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北宋中期第一名將血戰兩廣,功勳卓著卻下場悲慘

北宋仁宗朝時南方發生了一場大叛亂,以儂智高為首的叛軍甚至攻破邕州自稱皇帝,先前派出的軍隊損兵折將,仁宗皇帝實在忍無可忍,終於暫時放下對武將的戒備之心,抽調西軍中最優秀的大將狄青率軍南下平定叛亂。

狄青少年時代替犯罪的哥哥發配從軍,臉上如同林沖一樣被刺了金印,作戰時喜歡戴一面青銅鬼面具,被西夏人稱為鬼面將軍。

北宋中期第一名將血戰兩廣,功勳卓著卻下場悲慘

鬼面將軍狄青

狄青能得到仁宗皇帝賞識與宋軍西北大將種世衡和范仲淹推薦有關,仁宗皇帝考察過後也相當賞識狄青。

此時大敵當前,朝廷無人可用兩府宰相和文官集團再顧不上防備武將,立即派狄青率領三萬禁軍南下,並聽從狄青的建議沒有派出太監監軍,一切都由狄青自行做主。

這三萬禁軍都參加過對西夏的做戰,可以說是當時不多的大宋精銳。狄青率領他們直撲廣西,同時下令餘靖原地待命,並收回他原先下達的一切狗屁指令。

原來餘靖在大敗數場之後居然想出一個昏招,派人聯繫越南國王請求他們派兵進入中國境內平叛,並允諾只要打敗儂智高便可以送給他們豐厚的財物。

越南人簡直要樂瘋了,平常想找藉口進入中國都沒辦法,餘大人現在居然主動請求他們出兵,於是交趾國王李德政親自帶兵,徵調數萬越南士兵準備出兵兩廣。

還好狄青及時下令堵住了越南人進來的道路,這才沒有讓野心勃勃的交趾人衝入兩廣,由此也可見餘靖的政治水平那是相當的高,高到讓人無語的地步。

餘靖聽聞狄青率兵前來,害怕自己的部隊無功而返受朝廷責備,便不顧狄青的命令再次下令部隊出擊爭功,不出意外的再次被儂智高打敗。

狄青簡直要瘋了,與餘靖匯合後立即升帳議事,把貿然出擊的大將三十餘人全部斬首,本想處置餘靖,卻因為他是文官不敢下手。

北宋中期第一名將血戰兩廣,功勳卓著卻下場悲慘

之後狄青召集各部彙集一起,命令他們兵分三路進抵崑崙關下。崑崙關位於邕州城東北方五十九里處,素有“南方天險”之稱。只要據守崑崙關,便等於掐住了往廣西前進的所有道路,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餘靖和另一員大將孫沔率兵進駐崑崙關下,崑崙關敵軍緊張異常,不過卻沒見宋軍發起進攻,警惕之心也慢慢鬆懈下來。

