們在自己家鄉每年一度的恣意掃蕩,他們還都牢牢記得父母一次又一次講訴“皮爾奈之圍”時眼中勃發的怒火。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燒吧!復仇之火。立陶宛騎兵們放低身子,夾住馬腹,只緊握手中鋒利的長矛對準前方。條頓騎士和立陶宛戰士們極速接近,沒有一個人企圖降低速度。轟!一聲巨響猛烈迸發,就像兩股久久蓄勢的狂濤彼此衝撞。除了尖利刺耳又連接難分的碰撞之聲,此刻戰場幾乎再無法容納任何多一點聲響。當第一波巨大響動稍稍退去,緊接著又傳來密集金屬磕碰、肉體切割的變音。而人類嘶喊、馬匹吼叫更如同宏大伴奏一般此起彼伏。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那股黑白色彩的強硬楔形無情切入聯軍右翼陣中,無數立陶宛戰士和馬匹當即被碾作肉泥。他們或許也擊中了敵人,但對方不可阻擋的衝擊力壓制了一切,將輕裝戰士們撞落馬下踐踏而過,只留下他們剛剛折斷的長矛。聯軍騎兵一片接一片被席捲,但立陶宛人就像撲向獅子的兇猛鬥犬,力量不及依然不屈不撓撕咬對手。韃靼輕騎並不習慣這般近身肉搏,他們在俄羅斯大草原總習慣拉開距離,但眼下看來並沒有如此合適的機會。條頓重裝騎士繼續向前,長年訓練的成果被充分發揮,他們用熟練手法斬殺敢於擋在面前的對手。只是剛殺出一片空擋,立即就被其他聯軍戰士填補而上。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如此近距離搏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完全靠意志力硬撐的立陶宛戰士終於耗盡了力氣,一批批開始掉頭撤退,厭惡硬仗的韃靼遊騎更是飛快退出戰場。大多條頓騎士立即毫不猶豫展開追擊,殲滅了不少掉隊的聯軍。指揮官馮·瓦倫羅德元帥倒沒有被眼前勝利衝昏頭腦,大局觀讓他率領一部騎士轉頭對聯軍中央展開夾擊。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馮·瓦倫羅德元帥畫像,條頓左翼指揮官)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條頓騎士們的優勢:

波蘭-立陶宛聯軍剛開始還盛大壯觀的軍勢頗受影響。但全賴右翼的斯摩稜斯克步兵沒有跟著逃跑,他們聚攏著向中路靠攏,輕言失敗可不像羅斯壯士的風格。

兩軍的中央陣列也已相互交鋒,他們大都同為僱傭軍,很多人甚至是波希米亞鄉里鄉親。不過這絲毫不能影響雙方激烈肉搏殺掉對手。步兵們結成橫陣,用密密麻麻的長戟長槍相互戳刺,就像森林裡顫動的簇簇樹枝。戰況糾纏膠著,身處幾個身位之後的士兵就無法看清前方究竟是何種惡鬥。只有直到他們前排的弟兄被擊倒在地,才會豁然瞧見刺向自己的雪亮槍矛。鏖戰在所有人心裡蒙上一層陰雲,聯軍方面一位捷克僱傭軍頭領這時心懷恐懼逃離了戰場,他的屬下們反而更有職業道德,沒有潰散的士兵們拔出劍,主動加入到附近的友軍中繼續戰鬥。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戰場左側,條頓騎士和波蘭騎士以正面衝鋒來一決勝負。虔信宗教或者身居世俗並不能影響他們用最劇烈的手段相互殺戮。騎士們的馬匹相互衝撞,長槍一支支斷裂拋棄,佩劍和釘頭錘砍劈在鐵甲光面上砰砰作響,好似鐵匠鋪爐火旁加班打鐵一般。幾乎每個人都在喊叫,他們吼著自己家族古老的名字,渴望從中汲取力量。

