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安徽舒城:從出土文物看舒城古代文明,五千年光輝燦爛!

 作為偉大祖國的組成部分,舒城縣在歷史上也有過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舒城龍頭古塔(攝影 | 李衛生)

 舒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備早期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條件,散佈在全縣的數十處古文化遺址便是明證。到西周時,群舒國散處此間,這是舒城歷史有文字記載的開始。

漫長歲月所留下的各種文物古蹟,是研究舒城歷史的可靠資料。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舒城縣文物分佈圖(來源 | 《舒城縣文物志》)

新中國建立以來,經過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全縣調查和發掘出大量的歷史文物。現將我縣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文物,作些簡略介紹。

  一、歷代遺址和遺物的調查

我縣舊石器時代遺址尚未發現。新石器時代到商、周這一時期,已查明有遺址二十多處。較大的有柏林鄉的老鴨墩,石崗鄉的謝河大墩,五里鄉的黑虎城,範店鄉的城西墩,五顯鄉的張墩,姚河鄉的葉墩,洪廟鄉的彎腰樹等。

這些遺址都是當時人類居住的地方,至今仍可見到紅燒土和灰坑等痕跡。採集的標本有石刀、石斧、石錛、石箭鏃、陶網墜和各種紋飾的陶片。當

時人類抗火能力差,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大多選擇在杭埠河、豐樂河沿岸的高臺地定居。依山傍水便於漁獵,而又能避開自然災害。發現的石器都是用比較堅硬的礫石、黑色燧石經過磨製加工的,堅硬而光滑。

通過這些石制工具,說明人類進行農業、漁獵業和製陶等手工業的情況。從陶片看有手工提製的也有輪制的。陶器上還刻劃了繩紋、編織紋、雲紋和附加堆紋,這些紋飾就是當時原始的文化藝術。這些遺物展現了人類早期社會的生活情景。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黑虎城遺址(來源 | 《杭埠河中游區域系統調查報告》)

 二、九里墩春秋墓的發掘

孔集鄉九里墩,1980年9月曾發掘一座春秋時代墓葬。

此墓為長方形土坑墓,墓坑南邊放置一排甬鍾,南北兩邊均放置戈、矛、戟、殳等兵器,車馬器和生產工具則零亂堆置。

出土器物共183件,其中青銅器就有170餘件。兩件較大的青銅器建鼓座和甬鍾尤為珍貴。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九里墩春秋墓位置示意圖(來源 | 《舒城縣文物志》)

建鼓座,直徑80釐米、殘高29釐米,重47公斤。此件上部略有殘缺,為一圓形銅圈,無底,外圍有四個鋪首銜環,兩個對稱的虎頭,兩個龍尾式的鉤形飾及四條互相纏繞的龍身盤踞在口沿上。虎頭面目清晰,方眼大耳,張口作吼狀,造型生動逼真。器身及龍體上均飾蟠螭紋。

鼓座的外圍上下各鑄一圈銘文,計190字。由於字跡鑄造浮淺,加之鏽蝕嚴重,大部模糊不清,難以通讀,有待進一步研究。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春秋 龍虎紋鼓座(來源 | 《江淮群舒青銅器》)

甬鍾四件,除大小差別外,造型完全相同。一件通高100釐米、鐘口44.5*35釐米,重59.4公斤。形體呈扁圓形,圓柱形的長甬上有鼻,鉦上有三個一組的長枚,共分六組。通體皆飾蟠螭紋,內填勾連雷紋,製作非常精美。

鍾,是古擊樂器,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鐘頂有筒形的甬稱為甬鍾,大小相次組成懸掛,稱為編鐘。

據專家鑑定,編鐘不僅能演奏單旋律的樂曲,還能演奏和聲與復調手法的多聲部樂曲,也可以用來伴奏。它是古代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整體表現。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春秋 甬鍾(來源 | 《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

九里墩出土的大型青銅器的鑄造,是利用分鑄和渾鑄相結合的方法,採用焊接的技術。不論大小器物都佈滿紋飾,且極為精緻。

這座墓出土的甬鍾、簠、敦,兵器和車馬器,器形和紋飾都與著名的壽縣蔡侯墓同類器物相同。多數學者認為蔡侯墓是蔡昭侯之墓,屬春秋晚期。則九里墩墓主人很可能是群舒中某一君主。它反映了春秋末期舒、蔡兩國之間在文化上的互相影響,是研究這時期舒國曆史的可貴資料。

三、鳳凰咀出土之春秋犧鼎

1959年10月,在縣城東五里之鳳凰咀發現一座春秋墓,出土犧鼎、鉉鼎、盉、鬲等青銅器十多件和一批陶器,均極珍貴。尤以犧鼎,造型優美,紋飾流暢。外觀為一動物形象,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曾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的展品,去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展覽。原件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山大學商承祚教授稱讚:“造型瑰瑋,向未之見。信近代之奇珍,國家之寶藏。”並有詩云:“莫道春秋舒國小,牛形盆口邈難追。橫鉉遺制真誰偶,拍案驚看振世奇。”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春秋 犧鼎(來源 | 《舒城縣文物志》)

 四、秦家橋的戰國楚墓

  秦家橋鄉楊店村發現古墓葬群。1978年春,清理了三座戰國墓。三座墓均為土坑木槨墓,棺槨俱存。出土器物共75件。有銅器、陶器、漆器、玉器等。銅器中有兩件刻紋銅壺,刻有細緻的三角雲紋。漆器中有一件金扣漆盒,器身用鍍銀的銅釦鑲邊,繪有云氣紋、變形鳳紋和幾何紋。造型美觀,敦厚堅實,至今光可鑑人,實為工藝美術精品。

從隨葬器物有鼎、豆、壺、罐的組合看,都具有楚文化的特徵。春秋末,群舒先後為楚國所滅亡,戰國晚期楚都又東徙壽春,地處吳楚之間的舒城,受楚文化影響很大。所以,這些器物應是戰國晚期楚國的遺物,它對研究楚文化有重要意義。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戰國 玉瑗(來源 | 《舒城縣文物志》)

我縣出土文物除上述外,尚有戰國時期的戈、矛、 劍、戟,西漢時期的銅弩機等兵器。宋代精美的影青瓷器,以及各個時代的銅鏡,和工藝水平很高的玉雕等,就不再贅述了。

舒城這些千年古董,見證著“龍舒古國”的崛起與沒落

  戰國 戈(來源 | 《舒城縣文物志》)

這些出土文物,證明舒城也具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

這些文物是古代文明的象徵,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深刻體現我們的先人不畏艱險世代相承地,為開發祖國的自然資源和改造山河,付出艱苦卓絕的創造性勞動,締造了不朽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它將激勵我們發揚獻身祖國的艱苦創業精神。

  圖文編輯:束文傑(網號《出外龍舒人》主編,舒城籍知名媒體人、文史研究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