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引言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是《三國演義》中精彩的橋段。諸葛亮和周瑜相互鬥智的結果是劉備抱得美人歸,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孫尚香婚姻是孫權和劉備聯姻的犧牲品。我們可以通過孫尚香的婚姻裡,隱約可以看出孫權在三國風雲中戰略規劃的變化。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孫尚香劇照

演義中故事

《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了取回荊州,使周瑜、魯肅,一武一文,恩威並施索要荊州。劉備連哭帶騙推諉孫權,拒絕歸還荊州。

“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就是圍繞荊州發生的故事。周瑜向孫權獻計,假借招親,騙劉備入東吳,然後扣押劉備,再以劉備為人質換取荊州。

諸葛亮識破周瑜計策,將計就計派遣趙雲做為保鏢陪同劉備前往東吳。劉備到東吳後先去拜訪了周瑜的岳父喬公,喬公說服吳國太在甘露寺看女婿—劉備。誰知吳國太看上了劉備,將孫尚香真嫁給劉備。

孫尚香猶如一顆帶刺的玫瑰,外表剛硬,內心柔情似水。劉備用甜言蜜語拔掉了玫瑰的刺,打開了孫尚香的芳心。在孫尚香的幫助下,劉備順利返回荊州。劉備在回荊州途中,吃了啞巴虧的周瑜攔江來截,不料中了諸葛亮的設計的埋伏圈。“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便成了人們的笑談!

演義中吃了啞巴虧的是周瑜,歷史中吃了啞巴虧的是劉備。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孫尚香,劉備劇照

歷史中的孫劉聯姻

赤壁之戰後,曹仁駐守荊州南郡。周瑜,劉備乘勝追擊曹軍。周瑜與曹仁對峙一年之久,雙方死傷慘重,最終周瑜佔據南郡。孫權率軍北上包圍合肥,中計退兵。劉備卻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荊州刺史劉琦病死,眾人推薦劉備為荊州牧。孫權南郡之戰,兵力損耗嚴重;合肥之戰,兵敗失利;周瑜欲起兵益州,卻病逝途中。

劉備連得荊州四郡,又新任荊州牧。曹操雖敗,三分天下有其二,孫權以一己之力難於對抗曹操。孫權審時度勢,確實需要聯合劉備一起抗衡曹操。因此,孫權為了加強孫劉聯盟,借荊州南郡給劉備,並將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

《三國志•先生傳》: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孫尚香17歲,而劉備48歲,兩者相差三十歲,孫尚香就此成了孫權、劉備聯盟的犧牲品。

孫權為什麼借荊州南郡給劉備?為什麼將孫尚香嫁給劉備?這從孫權的戰略規劃說起。

孫權的戰略規劃

孫權的戰略規劃師是魯肅,戰略規劃書為《 榻上策》。魯肅的《榻上策》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八年。在赤壁之戰以前的這八年孫權一直都按照《榻上策》規劃,步步為營。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魯肅劇照

《榻上策》規劃總綱:

魯肅提出漢室衰弱,不可復興;曹操勢大,不可卒除。勸說孫權鼎足江東,佔據長江之險,以圖天下。

《榻上策》規劃具體實施過程:

曹操雖然通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袁紹經歷四世三公遺留下來的勢力錯綜複雜。魯肅建議孫權趁曹操要消化這些勢力的時間,消滅劉表,奪取荊州,全據長江之險。

《榻上策》實施步驟:

①消滅劉表,奪荊州;

②依據長江之險,分江而治;

③擇機越江,以圖天下。

《三國志.魯肅傳》: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榻上策》的核心是全據長江;關鍵是荊州;短期目標是分江而知;遠期目標是以圖天下。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孫權劇照

孫權“全據長江”的戰略規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形勢的變化,出現了偏差,孫權也一直在修正偏差。

這個偏差,是劉備借荊州南郡;修正偏差,是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根據偏差的出現,孫權的戰略規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

孫權的戰略規劃分三個階段:

(一)赤壁之戰以前,全據長江;

(二)赤壁之戰以後,借南郡給劉備,戰略發生偏移;

(三)劉備取益州後,索要南郡,修正戰略偏移;

(四)孫權偷襲荊州,迴歸“全據長江”戰略規劃。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金戈鐵馬

一、赤壁之戰以前,全據長江

赤壁之戰以前,孫權按照魯肅的規劃,以“全據長江”作為目標,數次討伐黃祖,平定潘陽湖,佔據上饒。孫權做完這一切工作後,將目光放在了“全據長江”的關鍵位置—荊州。

孫權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劉表病死。魯肅馬上入荊州,以弔喪為名打探消息。曹操同樣盯上了荊州這塊兒肥肉,並且快孫權一步,魯肅還沒有到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攜荊州投降曹操。

《三國志•吳主傳》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觀變。

錯失荊州,以及赤壁之戰後形勢的變化,迫使孫權“全據長江”的戰略發生了偏移。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全據長江圖

二、赤壁之戰以後,孫權借南郡給劉備,戰略發生偏移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的崛起,打亂了孫權的既定規劃。

赤壁之戰以後的形勢為:

①孫權合肥之戰兵敗;

②周瑜南郡爭奪戰,周瑜雖勝,卻損失嚴重;

③劉備取荊州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任荊州牧;

④荊州被魏蜀吳三家瓜分。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荊州地圖

周瑜為什麼放著荊州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不要,偏偏和曹仁死磕南郡?南郡作為荊州門戶,在長江線上的具有重要得戰略位置。周瑜死磕南郡,也體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規劃。

孫權在“全據長江”戰略基礎上,為了加強長江的防守縱深,本著“守江必守淮”的原則,發動了合肥之戰。

孫權在合肥戰場上的失利,使孫權意識到合肥戰場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而長江防線又牽制著孫權大量兵力,例如周瑜就一直在防守南郡。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一方面將劉備推到了對抗曹操的正面戰場上,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長江防線上的壓力,抽調更多兵力到合肥戰場上。

周瑜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的南郡,就這樣經經鬆鬆的送給了劉備!

