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前言: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被建文帝朱允炆削去屬籍,稱為反賊燕庶人的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稱帝登基,大明王朝一個新的時代就此拉開帷幕。說起來朱棣也是被大侄子朱允炆逼得要死要活,刀架到脖子上之後才被迫造反的。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靖難戰爭

朱棣造反的理由是朱允炆不尊祖制,戕害宗室。現在造反成功,為了和朱允炆劃清界限,朱棣宣佈“一應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對於在建文朝慘遭廢爵監禁的弟弟們—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悉數予以平反覆爵。全家慘死而又揹負惡諡的弟弟湘戾王朱柏改諡湘獻王,並派工部員外郎唐鑑致祭。

(洪武三十五年七月)丙戌,改諡故湘王曰獻,妃吳氏曰獻妃。...建文中有告其府中陰事者,王懼,闔宮自焚。王年二十有八。當時諡王曰戾。至是,上憫其非辜。詔改今諡,而親制碑於墓雲。(《明太宗實錄卷十上》)

平心而論,明朝宗室在永樂年間所受到的待遇,可以說僅次於洪武年間。但是朱棣心裡清楚,有自己榜樣在前,今後萬一有個風吹草動,那麼手上有兵有錢的親王們難保不會有樣學樣。反正皇帝你朱棣做得,大家都是太祖高皇帝子孫,我們為何做不得?而為了體現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何正統性,朱棣在遵守“洪武舊制”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朱老四是如何帶著“洪武舊制”的假面具,用鈍刀子割肉的辦法,一步一步朝數量龐大的宗室開刀的。

遍地開花的宗室親王。

在本文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朱棣當皇帝以後需要有多少太祖系宗室要面對。當時出鎮在外,或即將復封復國的親王共計十三位,分別是:

秦王朱尚炳,太祖朱元璋第二子秦愍王朱樉嫡長子,封國西安,轄西安三護衛。

晉王朱濟熺,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晉恭王朱棡嫡長子,封國太原,轄太原三護衛。

周王朱橚,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封國開封,轄河南三護衛。

楚王朱楨,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封國武昌,轄武昌三護衛。

齊王朱榑,太祖朱元璋第七子,封國青州,轄青州二護衛。

蜀王朱椿,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封國成都,轄成都三護衛。

代王朱桂,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封國大同,轄大同三護衛。

肅王朱楧,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封國蘭州,轄甘州二護衛。

遼王朱植,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封國廣寧,轄廣寧三護衛。

慶王朱栴,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國寧夏,轄寧夏中護衛。

寧王朱權,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國大寧,轄營州三護衛。

岷王朱楩,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封國雲南,轄雲南三護衛。

谷王朱橞,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封國宣府,轄宣府三護衛。

而在南京城中還有7位親王沒有就藩,分別是:

韓王朱松,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封國開原。

沈王朱模,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封國潞州。

安王朱楹,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封國平涼。

唐王朱桱,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封國南陽。

郢王朱棟,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封國安陸。

伊王朱㰘,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封國洛陽。

魯王朱肇煇,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荒王朱檀長子,封國兗州。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朱棣影視劇形象

對於已經之國的親王,朱棣考慮的是如何找理由削減他們的護衛。對於尚未之國的親王,朱棣可以想辦法事先就把他們的護衛官軍人數降下來。但無論如何不能再採取建文帝那樣激烈的削藩手段,畢竟朱棣本人就很好地理解置之死地能爆發出多強大的能量。朱棣起兵之初曾經上書朝廷,裡面對於如何處理宗室犯錯有自己完整的見解。"重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誡勵。"基本上這就是朱棣對付宗室的原則。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朔,上書於朝曰:...橚、槫、柏、桂、楩五弟,不數年間,並見削奪。雖其皆有愆過,未聞不軌之圖。重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誡勵。則朝廷於厚親之仁,懲過之義,兩盡其美矣。(《明太宗實錄卷二》)

方法一:改變封國,趁機削減。

  • 遼王府由廣寧遷荊州:

