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野营训练好,千里红旗飘。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士气万丈高。

顶风冒雪吃大苦哇,爬山涉水耐大劳,

练思想,练作风,继承我军好传统,

这样训练好,这样训练好!……

这首歌曲当年脍炙人口,转瞬之间,野营训练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了,点点滴滴至今依旧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曾上演过这场波澜壮阔的亿万军民大拉练、大练兵的场景,几乎每一位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有过这亲身的经历。1969年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后,形势骤然紧张,来自北方的威胁越来越明显了,部队开展冬季千里野营拉练的报告层层上报,毛主席阅后十分高兴,批示:“这样训练好。”这就是当年的“11.24”指示!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1970年12月,我在一四一野战医院二所工作,接到要随同五十五野战军军部参加野营拉练的任务!战友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到所长教导员那里报名,纷纷表决心要求参加野营拉练!这都是才入伍一年的新兵,把这些当成了游山玩水,根本想不到,也不会去想一路上的疲惫不堪!而这些七零年入伍的“小”女兵,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还都是十四、五岁的年龄,有两个才刚十三岁,身高1.5米左右,还有几个1.48米的,这么小的兵,怎么能随大部队行军啊?还要背上个“大”背包……但是院领导还是决定让七零年这批兵参加野营拉练,一是锻炼这批小兵,二是把她们身上的“娇骄”二气给彻底练掉!我也加入了这次野营拉练的行列。

一辆后勤保障车先出发了,车上除装满厨具、食物,每人一个水桶外,还装满了背包里装不下的衣服等等杂物,女同志嘛,东西总会多一些的。

晚上八点左右,医院的大部队正式出发了。大家还沉醉在兴奋中,在行军途中还忘不了开开玩笑,小声地说说话。当行走了有半个小时左右,刚才的兴奋劲过去了,马上感觉到背上的背包直往下坠,背包带就像要勒进肩膀里了,慢慢地脚也拖不动了,大家咬牙坚持着不掉队,一个小时,部队吹响了“休息”号,只见这些小姑娘一个个坐在背包上,谁也不说话了,真是累啊!我当时已提干,负责收容,按照规定,只用背上挎包、水壶,再加上药箱。第一天的路程并不长,才十里路,属于适应性行军,在潮州的枫溪镇宿营地就安寨扎营了。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打前站的同志,已为每个战友准备好了烫脚的热水,又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每个战友的手上,我们就可以一边泡脚,一边吃饭……各位读者,这可不是在“培养”娇娇二气的女兵,实在是因为她们太小了,都是十三、四岁大的孩子,第一天的行军,照顾不好行吗?第二天怎么继续行军啊!晚上依然要“站岗”,一人一小时,坐在蚊帐里就行,我们都睡在铺着稻草的泥地上,(这也是医院的特点,女多男少,男同志都有床睡,我参加了七八次野营拉练,只是七二年给军里保健时睡在木板床上)。第二天整装待发,医院的队伍在最后,前面的队伍是通信营,那时还有骡马,我们跟在马后边前行,看着前面望不到头的大部队,心里也挺自豪!第一次参加这么多部队的行动,对这些只在电影《南征北战》镜头中看到的情景的女兵当然是兴奋、紧张。小小的个子,背着大大的背包,有模有样的排在全军的后面,挺神气的!走在公路上,(那时全是沙土路)不一会儿,我们就尝到了苦头,通信营的马,一边走一边拉,我们紧跟在男兵后面,本来就连跑带颠地怕掉队,可又要躲避路上的马粪,让我们又气又好笑。院领导看到队伍的实际情况,为了躲避“土地雷”,队伍都不像个样子了……马上向军里带队的领导汇报了实际情况,军部领导及时调整了行军序列,通信营排到了医院的后面,这样我们就跟在军篮球队员的后面了!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我虽然身高只有1.6米,可在这批小女兵的面前,我还算是身强力壮的,但在军篮球队员的后面,看到两队人员强大的反差对比,篮球队员身材高大,背着背包像个玩具似的,而医院的这些女兵,背包已拖到臀部下了!刚好在这个行军的过程中,有一辆吉普车路过,车上坐着军政治部张主任,他看到医院的队伍就下车和我们一同行走,了解了一些情况,也看到了医院小女兵和篮球队员的反差比对。张主任马上下指示:以后医院的拉练跟着走就行了,不用再背背包,你们的工作是医疗保障,到了驻地进行医疗救治才是你们的本职工作。从此,我们参加野营拉练就再也没有背背包了!

过了几天,七一年的新兵刚刚换上新军装,就来到了野营拉练的部队,加入了行军的队列。一个月前还在父母面前贪玩的孩子,转眼就成为女解放军叔叔了,(在潮汕地区,农村的大人小孩都叫我们是女解放军叔叔)。她们同样是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年龄!为了让这批新兵尽快融入部队的生活,刚入伍就参加了野营拉练的队伍。在部队,除了要锻炼行军、站岗放哨,还要学会传口令。不知为什么,每次口令从第一个传到最后一个,总是乱七八糟,牛头不对马嘴!有一天早晨,医院政治处李主任来到女兵营地,询问一位传错口令的女兵,他问:“你传给你的下一班岗口令是什么?”她说:“口令?没口令啊!”主任又问:“那为什么你的下一班岗说你告诉她是‘狗屁’这个口令呢?”她恍然大悟,说:“接岗的人问我,口令是什么?我听成‘狗屁’是什么?觉得奇怪,就重复了一句,‘狗屁’,接岗的就传下去了。”这个口令的笑话,四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几个战友聊起来,仍然会无所顾忌的饱笑一餐。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野营的时间好像有二十天左右,每天行军,遇到有政治学习的任务,就在驻地多住几天,而医院又可以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演练。护士们相互在手背上练习静脉穿刺技术,外科医生就在动物身上做手术。而我们更多的是为农村缺医少药的村民们进行一些义诊,治疗一些常见病。

有一天,来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她说的潮州话我们听不懂,就见她拉着一个男医生往门外推,我们理解了:妇科病男士回避!只见她躺在床上,腹部稍向下用力,子宫就下垂到了体外,行走时就下垂的更厉害,无法干活,非常痛苦。那个年代时兴“新医疗法”,而且我们只能在当地驻扎四天,根本无法做别的治疗,就按埋线疗法在几个穴位做了这个治疗。想不到第二天她来了说效果很好,治疗后直立时,已不下垂了,我们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本来准备三天后再做第二次治疗,但部队要开拔没时间再做治疗了,我们只能在临走前再做一次巩固治疗。她感谢多次,流着泪说谢谢大军,谢谢大军!

尘封的记忆——我所经历的野营拉练

在以后每天的行进中路程都在增加,从刚出发的十里路到返回军营时的八、九十里。医院的这些“老老少少”的兵,已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而中午的这一餐野餐,又是大家吃得最多、最高兴、最美味的一餐饭,野营拉练,既锻炼了医务人员,也锻炼了后勤保障人员。也正是有了这一次次的磨炼,才让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得到了锻炼,让这些十三、四岁就当兵的孩子在部队医院这个大熔炉里成长起来了,在七九年的“自卫还击战”中成为中坚力量,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我有幸参加了八、九次野营拉练,除参加本院的以外,还参加过一次军里的保健工作,并参加过了陆、海、空三军演习的医疗保障,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的青春永远被定格在那个时间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军人,是我一生的荣光!今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曾经是一个兵。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