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日本和印度各懷鬼胎?都聲稱要遏制大國崛起,又分別對華示好

沒有一個國家不想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也沒有一個國家不想撿漏。日本與印度近些年卿卿我我不假,但背後也隱藏了算計。具體說來,就是日印兩國都聲稱要遏制大國崛起,但又分別對華示好,都想讓別國去幹髒活苦活累活,自己舒舒服服地摘果實就好。

日本和印度各懷鬼胎?都聲稱要遏制大國崛起,又分別對華示好

根據印媒8月24日報道,就在北方大國的防長來新德里訪問的前一天,先期抵達印度的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與印度防長西塔拉曼共同宣佈了一個重要決定:印度與日本將於2018年晚些時候舉行聯合軍演。

印度與日本已經達成了《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使雙方能夠在彈藥供應、燃料補給等方面進行合作。這個協定簽署後,日印兩軍將形成具有同盟性質的關係,如果其中一方處於戰爭狀態,另一方有權提供軍事援助,但不能直接出動軍力。無論是印度還是日本媒體都認為,兩國推進這種層級的軍事合作,目的只有一個:抗衡東亞大國在印度洋地區不斷加強的影響力。日印防長都認為,必須確保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兩國在維護海洋秩序方面的利益高度一致,並會繼續推動更多的深化合作具體方案。

其實,日印已經在戰鬥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方面展開了合作。日本還希望打開印度這個前景廣闊的軍售市場。不過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沒有取得突破,似乎是各懷鬼胎。辦事比較有耐心的三哥與高效迅捷的日本一直在進行馬拉松式軍售談判,安倍內閣希望能夠向印度提供價值15億美元的十數架US-2i兩棲戰機。但這次小野寺五典依然沒能促使印度人在協議上簽字。

日本和印度各懷鬼胎?都聲稱要遏制大國崛起,又分別對華示好

而據外媒報道,從8月26日開始到10月底,日本自衛隊將派遣“加賀”號等3艘大型軍艦巡弋印度洋,訪問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沿途5個國家,還將擇機與美軍艦艇舉行聯合作戰訓練。軍事上的大動作,一個重要目的是保衛與擴大商業投資。不僅“印太戰略”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從2015年開始,日本從美國背後走到臺前,承擔了更多任務。在2016年的一年裡,日本就投入近80億美元爭奪印度洋沿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其中一些項目就是“對著幹”,在高鐵領域尤其明顯。

當然,由於美國一直心不在焉,因此日本深知,以一己之力實際上無法與東亞大國抗衡,因此必須拉上“地頭蛇”印度,與西方推動和炒作的“債務陷阱”形成配合。。正式在印度的施壓下,孟加拉國取消了中企承建的馬塔巴里港和熱電廠項目,將這個80億美元的大工程轉而交給了日企。在緬甸,日本特意在中企投資的皎漂港對面建設迪洛瓦港和經濟開發區。日本和印度還合夥投資了伊朗的恰巴哈爾港。為了削弱東亞大國在斯里蘭卡的影響力,日本和印度又聯手在斯里蘭卡北部投資建設亭可馬里港,就是要與中企在斯里蘭卡南部建設的漢班託塔港一爭高低。

看起來,日本和印度都擺出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可實際上又都留了後手。

印媒報道稱,儘管莫迪當局由於克什米爾問題而明確反對“帶路倡議”,但卻無法置身於“帶路倡議”的引力之外。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會促使印度支持“帶路倡議”,儘管這種支持可能很隱晦。

首先,已經加入“上合”的印度必須履行承諾,與各個成員國提升關係。莫迪也在峰會上強調:印度會與鄰國加強實體與虛擬層面的融合與連接。

第二,印巴衝突在“上合”框架內獲得到部分溶解,也在逐漸打消印度商界對“帶路倡議”的顧慮和懷疑。

第三,印度一直在尋求打通前往西亞乃至歐洲的陸路商貿通道,新德里的外交人士多次提及“希望在上合框架內尋找一條途徑巴基斯坦、阿富汗、將南亞與東亞連接起來的路徑。”

第四、美國撕毀“伊核協議”,還繼續施加新的制裁,歐盟和日韓公司正在減少購買原油,這令伊朗壓力山大。為了打碎封鎖,伊朗明確提出要深度參與“帶路倡議”,還決定加入“中巴經濟走廊”,並願意向中巴等國開放恰巴哈爾港。作為印度能源的大賣主,伊朗的態度也會對莫迪產生影響。

日本和印度各懷鬼胎?都聲稱要遏制大國崛起,又分別對華示好

利益決定立場。印度在改善對華關係,日本也不甘落後。日媒8月11日報道,在《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之際,安倍表示要大力發展兩國關係,儘快實現兩國首腦的單獨正式會晤。這實際是日方的兩手安排。作為島嶼國家的日本資源匱乏,必須依賴來自中東等地的能源,而運輸線如此之長,很容易被切斷。日本固然能夠象徵性地在印度洋部署軍力,但根本無法靠一國之力掌控整個生命線,尤其在崛起中的大國在最繁忙的海域建造多個基地之後。對日本而言,最實惠的方式就是搞好對華關係,但手裡也必須握有籌碼。印度就是日本看上的一張牌,可惜的是,印度也是這麼看日本的。兩個國家都是各懷鬼胎。印方的重要人士在幾個月前曾講了實話:如果印度與北方大國再次發生戰爭,不會有一個國家出頭幫忙。這其中就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現實如此殘酷,真到了要命時刻誰又能顧得上誰?印度和日本都清楚這一點,於是都備好了退路,就看誰繃不住去當勇猛的熊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