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大约是二十五年前,读台湾学者孙振声注解《庄子》,对“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崆峒”,把“崆峒”注解为:假托的神话地名,作为甘肃人,我就觉得很尴尬。甘肃平凉的崆峒山就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被称为道教第一山。

十五年前,我参加普通话考前培训,发现读小学时的错音成了标准音,我改;

十年前,我笑话别人把尴尬读作“监介”。我呼常老师为“shang老师”时,“常老师”一脸不屑的的看着我这个老土冒,就是不回应,随后常老师纠正说:“常”普通话读“chang”不读“shang”,我也知道在普通话中,“常”没有“shang”这一姓氏读音。但国人姓氏大多来源于王侯将相名门望族,读了几千年,读音属于雅音(古代普通话),应当不存在本姓人读错本姓氏的情况。现在“常”姓字典读音与常姓人原来的读音(现在的常姓年青人都改为按新华字典的注音读,中老年人大多还读“shang”)有差别的原因应当是:编字典的专家不知这一姓氏的读音,标注错了。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总而言之,现在我发现字典标音的原则居然是照顾读错的大多数,或者是编字典的专家让你读什么,你就该读什么,这下该我们这些读对“尴尬”读音的人“监介”了。

你若对文字读音有兴趣,请看“书法报”的文章“读错字不尴尬,大不了修改字典呀!”截图。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书时读错字的人尴尬不?这事还真难说

读到这里,也许,读书时作为语文学霸的你读到这里已经哭晕在厕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