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百年柴园的苏式韵味

柴园,应该是近年来苏州修复并开放的园林中最受瞩目的一个。它原为苏州盲聋哑学校使用,经过修缮、扩建,变身成为了苏州教育博物馆,不仅彰显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风貌,也浓缩了一部活态的苏州教育史。

旧时柴园“堂前燕”

相关资料记载,柴园是浙江上虞人柴安圃的宅园。光绪年间,他在吴江同里主管江震盐公堂,退居苏州后,购了此处的潘曾琦宅院,筑宅建园。光绪九年(1883年),柴园落成。

作为晚清的古典园林,柴园的同龄“小伙伴”在苏州其实也有不少,比如怡园、鹤园、听枫园等等都是清代所建,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如果清代有了微信朋友圈,它们之间一定也会频频互动,相互点赞。

悠悠岁月里,柴园这处雅致园林,曾经一度散为民居,住宅大部被毁。从1962年开始,由苏州市盲聋哑学校使用,2012年迁出。

在2012年启动修复前,柴园仅存鸳鸯厅、船舫、水榭、曲廊、部分水池、堂楼及门额。

园林苏州 | 百年柴园的苏式韵味

柴园仁志堂

柴园修复工程负责人、苏州教育博物馆名誉馆长谷公胜告诉记者,根据陈从周教授上世纪50年代对柴园的测绘图,相关部门联手拟定了柴园的修复方案。

谷公胜回忆说,整体修复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恢复柴园的原有风貌。“在施工过程中,对柴园内原有的古建筑,如堂楼、水榭、鸳鸯厅、旱船舫、门厅进行全面修缮,并重建恢复了原有的大门、中厅、大厅、楠木厅、藏书楼、西厅等建筑。”

2012年2月,柴园修复工程启动。按照修复方案,拆除了原学校与古典建筑风格不协调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建筑,依据历史原貌,恢复楠木厅、藏书楼、西厅等建筑;拆除原学校操场,按传统布局恢复中路的中厅、大厅和东路的附房一、附房二、附房三;扩建了水池,增补了湖石假山、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

历经五年的整修,柴园暨苏州教育博物馆于2017年9月对外开放。修复之后的柴园恢复了原有的东宅西园格局。沿着中轴线,从前至后有门厅、中厅(轿厅)、大厅和堂楼等,前后贯通。

伴随着柴园整体修复完工,苏州教育博物馆也在这里卓然而立。

宅园合一再现苏式韵味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修复后的柴园大门及门厅体现了苏式民居的特点,不事张扬而注重内在蕴含。大门外有照壁,增加了宅门的厚重气势。

从门厅进入向北参观,柴园的中轴线上依次是中厅、大厅和堂楼,也就是教育博物馆的序言馆、名人馆和现代馆。园内西北处是楠木厅、藏书楼(近代馆)和西厅(专题展馆)。与花园相对,水池被凌波拱桥分为东西两处,池边设有湖石、植有花木。

半亭在园西,内有“半亦有品”的匾额,一面正方形的镜子正对着花园,镜中粉墙黛瓦,垂柳相依。水池南面的鸳鸯厅,现为教育博物馆的古代馆,面阔三间,是柴园中最大的厅,门前天井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院子,穿梭而过,又有另一番景致。

大厅是柴园住宅部分的主体建筑,顶高7.77米,为院落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大厅为硬山式屋顶,梁架用扁方料制作,结构为厅堂抬头轩贴式,梁架上部覆加草架,大梁上的雕刻为“李白荣归图”,人物神态逼真,大气而富丽。

园林苏州 | 百年柴园的苏式韵味

孩童雕塑,为柴园添一份活力

穿过天井则是柴园的堂楼。堂楼大门正面是普通的石库门,背面则是砖雕门楼,门楼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所题“嘉门善祥”砖细门额。顾氏系当时苏州名人,亲笔题写门额,可见园主人与其关系非同一般。堂楼为五开间两厢楼。整个堂楼造型精致,既有宜居的实用价值,又具古朴典雅的风范。

宅子的西面是花园。全园布局以水为中心,但水池并不规整,好似自然形成。水池东侧有水榭依傍,西头坐落船舫,周边垒叠湖石,环以树木参差。

榭、舫、石、树,疏密映衬,错落相宜,诗意天成,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池中水波荡漾,与周边山石建筑相互映衬,使园子变得灵动起来。

园内植物采用不整饬、不对称的布置方式,各种树木花卉的高低俯仰与浓淡素妍,线条形态的苍劲与柔和,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本植物与藤蔓植物的互相配合,与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在西花园里的船舫是整座柴园中最为精致的建筑,也是柴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典型的“舫”式结构建筑,船头为东向敞亭,贡式梁架,悬山顶,船尾后舱为两层歇山式阁楼,通体高敞而又精巧。船舫三面临水,站在船头,天地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船舫被称作“不系之舟”,表现园主人对自由精神、逍遥人生的追求,表达隐逸尘世、洁身自好的清高意趣,彰显“涤我尘襟”、超越功名的精神境界。也有人借船舫寓意一帆风顺,平安康泰。

船舫东边,隔水相照的则是水榭。水榭背倚东侧大厅,借地而建,以小巧玲珑见长,敞开的临水平台上,安置流线型的美人靠,宛如鹅项弯弯伸向水面,可以在此凭栏观景。水榭和周边的花木湖石融为一体,既与西边的船舫遥遥相对,又能环顾整个园子全景。

细处着手彰显园林意境之美

修复过程中,柴园建筑的整体造型和内外铺装都十分讲究。

鸳鸯厅是全园最富有特色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阴阳互生、刚柔相济的美学理念,呈现南方北圆、南刚北柔的特点。厅南天井铺设金刚石,平坦明净,厅北采用了卵石铺成的十字向日葵,向日葵阳光、活泼,富有朝气。同时,为了避免单调,在中间的开阔之处,还铺设了由字符和图案构成的圆形福寿图,象征着吉祥。楠木厅是全园最为典雅的建筑,全部用楠木重建,采用榫卯结构,高甍轩敞,斗拱大气,花窗雕刻精美。厅前以自然面的旧石板为主铺设,以显示出它原始的粗犷质感,与大厅的庄重古朴相得益彰。

园林苏州 | 百年柴园的苏式韵味

鸳鸯厅

藏书楼是园中充满书卷气的建筑,楼南地面铺设以白色的小碎石为底,青色的小碎石为绘,组成“海棠春坞”图。海棠历来为文人所喜爱,苏轼有诗曰“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表现出自然高雅、满园春色的美感。西花厅是园内的休闲之处,铺装的面积最大,采用了古法铺装,将旧的酒坛打碎后,以十字纹铺设,利用小尺寸的铺装花纹组合成大图案,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同时,在中间又配以圆形的大尺度的图案,图中荷花、梅花和游鱼组合在波纹之中,动静结合。走过此地或许还可以闻到阵阵酒香呢。

从清代建园到现如今修复一新,百余年的时光,柴园折射着昔日的光华,沈淀着岁月的沧桑,今又免费开放,让更多人感知到江南园林的那种秀美与细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