遼王朱植原來的封國在遼東廣寧,朱棣起兵後朱植聽從建文帝詔令,從廣寧回到京師南京。朱棣登基後,朱植自知當初自己的行為必然已經深深得罪四哥。為了自保,他向朝廷提出廣寧僻在遼東,生存環境惡劣,請改國荊州。同時又因為廣寧是遼東重鎮,自己原有的廣寧三護衛就請留在遼東以助力邊防。實質上朱植就是通過上繳三護衛作為投名狀,以換取自己這一脈的安穩。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己丑,敕遼王植曰:...而賢弟以遼地荒遠,經涉海洋,饋運為難,固請改國荊州。且以廣寧重鎮,就留三護衛於彼,以益邊防,欲於荊州別給一衛備使令。言之再三,卻而復至,謙約之誠,溢於言表。去眾就寡,厭遠懷邇,手足之情,何忍違抑。今勉從所請,建國荊州,而仍舊封號。軍衛已令兵部改撥,用稱吾弟之意。特報知之。(《明太宗實錄卷十二下》)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荊州古城牆

荊州原來是湘王的封國,不過王府被湘王自己一把火燒了,因此朱棣下旨修荊州前護衛為遼王府。十一月十六日,復荊州中護衛隸遼王府。改廣寧三護衛為廣寧左、右、中三衛隸遼東都司。這樣,遼王護衛就從三護衛減為一護衛。

而在永樂十年二月,又以遼王朱植有罪,削其護衛及儀衛司,止給軍校尉三百人備使令。至此,當年在遼東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遼王朱植徹底成了沒牙的老虎。

  • 谷王府由宣府遷長沙:

谷王朱橞雖然也和遼王一樣最初站隊建文帝,但架不住他有獻金川門之功啊。因此朱棣登基之初,對谷王還是非常優待的。而朱橞過慣了在南京的悠閒日子,不願再回九邊重鎮宣府去吃苦。朱棣也樂得順水推舟,趁機削去谷王兩護衛官軍。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乙未,改宣府護衛為長沙護衛,仍隸谷王府。以宣府所餘官軍設宣府左、右二衛,左衛於保定屯守,右衛於定州屯守。(《明太宗實錄卷十四》)

後來朱橞自己作死,妄圖連結親哥哥蜀王朱椿一起謀反,結果被哥哥大義滅親。

(永樂十五年二月)癸亥,谷王橞以謀逆,削爵為庶人。革其護衛及長史司等衙門。(《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五》)

谷王府一脈至此廢除,一了百了,永無後患。

  • 寧王府由大寧遷南昌:

寧王朱權在朱棣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朱棣雖然說過事成之後當中分天下,但朱權也很清楚,這種酒桌上拍胸脯的話聽聽就好,誰當真誰傻子。為了不讓四哥猜忌,朱權也請求將原來處在北境防線最關鍵一環的封國大寧,改封到江南富庶之地的杭州。這個要求就有些過分了,朱棣特地寫信給弟弟,將他好好教育了一通。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戊午,寧王權遣人奏請封國,欲得杭州。賜書報之曰:杭州,昔皇考嘗以封第五子為吳王。後考古制,天子畿內不以封諸侯,遂改河南。建文不遵祖訓,封其弟允熥為吳王,眾論非之。往者嘗許弟自擇封國,吾未嘗忘。今博諮於眾,鹹謂建寧、荊州、重慶、東昌皆善地。弟可於四郡內擇一郡,遣人報來,庶好經營王府。(《明太宗實錄卷十一》)

最終在永樂元年二月,改封寧王朱權於南昌。改南昌左衛為南昌護衛,隸寧王府。原寧府護衛營州左護衛改為隆慶左衛,營州右護衛改為隆慶右衛,營州中護衛改為寬河衛。和遼王、谷王一樣,改了封國之後的寧王也只剩下一護衛官軍。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南昌寧王府遺址

方法二:親王犯法,削除護衛。

對於沒有封國變化的親藩,朱棣也只能靜靜地等待機會。好在這些親王們平時目無法紀,要抓小辮子總還是容易的。

  • 代王朱桂:

代王朱桂一向胡作非為,朱允炆當初抓他還真不算冤枉他。朱棣登基後,朱桂仗著王妃徐氏是徐皇后的妹妹,在大同變本加厲,民怨沸騰。於是在永樂元年六月,以代王朱桂有罪,削其三護衛。止給校尉三十人隨從。

壬子,其本府三護衛官軍悉革去,惟留校尉三十人隨從,其文職官俱存輔導。(《明太宗實錄卷二十一》)

