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今天我們把目光投向我國西南一隅的邊陲小城——鳳凰。

鳳凰城的歷史,承載著鳳凰的文脈,現存可考的歷史,上溯至唐。唐垂拱三年(687年),鳳凰始設並稱渭陽縣,清順治三年(1646年)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將鎮竿協升為鎮,全國六十二鎮中的鳳凰鎮在當時的地位不一般。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移辰沅靖道駐此鎮,雍正七年(1729年)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編者注:官名,明制於各省重要地方設整傷兵備的道員),為全國八個兵備道之一。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為鳳凰廳,升通判為同知。清嘉慶二年(1797年)鳳凰廳升直隸廳,統領三府一州軍政,管轄“大湘西”二十餘縣,被視為“扼西南疆之咽喉,為辰浦瀘麻之屏障”,系邊睡重鎮。

熟知沈從文先生的人也知道了鳳凰,而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人物更與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有著莫大的關係。

他是一位早年加入同盟會,經歷過漢藏傳奇婚戀、寫出《艽野塵夢》痛徹愛情的傳奇官人。一位一個世紀前就己徒行青藏高原,並與民國總理熊希齡、著名文人沈從文並稱鳳凰三傑的湘西王——陳渠珍。

陳渠珍,號玉鍪,生於1882年,卒於1952年。祖籍江西,後遷入鳳凰。16歲入沅水校經堂讀書。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並加入同盟會.年僅24歲的陳渠珍分配在新軍第四十九標任隊言,在協統鍾穎轄下駐軍四川百丈邑.由於在同盟會的反清活動被人懷疑,1907年經湖北巡撫張學簪介紹,偕同鄉、舊學友林修梅停投奔川邊大臣趙爾豐,任新軍六十五標隊官.在四川西藏從軍時,陳渠珍多次提到的湖南同鄉林修梅,(他的堂弟便是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1903年5月,林修梅入長沙的湖南陸軍備學堂第一期學生,從此結識了陳渠珍.畢業後出任湖南陸軍速成學堂主持人,湖南新軍炮兵營長,湖南陸軍速成學堂區隊長等職並以公費委派留學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隨即回國被派往四川新軍任職,陳渠珍也同時進入川軍隊伍.。宣統元年(1909年)英軍入侵西藏,達賴十三世向清廷求援,復又恐清軍入藏,令藏軍軍阻截、時清軍已集結成都,陳渠珍上書《西征計劃》,得上司賞識:七月,鍾額率部進軍西藏,陳渠珍被任命為援藏軍一標三營督隊官,參加了工布江達、波密等地戰役。林修梅部被編任第三營管帶(是陳的上級)一同進藏.有一次,林修梅批准了陳渠珍請纓外出的偵察活動,在這次偵察中陳受傷被藏軍捕獲,以其智勇獲得藏人欽佩,送歸漢營,川邊大臣趙爾豐抵昌都,責其貪功冒險,受饞遷罪於林修梅,遂撤銷林修梅的管帶職務,委陳渠珍取而代之。而林修梅因此辭隊經印度、緬間、渡南海而歸,後任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陸軍上將。1921年10月病逝於廠州中法韜美醫院,時年僅四十二歲。

陳渠珍則進軍駐守工布江達,偶遇藏族姑娘西原,由此生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燥發的消息傳到西藏後,進藏川軍中的哥老會組織積極響應,其部屬還殺死了協統羅長琦。陳深知形態危急,於是策動手下湘黔籍官兵115名,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返內地,確因誤入歧途,迷困荒漠,斷糧捱餓,茹毛飲血,絕地碾轉七個多月,直至民國元年(1912)6月,歷盡艱苦方達西寧,全隊僅七人生還,藏女西原追隨陳走出大沙漠,卻不幸病卒於西安.。

1912年陳渠護回到相西,地方讓他督辦開河工程,田應詔保奏他開河有功,卻因政府查辦在西藏時協統羅長琦被殺案,有人誣告陳為主謀,被逮解北京。旋得傅良佐擔保,迴歸湘西。後由於老上司田應詔逐漸厭倦軍旅生活,權利慢慢遺至陳之手,至此陳才開始在老家關起門來建設湘西的獨立王國。

陳在鳳凰主政期間頗有建樹,興辦了軍官教導團、經武學校和國術訓練所等機構。還興辦了湘西農村銀行、造槍、皮革、木器、印刷、毛筆等工廠。設立報館,籌辦一個定期刊物。還組織一批湖湘子弟去山西觀摩考察閻錫山自治下的“模範村”。

1934年11月,紅軍二、六軍團進攻永順,經十萬坪一役,陳部損失巨大,隨即陷入政治和經濟的困境中。旋即被蔣介石、何健結束了陳在湘西的割據局面。

在抗戰期間,鳳凰子弟奮戰於前線之際,陳在重慶被蔣委任為“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設計委員會委員”,任駐四川,實際被軟禁在南川縣。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向大西南進軍,即多次派員來鳳凰策動陳和平起義。陳在權衡得失後同意起義。1950年6月任第一屆湖南人民政府委員,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會議,受中央領導人的接見。由民革主席李濟深介紹加入民革,任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1952年2月因喉癌病逝長沙,終年71歲。

陳在湘西之所以成王,於湘西的民風有莫大關係,陳治事嚴厲,確也頗多猜疑。並與沈從文和共和國元帥賀龍很有交誼。

解放後在北京參加會議時,受到毛澤東的專門召見,並贈其榨油機,抽水機等幾十件農具,鼓勵為湘西的建設繼續努力。賀龍也去看望陳,多年過去,乾坤顛倒,陳面對賀龍激動不已,不知所云,也為其舍不掉心裡的盆盆罐罐,而沒隨賀走上革命道路後悔不已。

當時解放軍籌劃進藏,賀龍和劉伯承還專門向陳詢問有關進藏的事宜,臨別之時,賀劉還要了《艽野春夢》一書。

陳自十九歲離開家鄉,在沙場、在江湖、在宦海生死沉浮,從清軍管帶而國民黨中將,再到共產黨的省人民政府委員,歷經三朝,每每大難不死。走過了晚清坎坷的軍旅之路,撐過了國民黨嫡系排擠冷落必欲除之的危難,又在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陳在臨終之時遺筆:“審視度勢如雄守雌”八個字,也算是這位三朝元老畢生的信念與總結。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民國人物之陳渠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