第二天一早突然有傳令兵向二人傳信說狄青已經率部越過崑崙關進駐上面的歸仁鋪,要求兩部迅速向上集合準備迎接大戰。

二人都想不到狄青當晚是怎麼翻越崑崙關並佔據關城的,兩軍之中士兵都視狄青為神人。

崑崙關儂軍守將也想不到狄青會半夜派出敢死隊突襲,在慌亂之中不及抵抗便被打開關城。儂軍全部被宋軍屠殺一空,取得狄青平叛的第一場勝利。

得知崑崙關丟失的消息之後儂智高急了,立即率重兵前來與狄青交戰。兩軍在歸仁鋪擺開陣勢,狄青令餘靖和孫沔部在後邊觀戰,然後命令自己的中軍開始主動迎戰。

雙方立即絞殺在一起,狄青所部人數不敵儂軍,立即陷入苦戰之中。狄青冷眼旁觀自己手下大將孫節被打得節節敗退,並沒有派出餘靖和孫沔兩部前去支援。

儂智高以絕對優勢打得宋軍抬不起頭來,大將孫節多次浴血衝擊都被儂軍擊退,宋軍在數番衝擊之下終於不敵開始後撤。

眼看宋軍便要崩潰狄青仍然拒絕讓他們兩部出戰,餘靖已經想好了彈劾狄青的奏章怎麼寫。

狄青在此關鍵時刻仍是穩穩站在高處觀戰,看到宋軍終於不敵潰散,便把手裡一直握著的一面小白旗向陣後一揮。

宋軍陣後立即一陣騷動,跟著在場所有宋軍便看到四五百西北蕃兵全身著甲騎著高頭大馬朝儂智高部衝殺過來。

這四五百蕃兵俱是身經百戰的全甲騎兵,騎的戰馬也是千中選一,一出場便如同炮彈一般從儂軍中殺出一條通路,跟著折返衝擊如入無人之境,把以步兵為主的儂智高部打得措手不及目瞪口呆。

四五百最精銳的蕃兵在儂智高部左衝右突,瞬間便把叛軍陣勢攪亂。在狄青指揮下他們數次衝入叛軍之中,把那些儂軍擊殺得都有些懷疑人生。

北宋中期第一名將血戰兩廣,功勳卓著卻下場悲慘

餘靖都驚呆了,沒想到戰局就這樣被四五百蕃兵瞬間逆轉,而且看樣子狄青根本不給他上前助戰的機會。

中軍大將孫節再次率部出擊,宋軍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開始收割儂軍人頭。儂智高看到宋軍勢大,立即下令退兵。

叛軍在他率領下狼狽逃回邕州城據守,狄青率三部緊緊追殺到城門外紮營圍困,把邕州城包得鐵桶一般。

狄青剛準備第二天下令攻城,沒想到當天傍晚城內突然燃起沖天大火,跟著整個城市都著了起來。

狄青沒想到儂智高一戰之後心態崩盤居然要焚燒整座城池,立即下令攻城。

這一戰沒有任何懸念,宋軍順利打開城門衝進城內,城內儂軍拼死抵抗,卻不是狄青手下精銳禁軍的對手,立即被擊殺五千三百多人,投降七千二百人,餘眾潰散逃走。

狄青顧不上這些雜事,馬上下令全城搜索叛軍首領儂智高,不久得到消息在偽王府裡找到一具身穿龍袍燒得面目焦黑的屍體。

狄青做為武將沒有文官們那麼無恥和大膽,多方思考之後上書朝廷如實彙報了此事,並說出自己的推測:儂智高可能金蟬脫殼已經逃走。

仁宗皇帝得報後大喜,立即下詔狄青回師,並讓兩府宰相們議定狄青的功勞。兩府宰相們都是文官,瞬間團結起來死死壓制狄青升官。

狄青對於朝廷壓制自己頗為不滿,不過卻不敢對兩府宰相們有意見。仁宗皇帝雖有些升賞狄青之意卻也不得不向宰相們低頭。

於是狄青便得到了一大堆榮譽頭銜和一大筆錢,文官們也鬆了口氣。過後仁宗皇帝仍然過意不去,越想越覺得對不起狄青,終於不顧宰相們反對提拔狄青為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不過這一決定受到朝廷內外所有文官的反對,以韓琦為首的文官集團迅速展開反擊,不斷對狄青進行攻擊,並殺了前來探望他的親信手下向他挑釁。

北宋中期第一名將血戰兩廣,功勳卓著卻下場悲慘

狄青在仁宗支持下勉強當了四年的樞密使,受到的彈劾奏章足能堆滿一間屋子,不少文官接連不斷上書仁宗要他防備狄青造反,還好仁宗清醒,並沒有理會他們。

公元1056年,東京城發大水,狄青家裡地勢太低被水淹沒,無奈搬到相國寺暫住,結果被諫官誣衊他在佛殿上居住對神佛大不敬,文官集團趁勢一擁而上要求仁宗罷免狄青。

仁宗無奈免去狄青樞密使之職,貶到河南陳州做官。狄青沒想到自己會成了文官公敵,憤怒之下嘴巴生毒瘡而死,終年50歲。

搞死狄青之後文官集團終於鬆了口氣,仁宗皇帝非常傷心,親自下詔追贈狄青為中書令,賜諡號“武襄”,併為他題碑名為“旌忠元勳”。

可惜狄青已死,所有的榮譽對他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