孫權“守江必守淮”的戰略思想沒有錯,“守江必守淮”是“全據長江”戰略的延伸。但把南郡借給劉備卻導致孫權“全據長江”的戰略規劃發生了偏移。

孫權本想借劉備之力彌補長江防線,卻在無意中將長江防線上重要據點送給了劉備。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古戰場劇照圖

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時,也留下了殺手鐧——孫尚香。

(一)孫尚香其人

孫尚香,孫權之妹,尚武,巾幗英雄。孫尚香

“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孫尚香嫁入荊州時,帶有一百人侍婢,這些侍婢隨身佩帶刀劍,與孫尚香形影不離。即使孫尚香晚上睡覺時,這些侍婢都攜刀陪同在孫尚香臥室。劉備晚上睡覺時都“衷心常凜凜”。這些侍婢常常驕橫跋扈,不守蜀國法律。由於劉備勢力弱小,也只能忍聲吐氣。

《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

(二)孫權的計謀

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表面促進了孫劉聯盟,實則還有多方面考慮。

①威懾曹操

曹操在聽說孫權借給劉備南郡時,“方作書,落筆於地。”曹操一方面擔心,劉備得南郡,猶如蛟龍得水;另一方面擔心孫劉聯盟。劉備和孫尚香的聯姻,使孫劉聯盟更加牢固,這是曹操所畏懼的。因此孫劉聯姻,可以更加威懾曹操。

②監視劉備

南郡作為孫權的戰略要地,雖然借給劉備,孫權對劉備並不放心。因此安排孫尚香在劉備身邊,隨時掌控劉備的動向。

③釜底抽薪

劉備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孫尚香便可“生變於肘腋之下”。孫尚香攜後主劉禪回東吳,如果不是趙雲、張飛江中攔截,蜀國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三國志·趙雲傳》:……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三)劉備的對策

吃了啞巴虧的劉備,並沒有束手無措。一方面安排心腹暗中監視孫尚香,劉備取益州時,趙雲留守後方,劉備就暗示趙雲防備孫尚香;一方面以劉璋邀請的名義入川,偷偷的取得了益州。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帷幄千里

三、劉備取益州後,孫權索要荊州,修正戰略偏移

孫尚香歸還東吳,是孫權對“全據長江”戰略規劃偏移的修正。導火索是劉備西取益州。

《三國志.趙雲傳》: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

劉備取益州後,勢力逐步壯大,使孫權已經無法掌控劉備;在“守江必守淮”戰略思想下的合肥之戰孫權接連失敗,孫權需要取回南郡作為北伐基地。

魯肅單騎會關羽,索要南郡無果後,孫權接回孫尚香,標誌著孫權開始調整偏移的戰略路線。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關羽敗走麥城劇照

四、孫權偷襲荊州,迴歸“全據長江”的戰略路線。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標誌著孫權的戰略路線又完全迴歸到“全據長江”的方向上。

淺析孫權戰略失誤之處

一、該兵出益州時,卻把戰略重點放在合肥。

周瑜死後,孫權沒有繼續進軍益州,而是將戰略重點放在了合肥,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如果孫權能繼承周瑜的遺志—兵出益州。以劉璋之無能,即便是依靠天險也難於抵抗孫權江東大軍。

孫權取得益州以後,吳楚故地江東、荊州南郡、蜀地益州,三地自然連成對劉備的包圍圈。真若如此,孫權可以在不傷害劉備和氣的情況下,死死的把劉備困起來。

從孫尚香的婚姻為切入點,淺談孫權在三國風雲中的戰略調整

合圍荊州

孫權取得益州後,內對劉備形成包圍圈;外可取漢中,然後依靠長江、秦川之險,抵制曹操,從而實現分江而治。

二、該兵出合肥時,卻選擇了偷襲荊州。

關羽圍襄樊時,是孫權奪取合肥的最佳時機。可惜孫權在合肥戰場上屢戰屢敗,已經沒有出兵合肥的勇氣。孫權偷襲荊州後,不僅切斷了諸葛亮北伐的捷徑,並且徒然增加了自己長江防線的壓力。

總結

全據長江,是孫權戰略主線。劉備借南郡導致孫權戰略偏移,在孫權心目中“全據長江”的戰略主線從沒有動搖。孫權把劉備當做棋子,借劉備之力去堵“全據長江”中南郡的缺口,自己抽取兵力重點放到“守江必守淮”的合肥之戰中。只是孫權嚴重低估了劉備的發展潛力,致使“分江而治”的目標,變成了“三足鼎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