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聲聲慢留下了揚州城的錦繡和輝煌,這座處於歷史上長期水路交通樞紐的名城,除了給人們帶來了春風十里,薺麥青青的紙醉金迷之外,還在歷史推進的沉重過程中用看似無心一筆的筆墨描繪了血淚和苦難。數百年前那一場在侵略者的奸笑和掠奪中沉浸在血泊之中的災難,伴隨著他的是南明軍力最強、人心歸屬最熱烈的弘光朝的垮塌。雖然在南明一朝,福王朱由菘是相當昏聵的帝王,但是他的所託非人也造成了加速滅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南明,看看歷史上這個朝代是如何被親手葬送的。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東林禍事遺千年

筆者對於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的史可法,從道德層面和民族節氣來說,還是作為由衷的佩服,在風雨飄搖的南明,他和張蒼水,李定國等人捍衛了民族的脊樑。願我等後輩勿忘他們。但是在戰略眼光和作為朝廷除了馬士英之外的首輔大臣加督師,他和他的東林黨不能說完全的禍國殃民,但也是劣跡斑斑。面對前明之前的由東林黨為一方主體的黨爭,哪怕明朝已經宣佈退市,外敵正在磨刀霍霍的路上,這夥人還是為了誰當皇帝從而可以在朝野掌握話語權而爭吵不休。

作為東林黨遺留在南明的政治因素,史可法這時候已經是高官,在朝廷上下的一致商量後,擁有絕對決定權的江北四鎮和馬士英力主擁立福王朱由菘。這位公子哥在李自成攻陷洛陽之後跑路來到南方,好不容易避免同樣做成福祿宴的朱由菘,在劫後餘生不思怎麼王師北定中原日,反而在金陵城的淫糜中徹底喪失了自己,萬事不如杯在手,我們喝!弘光一朝在南明的政治格局中,應該是開局最好的,外有李自成滿清自相殘殺留下的大把真空地帶,內有渴望復國的臣民和大部分聽命於朝廷的各種軍事力量。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朱由菘的風評差的可憐:

“京顛覆,上膺鼎籙,豐芑奠磐,徵用俊耆。卷阿翽羽,相得益彰。故初政有客觀者。性素寬厚,馬、阮欲以《三朝要典》起大獄,屢請不允。觀其諭解良玉,委任繼鹹,詞婉處當;拒納銀贖罪之議,禁武臣罔利之非,皆非武、熹昏聵之比”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但是我們的史閣部一個機會都把握不住。在朝廷上,雖然有馬士英和江北四鎮,但是這時候另一個野心家左良玉正在翹首以盼,他打算用擁立潞王的方式同樣成為定勳之臣,而史可法因為前明的朱常洵和東林黨結下的樑子也怕朱由菘的打擊報復於是迎合左良玉。這勢必就造成了本來就是一盤散沙構建的南明更加的混亂,果然左良玉就以這個藉口起兵清君側。作為朝廷的首席大臣,史可法從擁立上來說,筆者覺得展現出了很強的功利心。

雖然福王是個昏君沒錯,但是在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史閣部應該想的是如何協調朝廷和外鎮的關係,犯不上一昧的立這個那個。何況擁潞派的藉口比較可笑,那就是潞王年長又賢,但是後事打臉了這些鼓吹手,福王淫糜不假,潞王不也天天吃齋唸佛不管世事,那個昏庸的福王在被人綁住投降的時候好歹還咬了投降派一口,所謂賢明的潞王在杭州直接跪迎清軍,請問史閣部您的唯心主義是對了還是錯了?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狹隘的眼光偏執的選擇

眼看一塌糊塗的朝局,為了避免捲入的史可法決定親自去外鎮督師順便節制諸軍。但是從後世的效果來看,史閣部還不如不做這些事情。面對清軍李自成之間的你爭我奪和清軍在北方的統治十分的沒有牢固性(參考多爾袞在剛入北京就下達剃髮令,但是隨著局勢一度取消)靠近南方的省份比如山東更是多次發生民變,比如擁立棗強王起義。在清軍陷入泥潭的時候,史可法可能對這些狀況一無所知,他只是唯心的將所謂的江北四鎮那幾個軍閥劃分了防區,也不管到底人家願不願意聽他的。

在北方,女真不滿萬這句諺語很明顯的彰顯了滿清入關後兵力已經不足了,這時候連接南北的中原腹地河南成為了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真空地帶,筆者覺得史可法如果在這個時候抓住機會,他將可以把南明的軍事防線戰略性的延伸不少,就是日後清軍打來,也可能做到禦敵於國門外。何況這個時候因為明朝才剛剛滅亡不久,中原很多流散的士兵和漢人人心思歸,如果史可法可以找準時機進軍中原,勢必能造成一呼百應。先前的東晉,劉裕率軍滅亡後秦駐軍於灞上,漢人都爭相歸附。錯過了最好機會的史可法雖然在後面也派軍準備收復中原,但是他的一個偏執的選擇基本讓弘光朝徹底洗乾淨脖子等人來砍。作為江北四鎮中最強的高傑,雖然此君飛揚跋扈,但是這時候還是聽命於朝廷。顧城先生的南明史對史可法也是該人不怎麼樣的態度;“作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為。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不過在率軍北伐的時候,高傑兵變被殺留下孤兒寡母。史可法在撫慰高傑軍隊的時候,那個傳奇的女子邢氏訴苦於史可法,表示,高傑的兒子認您當乾爹,希望照顧我們娘兩。但是史可法偏執的覺得我是東林黨出身,我這麼清高的人怎麼可能和賊出身的做親戚,於是一口拒絕。江北四鎮中兵力最強的高傑部下在無依無靠中只能投降清朝。

秀才領兵三年無成

在南明的第一個政權建立的時候,史可法作為朝廷上最重要的大臣,理應安排的是統籌全局,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一塊抵禦外辱。而史可法首先在乎的是明朝遺留下的的黨爭的遺毒,並且還聯繫外藩將他進一步的擴大,成為了江北四鎮和左良玉差點火併的藉口,也幸虧左良玉提早病死,才避免了提前的自相殘殺,弘光朝得以多苟活幾一段時間。

東林黨最後的餘暉?且看史閣部一手葬送南明弘光朝

在軍事能力上,史可法眼光顯得太過於短淺。明末以來,在文臣出任的督師中,史可法真的毫無建樹,和他差不多了也就是同時代的廣東紹武政權的蘇觀生了。但是史可法所處的是一個並不算太差的時代,他有著狹長的戰略空間可以進行操作,所謂有可能的抵禦清軍的屏障,但是被他坐視的情況下徹底失去,史可法是個有氣節,有脊樑的人,但也是一個做不了什麼事情的人。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的機緣巧合,沒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正可謂“聽我尊前醉後歌,人生無奈別離何。”


  • 《南明史》
  • 《明季南略》
  • 《南疆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