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長葛小村了不得,村名竟然是明世宗敕封‖老家許昌

文‖朱登平

審閱‖朱振陸 朱根憲


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村名中能以“府”相稱的,肯定有其歷史淵源。查閱有關資料,對於這個“府”字,古人多作“財物所聚和官吏所居”解,舊時稱大官、貴族的住宅,或身份比較尊貴之人的居住之地。

清朝對府的稱謂更加嚴格,只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公、公主居住的地方可稱“府”。其他達官貴人儘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頭銜,他們的住宅只能稱之為“宅”或“第”,絕不能亂叫成“府”。

本文所說的嵐川府,現在是一個擁有七姓氏、人口1600餘人的普通村子。它地處長葛東北(長葛市大周鎮西北),南距長葛老縣城15裡,東距洧川18裡,西北距新鄭21裡。

歷史上,嵐川府武舉人、文秀才、商賈及政府要員等人傑輩出,加上村子地理位置獨特,正位於長、洧、新三地交匯處,為防匪患以自衛,清朝咸豐年間,該村修建了高大險要的寨牆和又寬又深有活水的寨河,進可攻,退可守,對戰亂時期當地及方圓數里老百姓的生命財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防禦保護作用。

下圖:嵐川府村東的村名牌子。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從清中期開始算起,長達百餘年間,嵐川府享譽三縣,被譽為長葛邑北名府。下面看看關於嵐川府的相關歷史記載。


【事件一】


乾隆四十年(1775),當時因梅河(古稱湈河,發源於新鄭薛店)水患引起兩岸鄰村水利糾紛,由開封府決斷“水流自然”刻碑立石於嵐川府土地廟前的真實歷史事件曾在河南名動一時(許昌市土地誌長葛卷231頁有介紹)。


【事件二】


民國十四年(1925)春,毅軍營長申慶麟攻匪人於嵐川府,匪東走,焚沙窩。


【事件三】


1930年5月,蔣馮中原大戰開始,至9月中旬前,長葛為馮軍後方,中旬後,戰事推進到長葛。

9月11日,蔣軍反攻,由夏鬥寅的13師,陳誠的11師組成第二縱隊(總指揮夏鬥寅),馮軍為張維璽部和任應岐部另有吉鴻昌部退守洧川。

9月16日激戰,為加強攻勢,蔣又調顧祝同的第八縱隊(2,3,23師)從考城增援長葛。23日,八縱進至長洧界。24日,官亭之戰打響。25日,八縱指揮部移駐防守堅固的嵐川府寨內。

蔣馮交戰20多天,長葛民眾慘遭戰火,終以馮軍敗北而結束戰鬥。


【事件四】

1945年4月,國民黨河南第一行署專員王光臨帶領人馬由密縣轉移到大周地區嵐川府寨內駐紮,並盤踞數月,組織抗日武裝,自任旅長,並任命長葛城北“沙土王”羅幹卿為第三團團長,任命一直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人揚仲卿為教官(以上資料均來源於長葛文史資料)。

下圖:村中近500年樹齡的古槐樹,已被列為縣級保護古樹名木。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易守難攻的高大寨牆】

嵐川府作為邑北重要的防禦據點,主要得益於其易守難攻的高大寨牆。

據村中80多歲的幾位老人講,從外部來看,嵐川寨形制南北略長於東西,寨圍500餘丈,寨基寬6丈有餘,高2.5丈,牆體全部是人工夯制而成,寨牆外基部有寨裙,裙外有寬4.5丈的寨荒緊挨著注水1.5丈深,上寬3丈的梯形護寨河。寨牆的炮樓裡有裝著火藥的鐵炮和防禦牆垛。

整個寨築成後,先後設有南北兩個青磚圈成、高大威武的寨門樓,南寨門樓上有青質工筆石雕而成的“嵐川府寨”匾額。與寨河一脈相連的木質雙扇寨門之間備有“活動”吊橋,用以連接寨內與外面的世界。

村中老人講,在解放前,有土匪蟊賊騷擾,堅固的嵐川府寨從未被匪人攻破過(詳細介紹請參閱長葛年鑑2017版362頁文史窗)。

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可以通過衛星地圖俯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從衛星地圖看,嵐川府村寨的雛形,尤其是圍繞村寨四周的寨河仍清晰可見。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歷史遺存】


嵐川府村,主道由東西大道和與之相交成丁字狀的南北路組成。

村中主要文化遺存有位於東西大街路兩邊(從寨西到寨東依次)的清代古青磚水井、民國朱氏祠堂、明代關帝廟、三奶奶堂、明代古槐樹和土地廟(其中嵐川府寨牆體及寨門樓,古水井,三奶奶堂於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因失去原有作用被分批分段拆除)。

在中原地帶的長葛及附近地區,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別的村莊叫什麼什麼村、什麼什麼莊,或是依崗而建叫什麼崗李、崗王等等,而嵐川府這個村子為什麼會在村名後面加一個“府”字呢?距離遠的人們還以為這個地方是像“開封府”“宣府”等這些大城市一樣的城鎮呢。

