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建議收藏!如何發現身邊隱藏的連環殺手?

每當看完一集《犯罪心理》,都會不自主的聯想,我身邊會不會有這樣可怕的人存在呢……從歷史上的著名案例來看,一些著名的連環殺手不但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陰森恐怖,反而是風流倜儻、聰明伶俐,堪稱典型的高富帥。

不幸的是,這樣的人確實隱藏在我們身邊,而且你也隨時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受害者。因此,如果你手中沒有格鬥、柔道、跆拳道、胸口碎大石、吸星大法、龜派氣功等獨門秘訣的話,最好要小心了。不過不用擔心,今天就冒著被滅口的風險,來向大家傳授獨門秘訣:如何識別身邊的連環殺手。

為何會有連環殺手?

1998年,美國《保護兒童免受性犯罪者侵害法案》(Protection of Children from Sexual Predator Act of 1998)首次定義“連環殺人”(Serial Killing):即由同一人犯下的一系列殺人行為,受害者超過3人,並擁有相同的作案手法和特徵。目前,FBI行為分析中心(Behavioral Analysis Unit)以及國家犯罪分析中心(NAVAC)對於連環謀殺(Serial Murder)的定義如下:

  • 一名或多名兇手
  • 2名或多名受害者
  • 每起案件都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發生
  • 案件發生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為什麼一個好端端的人會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連環殺手?目前學界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結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連環殺手的成因十分複雜,無法通過單一要素來解釋。此外,一個比較統一的觀點是:兒時的不幸,比如受到父母虐待、同齡人排斥等等都有可能導致兒童無法得到基本的滿足,產生扭曲的需求。

建議收藏!如何發現身邊隱藏的連環殺手?

連環殺手並未消除,圖為警方正在長島調查長島殺手。

連環殺手通常會在幼年期間擁有3種行為:尿床、喜歡縱火以及虐待動物,這也被成為“麥克唐納3症狀”(Macdonald triad)。由於幼年缺乏關愛、容易受驚,所以會尿床,而虐待動物和縱火則往往是他們需要通過此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幻想,以獲得掌控的快感。而一些神經生物學研究也表明,那些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罪犯都具有相同的腦部畸形。

當然,NAVAC在關於連環殺手的報告中提到,儘管連環殺手都曾遭遇過不幸,但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道路。正如那個經典名句所說:基因讓槍上膛,心理對準目標,環境扣動扳機。(Genetics load the gun,psychology aims the target,and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人們一直在尋找身邊的殺手

作為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威脅之一,關於防止連環殺手的研究從未停歇。其中19世紀的意大利醫生龍勃羅梭(Lombroso)絕對是本領域中的鼻祖,也被稱為“現代犯罪學之父”。他的“天生犯罪人”理論認為,腦袋不對稱、表面殘缺或大小異常等一系列理論,都是鑑定犯罪者的根據。

20世紀4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謝爾頓(William Sheldon)提出,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體型來發現那些有可能犯罪的人。在謝爾頓的體系中,他將人的體型分成3種:

  • 內胚層型(Endomorph):此類人消化器官發育較好,因此體型豐滿,喜歡安逸舒適、與人交流、並容易相處。因此也被稱為內臟強健型(viscerotonia)。
  • 中胚層型(Mesomorphic):此類人體型健壯、肌肉發達,對疼痛的反應遲鈍,同時具有侵犯性,往往在交流中粗魯無禮。這種人也被稱為“體力旺盛型”(somatotonia)。
  • 外胚層型(Ectomorphic):此類人神經系統較為發達,但身體瘦弱。
建議收藏!如何發現身邊隱藏的連環殺手?

從左到右依次為內胚層型、中胚層型、外胚層型。

謝爾頓在對大量的案例研究後認為,中胚層的人更容易犯罪,內胚層除外。因為中胚層人的體型更適合實施各種犯罪行為。因此,在威脅程度上,硬漢>胖子>瘦子。

此外,一些心理學研究還認為,只有神經系統較為發達的人才可以很容易地將犯罪行為與滿足感聯繫起來,換句話說,聰明人總是比笨人要危險。

發現隱藏的殺手!

儘管歷史上關於犯罪者的成因,並對隱藏的犯罪者進行分類的研究十分眾多,但它們都並未能給出一份完整的鑑定標準,這也讓許多人(尤其是疑心重的人)時刻活在恐慌之中。不過在2011年6月18日,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犯罪學教授海澤•塔菲特(Heather Taffet)在對超過200名連環殺手的案件、以及10萬名普通人進行長達10年的研究後,她認為,連環殺手就隱藏在我們身邊,但他們只不過正處於潛伏狀態,隨時準備出來作惡。

不過好消息是,塔菲特教授也終於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鑑定標準。而目前,她正在幫助紐約警方尋找隱藏在人群中的長島殺手(Long Island Killer),而這項研究也將會發布在2012年6月的《犯罪學》(Criminlogy)雜誌中。

建議收藏!如何發現身邊隱藏的連環殺手?

塔菲特教授正在法庭中作證

塔菲特教授在研究中稱,連環殺手主要分為4種類型:幻想型(Visionary)、任務導向型(Mission Oriented)、享樂型(hedonistic)以及權力/支配導向型(Power/Control Oriented)。因此,她在研究中也分別列出了4類鑑定標準:

幻想型: 所謂幻想型,即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義的”。因此,這類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看超級英雄漫畫,並時不時將自己幻想成漫畫中的英雄,同時對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憤世嫉俗,經常在社交網絡中公開表達對一切社會現象的不滿。當你發現他們時,切勿與他們對著幹,因為這會讓你成為他們腦中的“反派”。在日本連環殺手宮崎勤的房間中,警方就發現了大量的英雄漫畫。

任務導向型: 這類人總是認為自己有使命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清除社會中的妓女、流浪漢等等,他們會將這視為一種任務,並不遺餘力地完成。這類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使用一切與“To-Do-List”有關的方式、方法、手機應用程序等等,每天都要強迫自己在任務列表上劃鉤。如果你試圖阻止他們完成任務,那就對不起了……

享樂型: 享樂型的連環殺手視犯罪行為為一種享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會十分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可以將一切行為都視為一種快樂的感覺,並不住地尋找相關的滿足感。塔菲特教授認為,“吃貨”、“數碼控”、“燒包”都是此類殺手很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權力/支配導向型: 這類犯罪者的主要目的是尋求控制的過程、並滿足自己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在平時玩戰略類的遊戲,其中控制的單位越多越好。最初可能是控制3-4個單位的《憤怒的小鳥》,隨後進展到控制幾十個單位的《魔獸爭霸》,最終,控制千萬個單位的《全面戰爭》很可能都滿足不了他們了……而之所以這類人沒有大範圍出現在社會中,是因為遊戲廠商為了防止出亂,聯合顯卡供應廠,一次又一次地提升遊戲中可控的單位上限……

塔菲特教授的研究目前還處於修正階段,她表示,雖然出現上述症狀的人並不一定會成為連環殺手,但她的研究認為,這些症狀都十分危險,希望發現這些症狀的人不要報警,因為你很可能成為這些人的犧牲品。塔菲特教授還表示,為了防止自己受到傷害,你應該試圖加入他們的群體,努力模仿這些症狀,假裝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只有這樣,才能融入這個群體,免受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