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利润以角为计,快递成本管控路在何方?

当前,成本管控不仅是快递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形成了坚硬的行业壁垒,极大地压缩了二三线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那么,将原本属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其成本开支压缩到能适应极低价格的电商客户群,快递龙头企业们是如何做到的,未来还将有哪些“黑科技”来加持呢?

一、成本管控原因何在?

从当前和长远来看,快递企业都要严格抓好成本管控,原因有三。

首先,这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电商包裹量已占到国内快递量的78%左右。2019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9.6%,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个百分点,电商消费渗透率持续上升。

“电商兴则快递兴”,电商和快递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两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电商不断压低自身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在压低快递价格,很多店铺都用包邮的形式来吸引客户。快递利润已进入以角为计的时代,极端情况下,一些基层快递网点为了分摊包车等成本,偶尔亏本的买卖也愿意接。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几年快递增量高、但增收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次,这是适应行业竞争的需要。快递业务量高增长下,但快递行业价格战似乎并未停止。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全国快递行业单票价格为11.94元,较2018年同期下跌近1.5%。10月数据显示,大部分快递公司单票收入仍呈下滑态势,除韵达外,其他三家A股快递公司单票价格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10%。其中,顺丰控股快递业务单票收入为20.51元,同比下降16.18%;申通快递单票收入为2.82元,同比下滑13.23%;圆通速递快递业务单票收入为2.79元,同比下降15.26%。

通过分析电商发展趋势,假设8年后网购渗透率达30%,电商快递将有约3倍的增长空间,年复合增长约15%。相比美、日快递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中国快递市场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还未结束。因此,长期来看,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仍将持续下去,“成本领先”仍是快递企业们的进化方向,成本领先战略仍是快递最有效的战略。而且,成本领先者,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这是应对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事实上,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国民消费的层次仍以中低端为主,“提档升级”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作为服务业更是如此。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以来,面对“通达系”的追赶,顺丰不得不放低姿态,推出电商特惠件,降低价格争夺巨大的电商市场。

眼界放宽,快递业要向下(向乡镇、农村)下沉,向外(国际市场)扩展,肯定要像一些先行行业一样,注意以价格因素取胜。所以,即便是上市的快递龙头企业,都会坚持把成本管控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二、从哪些环节进行成本管控?

其实,降低运输费和中心处理成本,是当前各家龙头快递企业管控成本最主要的环节。以中通快递为例进行说明。

一是降低运输成本。近期,中通快递发布2019年3季度季报,提到:快件单票成本为1.11元,同比下降11%(-0.14元),其中:干线运输成本同比下降9.7%(-0.06元,2018年底时为0.68元)。取得这一成绩,中通董事长兼总裁赖梅松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包裹重量的下降和车型的优化、牵引车占比的增加,并逐步降低对外部第三方物流车的依赖性”。目前,中通的干线直营车辆占比达到85%,同时不断提升大运力车型占比,提升了运输效率。

自营与外包车辆孰优孰劣,一直是物流行业争议不休的话题。很多业内外人士认为,自有车辆有着投入、运行成本高、不好管理等问题,将运输环节外包,不仅少了这些管理烦恼,而且运输费用还会更低一些。但中通的案例说明,事实不一定如此。其实,用好自有的车辆,成本应低于将其外包的情况。这一点,作为自有车辆较多的企业,应是一个有效有启示。赖梅松表示,今后中通将继续优化路由,减少中转环节,增加自有车辆,推进“小车换大车”(如提高牵引车比例)等措施。 

二是降低中心处理成本。中通2019年3季度季报中提到,分拣中心单票成本同比下降12.4%(-0.05元),主要由于自动化设备增至208套(2018年3季度为78套),占处理包裹总数的66%,而分拣中心员工数量同比16.7%的增长,远低于包裹数量增速。

包裹自动分拣机的成本远远低于人工分拣的成本。据某快递企业数据显示,在引入包裹自动分拣机后,快件处理单价由人工处理时的0.42元/件下降为0.18元/件,下降了57%。而且,包裹自动分拣机一天上百万件的处理效率,远非人工能及。

除了区域级、省级快件处理引进自动化设备,在地市一级引入小型分拣机也很有必要。如今年“双11”期间,江苏省常州市邮政分公司以小件分拣机代替了原有的环形皮带机,原来处理高峰快递量需要250多人,现在只要100人左右。

当前,快递自动化处理设备价格有了一定的下降,快递企业宜持续增加分拨中心自动化分拣设备投入,提高分拣效率,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三、成本管控需“黑科技”加持

智能化、信息化布局

以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链,是当前各行业都在积极开展的一项工作。事实上,随着顺丰、“三通一达”、德邦快递、百世等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同时在业务增长放缓、运营成本攀高的压力下,快递行业也在积极转型,从过去粗放式管理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方向转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智能化、信息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利润以角为计,快递成本管控路在何方?

透过今年各快递企业“双11”的备战策略可发现,其已进行智能、信息化布局。顺丰表示,本次“双11”期间,将通过智能仓储、智能终端、智能语音、智能地图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实施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运营效率与质量。圆通则通过将企业管理的各类APP进行数据化、可视化升级,将总部、各管理区、转运中心和加盟商的数据打通,从而实现快件各环节流转的可视化。

运用无人化设备

利润以角为计,快递成本管控路在何方?

人工成本是快递企业最大的成本之一(高的时候曾维持在企业总成本的40%以上),如今,在快件运输、处理、派送等环节都已引入或即将引入无人设备,将大大降低这一成本。

无人运输方面,据报道,由上汽集团建造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正在上海洋山港区的码头和物流园间上路行驶,搬运集装箱。目前,已有5台车正式投入试运营,每台都通过了129项功能测试和39项性能测试,累积了近20万公里的路试数据。

无人处理方面,除了物流业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的“小黄人”轻型智能分拣机器人,近期,北京邮政中心局上线运行“AGV机器人”。据了解,“AGV机器人”主要适用于标准化作业场地少、异形邮件处理量大和人机交互环节较多的复杂工作环境,北京邮政中心局将停用60辆电动搬运车,节省搬运车驾驶员80余人。

无人派送方面,“双11”期间,由中国邮政研发的智能无人投递车已在湖北省仙桃市投入商业运营。这辆智能无人投递车长约2米、宽约0.8米、高约1.5米,最高时速15公里,有30个包裹格口,一次最多可装载200公斤邮件。车体采用防水防尘设计,能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完成投递作业,并确保邮件不损坏。

众包和承包

近日,点我达首席营销官杨璐在一次发言中表示:零售变革下,未来的物流将全面众包直管。她说,在共享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时代,物流一定会呈现众包这种集约的形态,形成一种新形态的直营方式,即系统直管人,或者AI管人。据悉,顺丰的同城业务在运力组织上就大幅度地引入了众包的模式。“双11”期间,天猫超市的快件派送中,也广泛使用众包模式。

而中国邮政为了抓好快递业务,也提出因地制宜、探索实践营销端“准加盟制”。在“准加盟”制下,经营部赚取的利润,按照预先约定,一部分上缴;剩下的部分,根据合约,由“准加盟”经营部负责人和员工共享。目前,浙江邮政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准加盟”制,截至10月末,已有314个经营部加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