(幾乎每年波蘭都會舉行多達5千人規模的戰役復原活動)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激戰中,最關鍵的克拉科夫皇家旗幟如同狂風驟雨中的燈塔,鼓舞著一眾波蘭戰士頂住巨大壓力奮起抵抗。條頓騎士攻勢排山倒海,搏鬥是如此劇烈,長槍刀斧四處翻飛,人和馬被推擠著飄搖不定。持旗手馬爾欽(Marcin)緊緊庇護著大旗,眼看戰友一個接一個被敵軍砍倒,條頓長槍幾乎就要戳到他的臉頰。馬爾欽實在無法控制,旗幟忽地脫離手心。雙方後方士兵都目睹了這一切,幾個條頓騎士搶過克拉科夫大旗,他們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不禁高聲頌唱。望不見軍旗的波蘭人心中第一時間升起的不是惶恐,他們胸腔裡倒焰騰騰燒起一把烈火。好些最勇猛的騎士直接衝向敵人,一番迅速又不計傷亡的格鬥衝殺之後,克拉夫科皇家旗幟再次高高飄揚。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看啊!旗幟又升起來了!”後對的波蘭戰士喊著,他們和自己的國王完全一樣,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喬蓋拉國王果斷投入一批預備隊,戰鬥還不會如此輕易結束。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雖然波蘭人軍人山人海,但條頓騎士的衝勁讓他們能以寡擊眾。雙方相互切入對方陣勢,條頓騎士突進如此之前,甚至一度接近了波蘭國王所在

。此刻,一個名叫迪波爾德(Dypold)的日耳曼騎士望見人群中的波蘭戰旗上鑲嵌著白色鷹徽,知道旗下一定是重要人物,他便拍馬挺槍全力奔襲。千鈞一髮之際,波蘭國王隨行秘書及時從旁將其撞倒,把喬蓋拉國王從危急險境中一把拉了出來。

(復原活動中的波軍騎士)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中部戰線依然同樣充滿危機,揚·齊茲卡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僱傭兵對條頓僱傭兵打得難分難解,追擊立陶宛敗軍的條頓騎士返回了,他們和其他部隊一起夾擊著聯軍。同樣來自羅斯,魯塞尼亞人已經逃竄,

斯摩稜斯克的勇士還在頑強抗爭。這些步兵在條頓騎士的衝鋒下損失了多達三分之一,可他們依舊緊緊結成槍陣不言放棄。


風雲突變:

喬蓋拉國王眼中的局勢無疑危機重重,他再次對左翼投入預備隊,這也是最後的貯備力量了。同時,容寧根大團長也正在考慮何時應該動用自己的預備騎士,需要重點對付的波蘭人暫時被壓制,中路敵軍也已步步陷入合圍,是否該做最後一擊了?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突然,戰場邊緣揚起大片煙塵,儘管大部分戰士正深陷血腥戰鬥無暇他顧,但雙方首領還是得到了探報。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立陶宛人回來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

維陶塔斯大公帶著騎兵們重返戰場,他們隊列齊整,人和馬全都恢復了精氣神。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為了立陶宛!為了家鄉!”戰士們怒吼著,眼眶中都要滲出血來。他們就像是古普魯士人、文德人、利沃尼亞人、庫爾蘭人、芬蘭人、薩莫吉希亞人,所有已經滅絕或者苟且存活的波羅的海民族代表,向著十字軍發動了決死衝鋒。條頓騎士發現時為時已晚,持續數個小時的戰鬥耗盡了所有壯漢的體力,連戰馬也無法及時機動轉移。立陶宛騎兵摧枯拉朽般擊滅了條頓騎士的左翼部隊,連馮·瓦倫羅德元帥都無能為力,他很快就只能為自保而作垂死掙扎了。(西方史學界對立陶宛軍返回原因有爭議,一說是維陶塔斯大公東征金帳汗國吸取的經驗故意而為,一說是潰敗後臨時重新召回部下)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立陶宛騎兵全力侵襲極大改變了戰場局勢,條頓騎士不能不全線後退

容寧根團長深為震怒,有傳言稱一些同情波蘭人的條頓世俗騎士還放低了旗幟不願作戰。他立刻下令向兩翼投入所有預備隊以扭轉劣勢。傳令官轉身之時,他為自己帶上了全罩頭盔,親自率領騎士們發動攻擊

。一直養精蓄銳的條頓後隊騎士以密集陣型衝向波蘭和立陶宛兩軍。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然而,聯軍士兵們全都被剛才的消息激發出高昂士氣。幾匹快馬飛馳在他們身後,不斷大聲呼喊著:“立陶宛人回來了!立陶宛人回來了!”

