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不得不承認,除了鬼片,泰國也越來越擅長青春片這一題材,無論是《初戀這件小事》中懵懂的愛戀還是《愛在暹羅》裡酸澀細膩的情感都把握得十分精準,且都在國內掀起不小的熱潮。而2017年,一部特殊的泰國青春片走進國內觀眾的視野,再次引發大眾對於青春的探討,那便是我這次想討論的電影——《天才槍手》。

《天才槍手》是由納塔吾·彭皮里亞執導,亞洲考場作弊真實案件改編的一部青春電影。因為電影的導演和演員缺乏國內知名度,其國內的買斷髮行價格只有50萬美元,但隨著電影的上映,它的口碑效應在網絡上迅速發酵,首周票房破億,一躍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

故事從一位出生平凡的天才學霸少女琳的視角展開,因為一次偶然幫助閨蜜格蕾絲在考場中作弊,結識閨蜜男友富二代小巴。為了反抗和金錢,琳開始了自己的考場作弊生涯,在過程中,她與另一名學霸班克相識,兩人從針鋒相對到“攜手並肩”,共同走進stic國際考場開始“戰鬥”......

很難想象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會通過類似懸疑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其劇情和節奏上所帶來的極大張力時時刻刻都在牽引著觀眾的心神,讓神經直到影片結束的最後一秒才能得到放鬆。當然,這部電影的閃光點也絕不僅僅如此,下面我將從敘事結構、物象隱喻和主題呈現三個層面來解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01 敘事結構:多線倒敘順序和平行蒙太奇的交叉運用,使影片在內容與結構上都極富變化性

影片的整個故事基本圍繞三場作弊展開,雖然這算是一個足夠新穎的題材,但情節的過於單一是實打實的短板。怎樣將相似的“案件”嵌入電影的同時豐富電影的構架,讓所有的細節和看似鬆散的情節串起來,使其連貫、合理便成為考驗導演的難題。

該片的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是廣告片出身,深諳懸疑與反轉的運用,為了劇情的豐富性選擇打亂敘事的順序,讓觀眾的視野聚焦於局部。

①多線倒敘與順序的交叉剪輯,極大程度地豐富電影的整體構架

電影從一段揭示STIC的作弊東窗事發的畫外音開始。鏡頭一轉,影片拋棄大部分電影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而是大膽地以“審訊”為切入口來將整個故事慢慢在觀眾面前揭露。

不同於以往故事中對起承轉合的要求,講究三幕論的鋪墊、衝突和結尾。

影片直接通過每個人在“審訊”中的自述來呈現故事中的某個片段,讓電影中的主要人物隨著回憶片段中的出場順序挨個登場,電影轉場問題解決的同時又將敘事的效率不斷提升,把所有情節發展中最直接最精華的部分提取出來,大段大段的信息直接湧入觀眾的腦海,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

同時,審訊中的每個片段之間又存在著緊密的邏輯關係,故事十分清晰地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從琳與格蕾絲的相識,到她為了幫助格蕾絲和反叛老師開始第一次作弊,再到琳與小巴合作進行考場上的大型作弊。

可以說,經過前兩次作弊的升級與鋪墊,電影的發展至此開始逐漸進入高潮階段,導演這時才捨得將影片開頭的謎團解開,原來這次審訊不過是主角團的一次預演。一個謎底的揭開往往伴隨著第二個第三個謎團的形成,那麼到底他們能否作弊成功?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②平行蒙太奇的運用,營造出影片中不斷攀升的緊張氣氛

平行蒙太奇是指將同時同地、同時異地甚至是不同時空下進行的幾條情節線並列展現的一種表現手法。因為其處理劇情時能在節省電影篇幅的情況下延展影片的信息量,所以它的應用十分廣泛,格里菲斯、希區柯克都是極善於運用這種蒙太奇的大師。

