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在年味漸淡的今天,屯堡仍不失舊時的熱鬧,身在其中,各種年味十足的活動讓你能輕易回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氛圍。

不如穿越時光,回到600多年前的明朝村寨中,與明朝後人過個地道的屯年。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轉轉場屯年貨

安順每年都會舉行“屯堡人家過大年”的活動,這期間可以在舊州、九溪、鮑家屯等地,參與熱鬧的屯堡民俗活動。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過年,就得去“屯”一些年貨。而屯堡人購置年貨的方式,就是趕屯堡轉轉場,在年前一個月,每逢週六周天早上,西秀區各鄉鎮都在趕場,豐富的年貨,熱鬧的趕集氣氛.....幾百年了,年年如此。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紅紅火火的福字春聯剪紙,新鮮的果疏肉食,花式繁多的手工玩藝,日月品雜貨應該有盡有,三五成群的去趕集。最好是起個大早,跟著屯堡嬢嬢去趕個年味十足的集市!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屯年,怎能離開屯味。精心挑選的豬肉,配上獨家秘製的醃料,經過時間與燻煙的交融,成就了這一道屯堡佳餚——臘味,是屯年裡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非遺亭子抬一趟

屯堡民間宗教信仰中的神靈頗多,以祭祀汪公最為普遍和隆重。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汪公在安順屯堡人的心中地位非常高,視汪公為先祖神,每逢正月十八汪公誕日,到汪公廟內獻祭,祈汪公保佑豐衣足食,清吉平安。而鮑家屯、吉昌屯的村民則要在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日抬汪公遊村,民間稱這一活動為“抬王公”也稱“抬亭子”。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這一天,村頭寨尾大街小巷諞插彩旗高搭彩門,明朝古風撲面而來。屯堡抬亭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屯堡人過大年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動,也是感受屯堡文化最直觀的方式。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灶神菩薩祭一遭

屯堡人信奉灶神乃一家之主,認為灶神要上天報告其家中情況,所以堅持供奉灶神希望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屯堡地戲跳一場

屯堡地戲,在過年的時候進行開箱儀式後戴上面具才能開始地戲表演,在當地街道會進行一場“巡迴演唱會”,表演5-7天后進行封箱儀式,然後未來一年都不表演。所以領略600多年前的大明遺風和江準餘韻只能在屯堡大年期間。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花燈戲裡迎新春

在屯堡的元宵期間,都流行著“跳花燈”的習俗。在跳花燈的時候,儀仗隊人均手執竹竿,挑著燈籠,出現在觀眾眼中。背後跟隨著一群樂隊和演員,花燈戲曲唱出了祖先記憶裡的江南小曲的韻味。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花燈戲,來自民間,劇本人物少,情節比較簡單,唱詞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調的特點,歡快明朗,表演動作活潑風趣,歌舞味很濃。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屯堡驛茶留香

屯堡驛茶茶藝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

那時候。歸家的軍人送信的官差、經商的商人都會路過。屯堡的姑娘就用特有的山歌迎接他們。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山歌之後。她們開始煮茶。抖動砂罐,讓茶葉炒出香味,炒制時要料動均勻,以免炒焦。再將事先燒沸的水急衝下去,接著放入配料生薑、金銀花、甘草等多味中草藥一起煎熬片刻,兌水再熬。

敬完了一碗茶,屯堡婦女會端來親手特製的鬆糕粑給各位賓客,喝著茶,吃糕點,體會著屯堡人最誠的美意。

而今天,喝驛茶、吃鬆糕更多的是屯堡人的日常休憩。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新年吃雞

過年,屯堡人一定要吃上一份爽辣的舊州雞辣子,預示著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雞辣子,必須要用本地土雞、辣椒、菜籽油、甜酒釀才能做出屬於它獨特的風味。而且油溫、時間都要掌控到位,相當講究。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尾言

從明朝至今,這裡保留了完整的屯堡文化,在我們大呼沒年味的今天,安順屯堡人民正熱熱鬧鬧地準備著新年。

說沒年味的,都應該來安順這裡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