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盆底肌:一胎不修復,二胎損傷更大!

自從全面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生二胎的媽媽反映,生頭胎的時候感覺沒什麼“後遺症”,結果生完二胎以後,打個噴嚏都會漏尿,甚至有些人還有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大多數媽媽都比較年輕的,身體條件好,但是到了懷二胎的時候年齡大一些了,明顯要辛苦得多。

第二,有些媽媽在懷頭胎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盆底肌損傷和盆底肌功能性障礙,但是仗著年輕、身體好沒有在意,到了二胎的時候,症狀加重了。

關於盆底肌

盆底肌肉,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盆底肌:一胎不修復,二胎損傷更大!

人們總以為,年齡是導致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其實不然。妊娠和分娩,是個特殊的生理過程。十月懷胎,不論準媽媽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分娩的過程中,盆底肌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此外,若是孕期或分娩時存在異常情況,例如胎兒過大、孕婦體重過甚、產程過長、難產、多次分娩等狀況的發生,則會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損的嚴重程度。因此,若不注意及時修復受損的盆底肌肉,容易在日後引致疾病。

盆底肌鬆弛危害大

盆底肌:一胎不修復,二胎損傷更大!

1.無法正常控制尿液,糞便及氣體的排放,因而引致二便失禁、便秘。當盆底肌出現鬆弛時,女性可見大笑、咳嗽或者打噴嚏時出現漏尿的問題。

2.盆腔器官如膀胱,子宮和直腸垂脫的情況出現。

3.引致女性性功能障礙,包括性慾障礙和性高潮障礙。

4.腰背部肌肉負擔增加:常表現出腰背痛。

5.繼發感染:盆底肌功能障礙會導致粘膜變薄,容易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身體發生感染的機會。生活中因為婦科感染導致身體機能受損、不孕等嚴重後果的大有人在。

綜上,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感染的問題非常小,隨便應付一下也能夠“安然無恙”,殊不知一系列潛在危機正在悄然發生當中。

盆底肌修復最佳時期

國內外大量研究數據顯示,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婦女產後會發生盆底功能障礙,如果不及時進行康復治療會以後生活帶來許多問題,那麼產後什麼時候盆底康復治療,產後盆底肌肉康復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下面跟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盆底肌:一胎不修復,二胎損傷更大!

分娩後42天應常規做一次盆底功能檢查,如果出現了盆底肌肉鬆弛、陰道壁膨出、壓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檢查和康復治療。

產後半年之內是盆底肌康復的黃金時期,否則隨著年齡增大不但增加治療難度,而且子宮脫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嚴重。所以,重視盆底功能檢查和及早進行盆底康復是每位媽媽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