無獨有偶,據長葛地名志記載,長葛地區自然村中帶“府”字的村名,在嵐川府周邊還有小連府,奎府,四三府以及改名前叫府的村莊潁川府(現為老梅莊)和秋德府(現為秋莊)等。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帶“府”字的小村莊竟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逢“府”必朱。換句話說,這些帶“府”字的村莊都有姓朱的人家。

經過幾百年的人員流動遷徙,現在嵐川府村中的村民並非朱姓一家,已形成一個有朱、尚、李、蘇、馬、趙、孟等多個姓氏組成的和睦相處的群居大村落。

嵐川府到底是何來歷?根據長葛縣誌記載和家譜印證,發現村名竟然是明朝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敕封的。

下圖:於上世紀80年代末重建的嵐川府村中心關帝廟。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原來,代代相傳的村中朱氏一族為明朝開國皇帝朱洪武的後代。據說,明朝時,凡是朱姓皇室人員居住之地皆稱為“府”。

嵐川府朱氏祠堂始建於民國丙辰年(1916年),該祠堂記由清光緒年間長葛舉人張維元推介李國琪撰寫並收錄於民國十九年《長葛縣誌》:

……餘考其譜牒,嵐川府朱氏,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五子周王朱橚傳若干世,有曾封嵐川府者遷居長社之東北,遂以其封號命村,記載甚分明……

查資料可知朱橚初封吳王,後封周王,府邸在開封城內,此後朱橚一脈後裔統稱周藩後裔。

上面所錄記載意思是:嵐川府朱氏一族,是明朝皇室人員後裔,村裡最先是由明朝一位封號叫嵐川的宗室奉周王令由開封郡王府遷居到此生活,並以封號嵐川命村名。

嵐川府朱氏一直恪守本分,沿用由明朝皇室宗人府親定的家譜字輩不亂用,這也許是他們身上唯一體現族人是明皇后裔的痕跡吧!

村中老人講,現有嵐川府村民佔大多數的朱氏一族,都是由始祖弟兄兩支形成的七門之後。

明末清初,皇族朱氏為避義軍李自成和清政府的雙重追殺(據載:明末嵐川府南面的周府王莊之一柳莊營曾作為李自成營地駐紮官兵),曾把嵐川府改名為朱家莊,並勒石刻字方碑“朱家莊”立於村西關帝廟內大殿前面。直到清中期嵐川府寨築成之時,當時村中會首,長老們才共同商量重新把村名改回嵐川府。

問題來了,作為明朝皇室人員,他們為何不住在開封城內享清福而遷居到此呢?

下圖:嵐川府現有遺存的石碑之一:清光緒七年重修關帝廟碑記。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原來,有明一朝,出於鞏固皇權,明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實行分封制,男女皆有爵位,男爵共分八等,皇子稱親王,親王之子稱郡王,爵位可以世襲,以下還有鎮國,輔國,奉國將軍,再往下是鎮國,輔國,奉國中尉。宗室人員不科舉,不侍農,不經商。年及十歲即可向宗人府請封,年長請婚,賜冠服並應配發祿廩,死後的喪葬費用也由朝廷負擔。

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人員不斷增加。

僅以周藩為例,周藩自洪武十一年(1378)始封到崇禎十五年(1642)開封城為黃河水所淹沒,末代周王朱恭枵親王共傳十一世十三王,郡王開封七十有餘,是明朝歷史上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藩府。隆慶,萬曆之際,周王府有親王一位,永寧等郡王46位,鎮,輔,奉國將軍1349位,中尉2559位,郡縣主1265位,庶人15位。到萬曆二十年(1592),周藩自王以下凡32897宗,由於明政府財政不支,明代末期對宗祿拖欠日益嚴重。

周藩南陵莊裕王朱睦英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月上書朝廷陳條七議,允許有能力的宗室外出經商,科舉做官等。最終,嘉靖四十四年(1565)二月十三日,朝廷以推恩令出“宗藩條例”。最後在周藩周敬王朱在鋌力推並鼓勵下宗室人員有“……自願出王府另擇吉地為營者十房有一,世宗嘉靖封通許二府,長社四三府,嵐川府等,鄭東祭佰城府,六府營,祥府營等……”(資料來源於周藩朱氏家譜)。

算起來,嵐川府從開封遷居長葛東北已有450多年的歷史。如今,村中古槐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彷彿述說著數百年來發生在這裡的每一個故事。

風雨數百年,嵐川府人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世事交替,桑海滄田,輝煌也好,慘痛經歷也罷,歷史終歸成為歷史。留給後人的只能是回望過去,勇往直前,努力奮鬥出幸福的未來!

2020.02.21

從開封遷居長葛,已有450多年曆史的此村,故事知多少

【作者簡介】朱登平,長葛文促會會員,地方史志愛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