而《天才槍手》的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明顯也是個中高手,為了加快電影本身的節奏,導演選擇將青春片與動作片要素相結合,大量在影片中運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讓不同的劇情線索在平行展示的同時相互烘托,形成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電影臨近結尾時的高潮段落,當琳裝病從STIC考場逃出來,身後主考人員緊追不放,在地鐵中來回穿梭的追逐戲。一邊是焦急背誦考試答案的女孩,一邊是窮追不捨的“兇惡”考官,兩者不管從身形、心理狀態都形成鮮明的對比,配合此時地鐵上嘈雜的背景音和追逐者趕路所發出的“踏踏”聲,便足以抓住觀眾的心神。

但導演此時還在這場追逐戲中加入了大量的突發事件。泰國印刷廠裡琳父親的到來,小巴手機沒有信號,門外摩托車手與待考生們焦急的等待,一切的一切都不斷穿插在琳與考官的追逐中。多重緊張段落相交疊加,鏡頭間不斷地切換,將影片的緊張氣氛提高了幾個量級,使得觀眾不知不覺沉浸在劇情的起伏中。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02 物象隱喻:筆、鏡子、廣告牌、門、考試作文題等物象都極具深意,引發觀眾對電影本身的思考

影像符號的隱喻與象徵,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影像符號進行超越具象涵義的闡釋,在不斷地“解碼”過程中探尋由具體意象所抽象出來的深層意蘊,並藉此求索影片的創作理念和隱藏的精神內涵。

電影《天才槍手》中所出現的獨特物象,都為電影本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①兩扇開啟的門,隱喻著琳緊閉心門的敞開

臨近結尾時,琳正面臨著雙重抉擇,一邊是接受班克向她發出再次共同作弊的邀請,一邊是向調查人員坦誠自己的過錯,在她面前的同時佇立著兩扇門,一扇等著她關上,一扇等著她打開,這一切都取決於琳自己的選擇。最後她決定勇敢地推開她面前的兩扇門,走向她所期盼的未來。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出現的門,便是隱喻著琳對過往生活的背離和對新生活的渴望,當她打開那道阻礙她前進的門時,她長久以來被封閉的心門也終於再次打開。

②反覆出現的鏡淵,隱喻著琳在鏡中自我和真實自我之間的掙扎

追溯鏡淵一詞,它來源於法語“mise en abyme”,又叫紋心結構,指的是徽章中央再鐫刻一個較小的相同圖案,不斷循環。在影視作品中它的表現形式往往是如同深淵一般的鏡中鏡,彷彿是個無底洞。

電影中一共出現了三次鏡淵,從側面暗示著鏡中自我與真實自我之間的轉化。

在影片開頭時,琳接受“審訊”,她平靜的臉龐與鏡子中的自我如出一轍,鏡中的她就是現實的她。當影片行至中段時解釋了開頭鏡淵的含義,琳選擇接受格蕾絲的邀請,打開stic的考試用書,當琳走出電梯後,她主動看向旁邊的鏡子,鏡頭將視角搖到鏡中的琳,暗示此時鏡子裡的琳佔據了主導地位,鏡中的自己與現實的自己相互凝視,琳開始陷入無盡的深淵。

在電影最後,琳坐在空曠的大廳中央,認真地訴說自己的過錯並表達自己想要成為老師的志願,

此時的鏡淵漸漸虛化,現實的琳重新凝實,得到拯救,琳終於找回了真實的自我。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03 主題呈現:作弊的背後,是對其所反映出的教育體制、社會階層問題和人性選擇的探討與反思

拍攝以“作弊”為主題的電影雖然特別,但並不是什麼聞所未聞的事,早在之前,便有許多電影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嘗試。但不管是1996年的日本電影《史上最大作弊戰爭》還是2009年的香港電影《愛出貓》,都是將重心放在“作弊”的手段和技法上,若《天才槍手》的視野也止步於此,那它頂多只能算是“激燃版”的作弊大戰。

可正是因為它沒有停在事情的表面,它選擇深挖“作弊”背後的隱情,它所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才讓這部電影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如導演所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想做大片,拍好看的電影。後來針對現代教育情況做了研究之後,發現了問題,一些不應該發生的問題。”正是導演這種對電影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能讓影片擁有值得探討的深度與空間,進而掀起人們的討論狂潮。

