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鬆,在放鬆中培養愛好和興趣並從中感受快樂

管理學上有一個“破窗理論”。意思是:如果有一排窗戶全部是好的,你不會去踢它;但如果一排窗戶中有一扇是破的,你踢別的窗戶就會毫不猶豫了。所以規則定下來,就不能有一點違犯,有一點違犯了,這個規則就更容易被違犯。而我的學習計劃就像那排窗戶,其中有一扇是早就破了的,所以再踢破其餘的窗戶也就總是顯得很容易。

我的愛好實在太多了,因此總有特殊情況,學習計劃不得不一拖再拖,漸漸也就不執行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突發感慨,在日記中大罵自己一通,強迫自己必須按計劃學習,但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固態復萌,於是又責備自己,接下來又能堅持幾天;但過幾天又會給自己找一些理由,反正還早,以後還有時間。就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斷斷續續折騰了幾年。到最後自己痛下決心,決定春節也不回家,買幾箱快餐面,關在宿舍裡苦讀。但自己並不喜歡那些書,只是靠毅力強迫自己苦讀,所以學習效率總也不高,到最後研究生沒考上,自己的大學生活也被折騰得苦不堪言。

那時,我對自己徹底失望了,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毅力、沒有出息的人。

當我懂得了潛意識的原理後,我明白了,其實用強迫的方式逼自己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物理上說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你越是強迫自己,你內心的牴觸就越大,效率就越低,而且你也越不容易堅持長久。人不是機器,我不相信有哪個人能單靠毅力、強迫自己取得成功。真的不行,我有很深的體會。

你可以觀察那些學習最好的同學,他們一定不是靠毅力,強迫自己學習的。他們之所以學習好,是因為他們認為應該學習,將學習當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能在學習中保持一種輕鬆狀態,並從中感受到了一分樂趣。

潛意識的工作方式已經告訴我們了,要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能讓自己持之以恆,就要保持一種輕鬆的心態,也只有在輕鬆的心態下,你才能逐漸培養出對學習和工作的興趣。

有很多人習慣於在聽著音樂的狀態下看書、學習,而且效率更高,不就是因為音樂有助於人放鬆嗎?

為了避免我講的潛意識是偽科學,我曾專門上網查閱了一些醫學資料。有份資料中談到,1975年美國醫學科學家就發現了大腦內可以分泌一種物質,叫內啡肽。它的成分和嗎啡一樣。當一個人達到興奮狀態時,大腦裡就會分泌出內啡肽,人就會有快感。

所以你想工作效率高,首先你就要放鬆,放鬆,再放鬆;在放鬆中,慢慢的你就會產生興趣,煥發熱忱,這時你的頭腦裡就會分泌出內啡肽,你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我要反駁一個傳統而又十分流行觀點。現在很多成功學的書在鼓勵大家,說要像奴隸一樣的工作,要吃苦、流汗水,要艱苦奮鬥,這樣你才會成功,才會富有。我說這是鬼話!事實並不是這樣,生活得越輕鬆越好,在放鬆的狀態下工作,做你愛乾的事,去感受它的激動和喜悅,這樣你就能在輕鬆快樂的狀態下取得成功,而且這樣的成功才是幸福的成功。

不要像奴隸般地去工作;不要相信汗水和艱苦奮鬥才能變得成功和富有。事實並不是這樣,生活得越輕鬆越好,做你愛乾的事,去感受它的樂趣和激勵,這樣你會在快樂中變得成功和富有。

用高尚取代低劣---我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小孩到森林裡散步,最後來到一塊大空地旁的小屋。房子的兩側是大花園,兩座花園裡各有一位園丁。這兩座花園很不一樣,其中一座雜草叢生,園丁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手邊拔著雜草,嘴邊不斷罵著。

另一座花園則呈現一幅和諧的景象,到處開滿花朵,洋溢一片自然美景。這座花園裡的園丁做起事來好像很輕鬆,他背靠在樹幹上,吹著口哨,哼著歌。

這個小孩決定去拜訪那位輕鬆自在的幸福園丁,問園丁為什麼可以這麼輕鬆就把花園打理得這麼有條有理,而另一位園丁則要不斷的工作,但花園還是一團糟呢?

