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引言:他身為長子,生於盛世,備受寵愛,他英姿威武,統率千軍,徹底平定安史之亂,再造李唐一統河山。同樣是他卻是唐朝歷史上第一位由宦官擁立的帝王。他在位十八年,革除時弊,亂後求治,為什麼最終還是無法讓大唐帝國重現昔日的輝煌?唐朝究竟經歷了怎樣一個錯綜複雜、內憂外患的時代?他情路波折,愛憎分明,擁有一顆仁慈之心,是大唐王朝少有的多情天子,為何死後卻無一人陪葬?

開元14年(公元727年1月),李豫出生於東都洛陽上陽宮。

《舊唐書》記載:“李豫幼而好學,尤專《禮》《易》,且仁孝溫恭、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於色,玄宗鍾愛之。”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唐代宗李豫像

身為唐玄宗嫡長皇孫,少年的李豫享盡盛世榮華,十五歲時封為廣平王。然而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天穹無聲的開裂,從裂縫中噴湧而出的,將是長達100多年的流血、殺戮、黑暗、紛爭和死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都城長安被焚掠一空,滿目淒涼,這首沉鬱悲壯慟慨千古的《春望》,表達了安史之亂時詩聖杜甫深重的憂傷和感慨。長安淪陷,大唐盛世戛然而止。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春望》

唐玄宗倉惶奔蜀,從此28歲的李豫結束了高貴的皇子生活,隨父親李亨北上靈武。李亨即位後,李豫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帥郭子儀、李光弼等與叛軍作戰,成為平定叛亂的核心人物之一。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李豫劇照

一年零三個月後,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密謀殺死,安慶緒繼大燕帝王。叛軍內亂,給了唐軍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公元757年9月,李豫任平叛大軍正副元帥,郭子儀為中軍、聯合回紇軍共計15萬人,在長安灃水之東的香積寺以北與10萬叛軍展開決戰,剎時間戰馬嘶鳴,殺聲震天,直到夜幕降臨,叛軍潰逃而去,戰場上留下6萬多具屍體,唐軍大勝,淪陷15個月的京師長安,終於收復。一個月後,李豫率軍收復東部洛陽,這次兩京重回大唐,李豫立下卓越戰功。公元758年5月,被立為皇太子。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李豫劇照

公元762年,35歲的太子李煜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人擁立下繼承皇位,成為李唐王朝皇帝中第一個由宦官擁立的帝王。李豫初登大寶,安史之亂的叛軍餘孽仍然佔領河南與河北地區,叛亂尚未徹底平息,然而李豫卻警覺的注視著一個宦官的一舉一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個人就是李輔國,昔日因擁立肅宗即位,備受寵信,掌握禁軍兵權,權勢煊赫,此時有依仗擁立代宗之功,日益驕橫。甚至對李豫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也許在狂妄的李輔國眼中,李豫不過是他手中的政治傀儡,他可以為所欲為。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李輔國劇照

面對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宦官李輔國,李豫採取捧殺戰略,尊稱李輔國為尚父,任命他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繼趙高之後第二個出任宰相的宦官。然而到達權力巔峰的李輔國不會想到繁花似錦的局面下早已殺機四伏,貌似懦弱的李豫等待一招斃敵的時機。很快在權力的誘惑下,李輔國陣營出現了裂痕。

《舊唐書》:阻止了張皇后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冊封為尚父司空兼中書令。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李輔國

這個人叫程元振,早在唐肅宗執政時便擔任內射生使,掌握一支百步穿楊的神射手部隊,曾是李輔國的心腹,李豫決定用程元振來制衡李輔國,以宦官制宦官。兩個月後在籠絡程元振和得到大多數禁軍將領支持的條件下,李豫突然下詔解除了李輔國的兵權,遷居宮外,並指使人將他刺殺。曾經叱詫風雲的一代宦臣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踏上了黃泉路。而喜懼不形於色的李豫下令追查兇手,最後不了了之。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程元振劇照

公元763年,史朝義敗亡,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宣告終結,李豫終於完成了唐肅宗未盡的事業,天下百姓歡呼雀躍,李豫也充滿了激動、欣慰和喜悅。然而此刻的李豫並不知道,叛亂的終結並不意味著和平的到來,安史之亂既是大唐盛世的終點,也是一個大裂變時代的起點。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李豫劇照