永樂十六年四月以王能悔過,復代府護衛及儀衛司官。不過由於此前在永樂七年五月,代王府大同左、右護衛就已經被改為大同左、右二衛。因此這次僅僅只是恢復了大同中護衛,代府護衛的削減任務已經全滿完成。

“洪武舊制”假面具下的鈍刀子,淺析朱棣篡位後如何逐步削藩

新修的大同代王府

  • 岷王朱楩

朱棣登基後曾經對岷王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坐鎮雲南,儘可能地降低沐氏家族在雲南的影響力。可惜這位岷王殿下實在能力不行,在和西平侯沐晟的鬥法之中迅速敗下陣來,還被抓了小辮子告到朱棣面前。朱棣權衡再三,只能丟卒保車,在永樂元年九月以岷王朱楩有罪,改雲南左、中、前三護衛為雲南中、前、後三衛。

今岷王所為縱恣,擅拘諸司印信,驚惑眾心,激變夷人。又受命不朝京師。(《明太宗實錄卷之十九》)

  • 齊王朱榑

齊王朱榑復封之後也是不改舊習,繼續在封國內橫行無忌,甚至動了異心。

(永樂四年五月)庚戌,先是,榑結無賴、餋剌客、私僣帝號及為咒詛魘鎮等事,屢有告之者,察之皆有徵驗。...命罷去其隨侍護衛及長史等官,處之京師。敕山東都司、布政司、按察司革青州中、左二護衛及齊府長史司、儀衛司。官軍、校尉分調附近衛所。(《明太宗實錄卷五十四》)

最終在八月份,朱棣下旨將朱榑廢為庶人,齊王一脈至此而絕。

  • 周王朱橚

周王朱橚是朱棣的親弟弟,仗著兄長撐腰,行事向來不知忌諱。永樂四年河南皂君山發生民變,周王派出河南護衛指揮王興等人領軍三千分道入皂君山搜捕逃亡,朱橚還上書要求親自前往督戰。如此明目張膽的僭越行為當然遭到朱棣一頓臭罵。

永樂八年,朱橚又因為在封國內作殿奉祀太祖高皇帝被朱棣知道,再次遭到一頓臭罵。

賜之書曰:《禮》支子不祭,王國廟祀則肇於始封之王。若太祖高皇帝之祀,朝廷自有宗廟,王今祀於國中過矣。孔子曰祭之以禮。若不得為而為之,不可為孝。王其審禮而行,毋貽物議。(《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九》)

意思就是太祖是皇帝在太廟裡面祭祀的,你小子想幹什麼?造反麼?

終於到了永樂十八年,河南中護衛軍丁密告周王意圖不軌。朱棣礙於親兄弟的面子,沒有像齊王和谷王那樣把他廢為庶人。但是朱橚很識相,把周王府三護衛官軍一股腦上繳朝廷。

(永樂十九年五月)壬申,周王橚奏納三護衛官軍。從之,命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往河南量留隨侍外,餘調赴北京。(《明太宗實錄卷二百三十七》)

說起來也挺巧合,永樂朝被削去護衛的四位親王,恰恰就是在建文朝被廢爵監禁的周王、齊王、代王和岷王。可是朱老四處理起來的手腕,比他那個愣頭青大侄子可就厲害得多了。

方法三:新王之國,僅留一衛。

對於前文提到的7位尚未之國的親王,等他們正式之國的時候就沒有太祖朝三護衛的標配了。

永樂六年七月,魯王肇輝之國兗州。八月,唐王朱桱之國南陽,郢王朱棟之國安陸,伊王朱㰘之國洛陽。十月,安王朱楹之國平涼。十一月,沈王朱模之國潞州。

其中韓王朱松因在永樂五年去世,子嗣年紀尚幼,因此韓王一脈直到朱棣的孫子宣宗朱瞻基時代才正式之國。

方法四:無子國除,護衛廢除。

永樂十二年十一月,郢王朱棟薨。朱棟雖無子,但有三女,因此郢王安陸中護衛得以暫時保留。永樂十五年八月,安王朱楹薨。永樂十八年二月,以安王薨無嗣,革其長史司衙門。

結語:通過本文的梳理,雖然朱棣的內心極度渴望解決強大的藩王護衛問題,但由於臉上所戴的那張“洪武舊制”假面具,他只能抓住機會,發現一個解決一個。藩王問題真正全方位徹底解決,是他的“好聖孫”宣宗朱瞻基的手筆。筆者會在之後的文章裡著重描述這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