那位輕鬆自在的園丁回答:“你知道嗎?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也和對面的園丁一樣忙著拔雜草,但後來我發現根本無法戰勝雜草,它們的根還是留在土壤裡。拔雜草時,種子又掉落在土裡,不久又生出雜草來。我這邊拔完了,馬上又要從另一邊開始拔。

後來我改變戰略,去找一些生長得比雜草還快的花和植物,這些植物沒多久就完全佔據了雜草的生活空間,有這些花朵的地方,就沒有雜草。如此一來,我的花園當然乾乾淨淨。”

從小我就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我要重新反省這句話了。如果認為學習、工作是在吃苦,我想也就永遠不會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將工作看成樂趣的人,才可能最終成功。

其實人都有一些劣根性,都有一些庸俗的愛好,與其想用堅強的毅力戰勝它,克服它,倒不如發現、挖掘一些高尚的興趣,並用它佔據心靈。

斯賓諾莎說:並不是因為我們剋制情慾,我們才享有幸福;反之,乃是因為我們享有幸福,所以我們能夠剋制情慾。

人在打理自己心靈的花園時也是一樣的道理。人應該發現、挖掘一些高尚的愛好和興趣,並用它佔據心靈,這樣劣根性就會自動退位。

人不能總是刻意抵抗一些東西,你越是要抵抗的東西,它就越會頑固地存在那裡,因為是你將它當作對手放在了那裡。當你靜下心來,尋找內心的豐富,不再浮躁時,它就會消失幻象。

不要總是努力去克服低劣的東西,而要用高尚的愛好和興趣佔據心靈。

培養興趣---其實人的愛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天生的東西我們叫本能,比如要吃好的喝好的,住舒適的房子,從性愛中得到快樂,這些只是衝動,這種衝動是天生的,是動物屬性,所以稱為本能。但愛好卻不同,愛好不是天生的,愛好是培養出來的,是需要學習的。比如欣賞繪畫,你必須先學習,具備一定的素養,懂得一些光線、結構、顏色的理論,你才能欣賞,才能為其所感染、陶冶。

如果你知道自己一生將會從事什麼工作,你又想要取得成功,那你就必需將這項工作變成你的愛好。那怎樣才能將工作培養成愛好呢?

以前有些朋友叫我去打高爾夫球,打了幾次我就煩了。我按照教練教的規範動作,兩手握緊,雙腿略為彎曲,然後一下用力打出去。結果竿子扔出去了,球還在那裡。打了幾次也打不好,教練也不好說我笨,反正我看她就那個意思。於是打過幾次後,我就再也不打高爾夫球了,一點興趣也沒有了。

但是我學下圍棋的時候,開始水平不高,我就找一些圍棋書、棋譜來看,感覺有點進步後,就去找一個朋友下,開始總是輸,每次輸了就回去打棋譜,漸漸我的水平提高了,他開始下不過我了,我很得意,又去找一個更高水平的人玩,開始也常是輸,輸了就回去看棋譜研究,那段時間我進步非常快,因此我就很喜歡下圍棋。只是後來覺得下圍棋太耗時間,我才放棄了。

一個人要培養愛好,首先,你得努力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然後,再讓自己不斷地取得一些成就。

其實也很容易做到。你只要肯花精力,天天學習,用心鑽研,就一定能做好;一旦做好,你心理上就會產生喜悅,就會喜歡它,於是你就更願意學習、研究它,於是你也就能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環。

我原來教物理,遇到過一些學生討厭物理。為什麼呢?因為物理成績不好,成績不好,他就討厭物理,討厭就不想學,不想學,成績就更不好,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哪一天你轉換思想,告訴自己,我好喜歡物理,物理很有趣,很好玩,這個月我要專攻物理,以它為主,這樣你的成績就會提高,一旦有提高,你就會產生興趣,有了興趣你就更願意學物理,就更能提高,也就形成良性循環。

我讀初中學英語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初二時我的英語很差,老師總說我像一個跛腳的人,理科強英語弱,這樣是走不遠的。我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決定用初二一年主攻英語。我用大量的時間學英語,漸漸成績有了提高,一有提高我就有了興趣,就越來越想學,也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實際上在工作中投入愛好和興趣,是讓潛意識發揮最佳效能的方法。因為這時不僅你的意識和潛意識和諧一致,你的大腦還會達到興奮點,產生亢奮的熱情,使自己處於最佳的狀態。所以不要幻想僅靠強迫、靠毅力就能取得成就,我跟你說那是騙人的鬼話。真正傑出的人士我不相信能靠這樣的方式取得成功,他們都是將工作變成自己的愛好,而任何愛好都是培養出來的,沒有愛好是天生的。

讓潛意識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鬆,在放鬆中培養愛好和興趣,並從中感受快樂。

愛好不是天生的,愛好是培養出來的。

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鬆,在放鬆中培養愛好和興趣並從中感受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