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是一種建築形式的構成邏輯,以結構概念出發而來,骨架化建築的主要形象由“骨架”要素建構而成。“骨架”可以是有組織的結構構件,或者是表達結構美學的建築造型元素。

我們所熟悉的埃菲爾鐵塔、蓬皮杜藝術中心以及鳥巢等都屬於此類建築。下文將簡要介紹幾個具有典型骨架化傾向的建築,以期勾勒出一幅骨架化建築的圖譜,在後續骨架化系列中對此類建築的特點、構成要素、建構手法及主要建築師逐步展開討論。

1、Thorncrown Chapel(荊棘冠教堂)

Thorncrown Chapel位於美國阿肯色州一處茂密的樹林之中,由美國建築師E. Fay Jones設計建造。建築師最初的想法是創造一個與樹林意向統一的建築形態,並且通過光線的引入,達到與樹林意境模糊曖昧的空間體驗。骨架化的呈現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周邊環境的原始狀態,內外同構,將光線、密林的特徵不斷強化,建築的生長性在此得到詮釋。

骨架化建築

▲教堂內部空間

骨架化建築

▲教堂外部空間

骨架化建築

▲夜間的教堂骨架凸顯

夜色中教堂的骨架與樹幹的剪影形成更為緊密的對話,骨架凸顯,空間邊界變得不易被人察覺;同時內部骨架在燈光的作用下,也變得更為立體,實際的鋼骨與陰影相互交織,將教堂空間推向更為複雜的維度。

骨架化建築

▲內部骨架與光線的互動

Thorncrown Chapel可以看做是哥特建築(理解為一種傳統的骨架化建築)在當代的延續,雕塑般的磚石飛扶壁化作更為纖細的鋼骨交織;向上升騰的哥特空間意向通過外在的萬物生長得到烘托;模糊的空間邊界在骨架化的重複中得到延伸……


2、“遠景之丘”

2016年藤本壯介為喜馬拉雅中心設計的“遠景之丘”是對未來城市的暢想,整個建築如同由白色腳手架搭建而成的山形構築物,大量運用通透的金屬骨架及玻璃,打破內、外空間的隔絕。人們經由外部腳手架的階梯,可以攀爬山丘、眺望遠方,同時內部玻璃房的人們可以享受全景滲透的陽光、植物及城市美景。

骨架化建築

▲“遠景之丘”鳥瞰

骨架化建築

▲“遠景之丘”佈滿綠植的骨架化空間

骨架化建築

▲消失的樓梯、平臺等建築語彙

由於“遠景之丘”弱功能的屬性,建築師更加註重其創作概念的表達。如同設計了一處風景,規劃了一片森林,這樣的設計構想基本符合藤本壯介的建築理念,即消隱空間,凸顯意境。

骨架化建築

▲內部消隱的空間

早在2012年倫敦蛇形畫廊夏亭項目中,藤本壯介就實踐過類似的創作手法,建築師將35釐米高的白色立方體骨架經過複雜的疊加、懸挑和錯位,創造出不同標高的可坐、可行、可使用的多重複合場所。

骨架化建築

▲2012年蛇形畫廊夏亭的內部空間

骨架化建築

▲骨架細部

3、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是一個獨立的骨架結構體,位於美國紐約“光之楔”(Wedge of Light)廣場的軸線上,由著名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建造。項目具有雕塑感的形式通過鋼結構肋條的模塊化重複交織,形成了複雜的建築形體。肋條之間(骨架間隙)的玻璃可以引入自然光線照亮整個建築,同時讓骨架的秩序性得以保留。

骨架化建築

▲外部仿生的骨架造型

骨架化建築

▲外部骨架的秩序性表達

卡拉特拉瓦的骨架秩序性是通過不斷的層級劃分而達到強化的,猶如動物的羽毛般逐級生長、細化到消失。

骨架化建築

▲骨架的層級劃分

骨架化建築

▲內部骨架的秩序性表達

骨架化建築

▲內部骨架的秩序性表達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的建築完成度體現在建構邏輯的充分表達之中,內部骨架是外部形態的內向延伸,這一做法使得具有雕塑意義的骨架變得更為引人注目,而其圍合的空間在建築訴求中退居其次。

4、奧迪宅

奧迪宅項目是建築師張永和在設計領域的跨界嘗試,試圖探討展臺(可以理解為建築)與汽車(可以理解為使用者)的恰當關係,這種關係在平面中簡化為矩形的骨架圍合,在立面中借用玻璃材料的特性將汽車運行中的動態定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和模糊狀態。

骨架化建築

▲奧迪宅項目鳥瞰

骨架化建築

▲玻璃骨架產生的動態模糊


骨架化建築

▲奧迪宅立面圖1

骨架化建築

▲奧迪宅立面圖2

骨架化建築

▲奧迪宅骨架局部

5、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

伊東豐雄設計的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最初的構想是將建築埋於地下,以“洞窟”的空間方式呈現給讀者。建築師經過多次試驗和探索,最終選擇以鋼筋混凝土片狀結構的基本形式表達“洞窟”這一概念。由平面生成的骨架化混凝土片牆,根據功能形成模數化的拱形洞口,將這樣一組組具有“洞窟”意向的構件經過功能性和秩序性雙重作用的組織,圖書館內部空間便在純淨並且密佈的“洞窟”間隙中呈現出來。

骨架化建築

▲美術館立面骨架

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的骨架是一種母題的構成方式,每片組成建築的基本骨架並非完全相同,而是具有相同邏輯與意向的構件,在功能及結構合理性的驅使下不斷打磨,最終完成。

骨架化建築

▲母題化的骨架組織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

▲圖書館內部母題空間

骨架化建築

▲為呼應小i的結構主題,此處亂入一張結構節點

6、檮原木製橋樑博物館

隈研吾設計的檮原木製橋樑博物館被認為是日本三座著名的橋樑之一,意向來源是山梨縣構造Saru-hashi樣式風格,是對日本傳統建築意向的表達。建築採用一根獨立支柱的方式將整個橋樑托起,上層通過疊置的雪松木型材搭建,由立柱中心向兩側逐漸伸展,形成橋樑的基本構架,橋樑之上的通道進行骨架化的覆蓋,也採用了同樣的疊置手段,保證室內的遮風避雨,並且可做展覽之用,最終形成這一具有日本傳統意向的橋樑博物館。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場地平面圖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骨架局部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二層平面圖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剖面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內部骨架疊置

骨架化建築

▲博物館骨架秩序

其他具有骨架化傾向的建築案例

骨架化建築或是結構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審美必然,抑或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表達路徑。在當代建築實踐中,大量存在具有該傾向的創作案例,限於篇幅,下文所列舉案例不做一一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細細體會研究。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

▲米蘭世博會奧地利館

骨架化建築

▲合肥美術館

▲挪威燈籠館

骨架化建築

▲塞維利亞都市遮陽傘

骨架化建築

骨架化建築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