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省會雅安,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簡稱康,省會雅安。為延續清制所設的22省之一,省東界四川,南界雲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康"為"藏區三部"之一,位於西部,故省名為西康。

西康省是內地進入西藏的要道,有重要的軍事和戰略意義。所轄地主要為現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東部昌都市等,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地。民歌《康定情歌》說的就是這一地區。

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屬區分別併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今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以東併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併入西藏。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省會雅安,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

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趙爾豐向四川總督錫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頓治理西康與川滇腹地邊境野番地區。"將腹地三邊之倮夷,收入版圖,設官治理,……三邊既定,則越巂、寧遠亦可次第設治,一道同風"。第二策是將西康改土歸流,建為行省。"力主改康地為行省,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開發西康,聯川、康、藏為一體,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廣興教化,開發實業,內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勢達拉薩,藏衛盡入掌握,然後移川督於巴塘,而於四川、拉薩,各設巡撫,仿東三省之例,設置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覬覦,兼制達賴之外附"。據稱:"錫良嘉其議,據以入奏,廷旨報可。"這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經營西康的計劃,其核心內容是改土歸流,西康建省,衛川圖藏御英。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邊地區發生"巴塘之亂",巴塘土司與丁林寺喇嘛聚眾焚燒法國天主教堂,殺死兩名法國傳教士,並打死清政府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及其隨員百餘人。事發以後

,四川總督錫良、成都將軍綽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馬維騏、建昌道趙爾豐會同"剿辦"。六月,馬、趙率軍擊敗巴塘、理塘土司軍隊,打死理塘土司和桑披寺喇嘛,並將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理塘。隨後,馬維騏回川,趙爾豐留任爐邊善後督辦,處理巴塘、裡塘改土歸流事宜,並繼續征戰鄉城等地。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錫良、綽哈布奏清"乘此改土歸流,照寧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邊務大臣,駐紮巴塘練兵,以為西藏聲援,整理地方為後盾。川、滇、邊、藏聲氣相通,聯為一致,一勞永逸,此西南之計也"。清政府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立,揭開了川邊地區改土歸流的新篇章。

1911年,趙爾豐改署四川總督,以傅嵩炑代理邊務。傅體察邊情,於當年8月具奏清廷,建議川邊改設行省,擬名"西康省"。旋因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垮臺,建省之議遂擱置下來。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省會雅安,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

當年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民國17年(1928年)8月1日民國抗戰後的西康省,西康及西藏代表向中央請願,要求改康藏為三省。8月29日,中央政治會議大致決定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西康改省。9月17日,國民政府改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西康為省。民國18年(1929年)2月4日派吳醒漢為西康專使,處理川軍入康及組織省政府事宜。民國23年(1934年)12月25日,行政院決議派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民國25年(1936年)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員會遷至康定。11月1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從雅安赴康定。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省會雅安,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

劉文輝

民國26年(1937年)3月1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劉文輝返回四川,4月7日到成都。民國27年(1938年)8月8日,戴傳賢在西康甘孜祭奠九世班禪。11月22日,行政院議決西康准予建省,12月13日通過西康省政府委員,以劉文輝任主席。

西康省,中國舊省名,省會雅安,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

共和國西康省時期(1950年-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於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駐駐康定,省主席廖志高,全省分設康定、雅安、西昌等3個專區。1950年12月康定專區改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1年由雅安縣城區析置雅安市,為西康省人民政府駐地。1952年,涼山地區被劃出西昌專區,設涼山彝族自治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