①腐敗的學校制度和分數至上的教育理念變成催生“作弊”的溫床

“作弊”本身並不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那如何讓觀眾接受電影的主角作弊呢?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她的對立面刻畫得足夠負面,迫使觀眾不自覺地與主角站在同一陣營。

在琳第一次決定幫助格蕾絲時,便是因為琳發現了帶頭“作弊”的其實就是數學老師,所謂的補課其實就是考試的原題,言之鑿鑿的討厭作弊,其實是為了資本壟斷以打壓競爭對手。而之後琳會同意參與小巴的作弊計劃也是因為得知學校無視獎學金,按成績的梯度強制收取“贊助費”。

在校園這個巨大的烏托邦內,沒有貧富差距、性格好惡、長相身材等等的差異,其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經過標準化考試的評判,學生的價值便是他的學業成績。

原本應該是育人教書的“園丁”現在卻成了滿口仁義道德的騙子,原本多姿多彩的校園如今變成了“唯分數論”的牢籠。一邊是腐敗的學校制度,一邊是分數至上的教育理念,在這樣的環境中,彷彿作弊都找到了“正當”的理由。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②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所存在的固有差距

影片塑造了不同階層的四個主要人物形象,分別是:

  • 窮苦家庭出身的班克,
  • 小康家庭的琳,
  • 中產階級的格蕾絲
  • 富人階層的小巴。

影片藉助這四個來自不同階層的角色構建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將所有情感的轉折與變化都通過銀幕的方式進行呈現,藉此來探討不同階層之間的教育問題。

不過導演並沒有因此選擇將影片中的人物進行標籤化、扁平化處理,在他的鏡頭下,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各自都有著各自的慾望與追求。考試作弊就像是他們平行時空的一個交叉點,他們突然在這一時刻產生了交匯的可能,每個人都作出了合乎當下“情理”的選擇。

但這樣的局面又是令人難過的,到悉尼之後,琳對班克所說的話:“我們和小巴格蕾絲不同,他們天生就是贏家,”而後指著悉尼的高樓“從明天起,這裡就是我們的了。”影片的結局已然揭曉,那美好的高樓與他們無關。

不同社會階層從出生開始就擁有著巨大得無法越過的鴻溝,就像那位考上名校感謝家庭的北京男孩,若是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師資力量,若是沒有家庭對於自身教育的支持,他也不一定能獲得現在的成績。而寒門子弟雖矜矜業業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但辛苦建造的大樓往往經不起任何的打擊,他也沒有足夠的資本來承擔失敗的後果,所以他的未來往往充滿著不確定性。

③個人的選擇終將會改變社會和教育的現狀

即使學校和社會上都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導演也並沒有選擇一黑到底。問題確實存在,而改變這些固有的問題確實十分艱難,但人們可以從自己開始,從自己的行為來逐漸影響到他人,更多的人得到改善那麼社會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電影中塑造琳為女主角的原因。雖然琳的家庭並算不上不錯,但從家中的鋼琴和父親的車可以看出,琳在作弊這件事上對學校的反叛遠超於對金錢的渴望,她認為學校的行為方式是不正確的,便採用以暴制暴的手段來進行反擊。不過,班克的黑化和父親的勸慰讓她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恰當,她最終決心成為一名老師,以自己的方式向制度發起挑戰,通過自己的行為來逐漸改善目前的環境,讓後來的孩子真正自由平等地生活在陽光下。

雖然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但不同國度裡永遠都存在著年輕人。如何從青少年成為成年人,他們將如何融入社會開啟自身的未來,都是自身選擇的結果。如果琳結尾時的選擇能夠給一些年輕人帶來人生的啟示,明白選擇的重要性,都可能改變他的人生,從而讓整個社會都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天才槍手》:一場跨國作弊的背後,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總結一下

《天才槍手》以主角四人團為敘事主角,通過對其三次作弊經歷的重點刻畫,來描繪出不同階層下教育眾生相,藉此來反思教育社會和個人的關係。

或許,我們的人生中會像琳一樣,面對無數次利益或慾望的誘惑,也會突然閃現“作弊”的念頭。但我們需要始終謹記,無論如果,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