本該疲憊不堪的波蘭、波希米亞、斯摩稜斯克部隊就像打了強心針一般,向著敵兵瘋狂撲去。一批批立陶宛騎兵持盾揮矛席捲了瓦倫羅德元帥的側翼部隊,接著就借勢衝向容寧根團長的增援騎士。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所有戰線全面爆發,波蘭-立陶宛聯軍發揮出人數優勢,將條頓騎士團包圍在核心。各族戰士幾乎難以分辨陣線所在,他們擁擠著一齊湧向白袍黑十字的敵軍。條頓騎士很快發現自己已經難於抵擋,失去衝鋒空間的他們正在陷入無盡消耗。剛和板甲波蘭騎士拼劍格鬥,端著長戟的波希米亞傭兵就偷襲而至,那些縱馬衝突的萊恰埃騎兵(Leicčiai,傳統立陶宛軍人)更是猝不及防。頭盔縫隙般視野裡填滿了刀光劍影,手裡的寬刃劍已然砍缺,盾牌上徽章沾滿血汙肉屑,根本看不出高貴的家徽圖案,滿地踏去都是軟塌塌的人馬屍首,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在地再也無法爬起。

不僅普通條頓騎士,容寧根大團長本人也陷入混戰。容寧根試圖率隊突破重圍但未能奏效,四周都是雪亮刀槍,連最勇敢的戰馬也無法奔跑。聯軍戰士蜂擁而上,有記載稱一位名叫多比斯瓦(Dobiesław )的戰士用長槍刺穿了大團長脖頸,也有說擊殺者是一位叫姆斯祖伊(Mszczuj )的波蘭騎士。無論是誰所為,大團長頓時從馬上栽倒,在旁的其他條頓騎士拼力想要去拯救,只是數不清的波蘭立陶宛戰士已經洪流般淹沒了他們。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19世紀波蘭畫家Jan Matejko筆下的坦能堡之戰,大團長之死局部)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中央紅衣者為維陶塔斯大公)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壓垮騎士們的稻草:

剩下的條頓騎士沒有放下武器,常年訓練與搏殺的經驗讓他們聚集成一個個小型圓陣,繼續在優勢聯軍面前且戰且退。他們很大一部分成功退回了營地

,充分證明條頓騎士的強悍實力。此刻夜色已濃,他們準備用所有馬車臨時建立一個環形車陣以加固防禦。但大營裡忽然騷動又起,原來是早已不滿的隨營僕從們發動暴亂。牆倒眾人推,條頓騎士長期對外對內的高壓政策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絞索。而現在,繩子被收緊了。

波蘭-立陶宛聯軍趁著條頓大營內亂之際,一舉衝入。震耳欲聾的喊殺聲裡,所有零散防禦被破除,大量騎士被當場斬殺,甚至沒來得及俘虜他們交換贖金。

黑色十字旗慘然倒下,參戰的270名條頓騎士中203-211人戰死,包括大團長、大元帥、昆圖、財務總管在內的領導層大多殞命,總兵力傷亡超過81%。聯軍方面損失也不輕微,三分之一的將士死傷。雖然他們沒能乘勝拿下條頓騎士團首都馬林堡,但整個騎士團的精華已經付之一炬,再也無法重振過去的輝煌。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結語:

在坦能堡關鍵性一役中,立陶宛、波蘭、以及其他波羅的海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得以斬斷北方十字軍繼續血腥東征的手臂。雖然升騰火焰中的神秘儀式已經不再盛行,永遠高大蒼翠的神聖橡樹之影也慢慢淡去,但立陶宛人用他們自己的生命和勇氣捍衛了信仰。

一座又一座滄桑的波羅的海石像縱然模糊卻依然聳立,伴著波濤它們或許依然會吟誦那古老壯麗的詩篇。

條頓騎士決戰波蘭立陶宛——坦能堡之戰詳解

相關閱讀:



參考文獻:

  • Polska Jana Długosza, red. naukowa H. Samsonowicz, Warszawa 1984(波蘭)
  • T. Baranauskas. Pilėnai: žygdarbis ir mįslė(立陶宛)
  • A Pagan Empire within East-Central Europe, 1295-1345
  • The Northern Crusades
  • Veliuona and the Lithuanian crusade
  • The Battle of Grünwald
  • Tabards on, visors down: fans relive 1410 Battle of Grunwa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