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文化及旅遊話題

我們所認識的元朝,常規上是指1271-1368年期間,不包含南宋時期的“蒙古帝國”及明初的“北元”時代;但若論廣義上的“元軍”,則必須要從“蒙古帝國”時期說起了。

一. 從蒙古騎兵進階到“元軍”,最初的法寶是“動起來”

蒙古是一個馬上民族,跟漠北所有政權類似,最初的蒙古部落戰爭基本延續了古老的“騎拼”模式,光這一招,就已讓秦以來的歷代中原政權嚐盡了苦頭。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鐵木真改革蒙古騎兵

到1206年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時,“蒙古騎兵”已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高效率部隊。其實,鐵木真的蒙古騎兵最初採取的也是“騎拼”模式,它之所以能取得最後勝利,依賴的是嚴格選拔的“單兵質量”及嚴明的組織紀律。

為應對漠北統一後更大規模的擴張需要,鐵木真開始對單個騎兵部隊進行系統化的改革:每萬人為一個騎兵縱隊,縱隊下再含十個百人的機動騎兵連,還有兩級輜重部隊,越往下人數越少,為倒金字塔形的編制結構。

蒙古騎兵的輜重非常精簡,一切都是可移動的;通過奶酪和牛肉乾等乾糧,所有騎兵連都能迅速機動地遠途深入敵人的腹地,絕對的“兵貴神速”!依賴此改革,一個縱隊就可日行80公里,一個騎兵連則能日行近300公里。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包括輜重在內,蒙古軍隊一切都是移動的

指揮部隊在騎兵連各方向的配合下,基本上每挪一個位置就能覆蓋方圓三百公里的區域。如此“動起來”後,蒙古騎兵在漠北及歐亞大陸上都是所向披靡的,一切均得益於其整體靈活性,同時少了漫長補給線及傳統輜重部隊帶來的拖累。

二. 蒙古騎兵結合中原軍隊的編制配置,就成了移動的“戰爭機器”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由於南下擴張需要應對地理環境迥異的宋朝,忽必烈參照中原的編制及裝備模式擴張了軍隊,但蒙古騎兵依舊是軍隊裡重中之重的核心。

這時就出現一個問題了:既要保持騎兵的高效靈活性,又要保留中原部隊那樣的龐大編制及輜重,後者就勢必會成為累贅。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蒙古騎兵配合攻城器械,就成了“戰爭機器”

常規上,這樣的矛盾是無解的,但忽必烈採取了“三光政策”掠奪模式:讓打前陣的騎兵連先行攻佔地方,後續部隊到達後就對其中的可用資源一掠而光,避免了自帶輜重造成的拖累。

如此做法自然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強烈抗議,“全民抗元”不意味著全體百姓都有那麼高的“民族覺悟”,而是因為:如果他們再不反抗,家裡就粒米無存了!

元朝軍隊正是依賴這樣的“戰爭機器”,打到哪就掠到哪,與蝗蟲無異。

這也是他們能快速“啃光”及佔領許多地方的原因。與之相對應的是,所有被啃光的地區都會在很短時間裡就開始反抗,讓元朝剛獲取的政權逐步瓦解。在中原地區,元朝的統治僅持續了不到一百年就被趕回漠北了。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蝗蟲般到處掠殺的蒙古鐵騎

三. 強大的戰爭機器迅速瓦解,其實不是因為“機器不行”了

元朝是幅員廣大的帝國,以中原為例,他們就是被農民義軍打敗的。對於戰敗被瓦解的原因,有人說是“元朝軍隊高度腐化”的緣故,也有人說是義軍太強大的緣故。

其實以上原因都有,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再腐化的政權,在“被迫保命”時部隊的戰鬥力如何都不會差到哪去,狗急尚且能跳牆呢!再就是,就算以朱元璋為代表的中原義軍裡“能人輩出”,難道不久前的南宋就沒能人了嗎?

元末時期,加上“民心盡失、元朝腐化、義軍強大”......看起來這些似乎就是“戰爭機器”迅速瓦解的原因,其實並不盡然。因為在整個宋末元初,這樣的情況就一直持續著,但大多數反抗方最後都遭元軍“收割”了。難道僅短短几十年後,紅巾軍就能比之前所有反抗者都好運?

四. 說紅巾軍好運還真對了,因為他們趕上了“冷熱兵器”的交替時代

如果說整個中世紀之前,全世界的戰爭都是“冷兵器的歷史”,那麼中世紀之後,更先進的火器就已開始漸居戰爭舞臺的主角。在我國,元朝末年正好就是我國曆史上“冷熱兵器”的交替期,成熟可靠的火器,正是在該時期開始被大規模用於戰爭——不過使用火器的一方卻是朱元璋義軍,而非元軍!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誕生於明初的火銃

近代槍支面對冷兵器的慘烈結果,在電影《最後的武士》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奔騰得再快的戰馬、再壯烈的進攻意志,在槍炮火舌下統統只能淪為無語的炮灰!

儘管元末時期的火器尚遠不如後來的近代武器,一旦它們能被有組織大規模運用,對純冷兵器的一方也是絕對佔優的了,因為蒙古騎兵的“快速”在火器下已不再是優勢,這也是元軍會在短短時間裡落敗的原因。再強大的“古代”戰爭機器,在“近代”戰爭模式下都只能是“大刀對子彈”。

五. 依賴火器,朱元璋義軍在所有戰爭中都佔據了優勢

在朱元璋起事之初,有位叫焦玉的人獻上其研製的先進火器,被朱元璋廣泛投入軍隊後,這些火器馬上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朱元璋義軍是唯一具備火器的部隊,在對陳友諒的“洪都保衛戰、鄱陽湖之戰”等戰役裡,朱元璋的火器都是戰役中最重要的“制勝法寶”。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遭遇敗績的蒙古軍隊

當蒙古騎兵遭遇朱元璋的這些火器,幾十年前“橫掃天下”的氣勢馬上就蕩然無存了。由當初橫掃亞歐到忽然間”弱不禁打“,除了火器的運用,確實也很難有其他更合理的原因,關於這一點,我國後來的鴉片戰爭其實也是類似事件的重演。

六. 退回漠北後的“北元”實力不弱,但在明朝火器面前只能繼續認輸

前面討論過“戰爭機器”迅速瓦解的原因,如果“腐化嚴重、義軍強大”也是主要原因的話,回到漠北後的“北元”當有機會發奮圖強“一雪前恥”的。他們後來確實也這麼做了,而且再度殺到了北京城!

元朝強大的“戰爭機器”為何迅速瓦解,其實大家都忽略了這一因素

明朝的火炮

“北元”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時期的火器持續發展,到永樂年間已出現專門的火器部隊“神機營”,以火炮、火銃為主要裝備,並且出現了多排輪射陣法(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就是通過“三排輪射”將打敗清軍),當為全球最早。相傳該火槍陣法由明朝開國名將沐英所創,領先了世界二百多年。

1449年底,北元的蒙古騎兵兵臨北京城下,正在他們重溫著往日的榮光美夢時,神機營萬炮齊發,一下子又將蒙古騎兵轟回了漠北。

這再次說明,元朝這“戰爭機器”其實是敗給了火器、敗給了時代、敗給了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

“坊間五千年”將堅持內容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繫即刪),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原創文章。本號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