李豫招降了安史叛將,鑑於當時困窘的政治、軍事格局,不得不瓜分河北地授叛將,對安史舊及親族,一律不加追究,於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藩鎮割據局面開始形成。同時由於安史之亂中唐朝徵調西北戍軍參加平叛,致使邊鎮空虛,西部吐蕃乘虛入侵,陷掠河西、隴右之地,而此時在李豫的身邊是新的宦官程元振,他雖然幫助李豫除掉了專權誤國的李輔國,但沒有人會料到它將給大唐帶來一場新的災難。

公元763年10月,吐蕃集結吐谷渾、党項、氐、羌共20餘萬重兵向唐朝發起大規模進攻,邊境守將頻頻告急,可是得寵擅權的成員鎮卻置若罔聞,既不上奏天子,也不發禦敵。吐蕃軍隊長驅直入,兵鋒直指奉天和武功。直到吐蕃大軍逼近長安,李豫和文武百官才驚聞敵寇入侵的消息,京師震恐。很快吐蕃大軍就兵臨長安城下,李豫只好倉皇逃奔陝州,三天後吐蕃進攻長安,掠奪府庫錢財、焚燬民房、洗劫一空。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吐蕃集結吐谷渾、党項、氐、羌共20餘萬重兵向唐朝發起大規模進攻

國難當頭,李豫緊急啟用郭子儀集結潰逃的散兵、徵調武關的部隊發起反攻。吐蕃人風聞郭子儀集結大軍向長安殺來,匆匆帶上戰利品呼嘯而去。敵軍雖然退去,長安也已收復,但此時李豫即位不滿兩年,這無疑是一場令人難以容忍的啟齒大辱。大唐帝國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朝中大臣群起上書,要求懲治程元振。但仁厚的李豫因程元振誅李輔國有功不忍殺他,只消除了他的官爵,將其遣回原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場新的叛亂又爆發了。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郭子儀像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曾經追隨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立下赫赫戰功的僕固懷恩,在河東拉起了反旗。據《舊唐書》記載: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率領整個家族出生入死、浴血疆場,一門之內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可謂滿門忠烈。回紇借兵、為國和親戰功赫赫,獲封朔方節度使、大寧郡王。那他為什麼要反叛呢?

由於安史之亂後武將頗受猜疑,僕固懷恩也不例外,加之宦官駱奉先誣告他與回紇勾結。奸臣當道、功高不賞、名將被殺,僕固懷恩不敢上朝明志,最終被逼走上了反叛之路。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僕固懷恩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9月),僕固懷恩糾集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等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入侵,途中僕固懷恩暴亡。郭子儀意識到分化對手的時機成熟,上演“單騎盟回紇”的一幕,最終唐回握手言和,成為中國歷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戰例。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北宋李公麟所繪《免冑圖》卷,又名《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圖》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一次又一次使李唐王朝轉危為安,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著名的戲曲《打金枝》,講述了唐代宗女兒昇平公主與汾陽王郭子儀之子郭曖,一對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的故事。代宗在其中就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被後世廣為傳頌,奉為至理名言。唐代宗任用劉晏主理財政,在代宗的支持下,劉晏對漕運、鹽政進行改革取得成效,使唐代宗時期艱難的政局和拮据的財政有所改善。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山西晉劇打金枝

李豫一生情路波折,第一位皇后沈氏的不知所終,貴妃獨孤氏的突然離世和華陽公主的夭亡,都讓他悲痛至極,甚至完全超出了他精神所能承受的極限。陪伴著內憂外患的大唐帝國步履蹣跚的走過17度春秋後,心力交瘁的代宗李豫病倒了。在病榻上懷想著開元盛世的繁華與榮光,李豫的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悲涼,也許他是在向天祈禱,期盼大唐帝國從此遠離血火與刀兵的劫難,期盼李唐社稷能夠在未來的歲月裡福澤綿長,帝祚永昌。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沈氏劇照

公元779年6月,大明宮紫宸殿,李豫駕崩,終年53歲。群臣上諡號曰,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於元陵。

為什麼唐代宗李豫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

元陵

唐代宗李豫繼承父志,平定叛亂,在位18年,登基除奸、蕩平餘孽、抵禦吐蕃、改革漕運、鹽政

,政績可謂不小。然而由於顧及吐蕃乘虛入侵,無可奈何的李豫,對安史降將採取了姑息政策,最終造成地方藩鎮割據的局面。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人口喪失、國力銳減、內憂外患,社會矛盾錯綜複雜,大唐的榮耀已掩沒在歷史的煙塵裡,從此李唐王朝的盛世成為無法再現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