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大約是二十五年前,讀臺灣學者孫振聲註解《莊子》,對“黃帝問道廣成子於崆峒”,把“崆峒”註解為:假託的神話地名,作為甘肅人,我就覺得很尷尬。甘肅平涼的崆峒山就因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被稱為道教第一山。

十五年前,我參加普通話考前培訓,發現讀小學時的錯音成了標準音,我改;

十年前,我笑話別人把尷尬讀作“監介”。我呼常老師為“shang老師”時,“常老師”一臉不屑的的看著我這個老土冒,就是不回應,隨後常老師糾正說:“常”普通話讀“chang”不讀“shang”,我也知道在普通話中,“常”沒有“shang”這一姓氏讀音。但國人姓氏大多來源於王侯將相名門望族,讀了幾千年,讀音屬於雅音(古代普通話),應當不存在本姓人讀錯本姓氏的情況。現在“常”姓字典讀音與常姓人原來的讀音(現在的常姓年青人都改為按新華字典的注音讀,中老年人大多還讀“shang”)有差別的原因應當是:編字典的專家不知這一姓氏的讀音,標註錯了。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總而言之,現在我發現字典標音的原則居然是照顧讀錯的大多數,或者是編字典的專家讓你讀什麼,你就該讀什麼,這下該我們這些讀對“尷尬”讀音的人“監介”了。

你若對文字讀音有興趣,請看“書法報”的文章“讀錯字不尷尬,大不了修改字典呀!”截圖。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書時讀錯字的人尷尬不?這事還真難說

讀到這裡,也許,讀書時作為語文學霸的你讀到這裡已經哭暈在廁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