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常德村医秦蕾:“萤火虫”的逆行 点点微光照苍穹

常德村医秦蕾:“萤火虫”的逆行 点点微光照苍穹

秦蕾在卫生室消毒。

红网时刻常德 通讯员 彭薇凝 报道

2020年1月21日下午三点,农历腊月二十七,窗外大雨滂沱。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店镇钱家坪卫生院大会议室正在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龙佩凤等三位院领导正襟危坐,医院全体职工、各村村医齐齐到场,眉宇间神色凝重。

坐在第一排认真做着会议记录的是八角楼村村医秦蕾。自1999年常德卫校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至今已有20余年。从小耳濡目染外公、舅舅们悬壶济世的他,一直坚定自己的初心:行医一日,造福一方。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他提早投入到“战斗”——在这次会议之前,电视新闻刚播出武汉发生疫情后,他就第一时间在全村各网格群和自己的朋友圈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宣传如何自我防护,如何正确使用口罩、体温计,如何在家中消毒等防疫常识。正是他这种敏锐的专业嗅觉,使得基层防控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常德村医秦蕾:“萤火虫”的逆行 点点微光照苍穹

秦蕾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

“爸妈,你们慢慢吃,我还有几个湖北返乡人员的基本情况没有收集完,我先出去了。”大年三十,别人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氛围里,秦蕾却连团年饭都没吃好,就骑着车匆匆出门了。这次入户排查的是湖北孝感的三个返乡人员。因为是年三十,知道农村的习俗和忌诲,秦蕾没有穿白大褂,只戴了一个口罩、一副手套就深入返乡人员家里。他知道此病传染性极强,心里怎会没有压力呢?但压力归压力,做好防控、保护村民,才是他心里最大的动力。

在详细询问完三人的基本情况后,秦蕾又给他们测了体温,并认真记录,再三交代他们:至少在家隔离14天,在此期间不能外出、不能走亲访友、不能聚餐打牌,如有低热、咳嗽、乏力等任何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与他电话联系。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再次表达了打扰的歉意后,他又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往需要排查的另一家……

正月初一,因为考虑到村民觉得新年第一天就跟医生打交道不吉利,于是,在和排查对象小心翼翼地电话沟通好后,秦蕾才来到这家。这位村民是除夕夜从武汉回来的,重灾区啊!没有体温枪、没有防护服的他,就凭一个口罩和一只水银温度计与排查对象“密切接触”了。尽管如此,在给对象查体、询问的时候,秦蕾依然很认真地记录着,一如既往的交代各种注意事项,丝毫没觉得对方是武汉回来的就敬而远之,敷衍了事。

事后,这位村民打趣着问秦蕾:“秦医生,你当时来我家就真的一点儿也不害怕吗?”秦蕾淡然一笑:“虽然回到诊所我会用酒精把温度计、笔和文件袋都彻彻底底地消毒,心里还是会绷着一根弦、捏着一把汗,怎么能够畏惧呢?但是确保家乡的安全与宁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的,秦蕾心里明白:相对于专业的防护服、护目镜、N95,他这一层薄薄的口罩和手套,与其说是“防护”,还不如说是自我安慰。他说:“没有防护服还要接触这些重点关注人员,有时候我心里也会害怕,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村里唯一的医生,我不上谁上?”

常德村医秦蕾:“萤火虫”的逆行 点点微光照苍穹

秦蕾入户排查登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很少人关注的村卫生室有很多像秦蕾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不惧个人安危的勇士,他们就像萤火虫一样,散发着微弱而温暖的光,用自己的青春践行着自己守护一方平安的誓言。

1月28日,秦蕾在排查过程中得知本村村民胡某和湖北返乡人员有过一次密切接触。他马上将胡某的情况反映给上级,并将胡某纳入重点人员管理。1月31日,胡某因出现发热症状当即被送往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2月5日,胡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正是因为他的细致工作,避免了胡某在确诊前与其他人更多的接触,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再次传播。

他不光是医生,也是宣传员。越是艰险的时候,他越是冲锋在前,他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他不管走到来,反复叮嘱乡邻乡亲,“不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抗疫“战士”,却因为“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在最后退下去后,而被“挂牌隔离”14天。可是,当他的隔离期满后,得知村里需要疫情防控的医生时,他又再次投入到抗疫一线战斗当中,守卡口、做宣传、上门测体温,哪里需要去哪里。

在基层从医的20多年里,秦蕾总是任劳任怨,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1999年的霍乱、2003年非典,以及后来的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发生后,他都为乡里乡亲们撑起了保护伞,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不例外。

时至今日,秦蕾已在防控一线坚持奋战了四十多天。路够黑,光才亮。正如秦蕾为抗疫写到的诗歌《萤火虫》中那样:“我只是一只萤火虫,却梦想着照亮整片天空!”秦蕾医生用自己萤火虫般的微光,努力照亮着边远山区的人们。我们坚信:在广大基层卫生室,有这样敢担当、肯付出的村医汇聚在一起,点点微光汇聚一起也能也能照亮苍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