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銀元硬戳的概念


銀元上的硬質戳記,是指因某種目的在銀幣上特意刻劃、敲制的一種記號性質留存。與之對應的有墨戳(墨批)類軟性戳記,兩者共同構成了銀元的戳記。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銀元硬戳的功能作用與簡歷


銀元硬戳,因用於辨偽錢幣鑑定、識別、保真、驗銀或紀念性質而產生,多由舊時錢莊、銀號、商家等加鑿而成。相較於墨戳,硬戳還有由發行機構方面付於市場時加蓋產生的戳記。如傳說的蘇區加蓋“工”字戳幣,典型的有20世紀初流通中國的日本龍洋(龍銀),日本當局為防銀元迴流套換黃金,廠家在幣面上打上由圓圈包圍的“銀”字硬戳,即左銀丸、右銀丸日本龍洋(丸,日語圓形之意)。另外,由喇嘛寺加蓋“裡用”等多種鋼戳的四川盧比,也是銀元硬戳的一種典型性存在。(銀元收藏知識:銀元鑑別看邊齒)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銀元硬戳更早於軟戳出現。大家稍微留意即可發現,在清代銀元如龍洋或外來貿易幣上,硬戳相對於墨戳佔比更多。這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軟性圖章(膠章)還未普及,而隨著中國工業興起,軟章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同時人們對於幣面整體外觀完整性的重視,至民國期墨戳比例遠高於硬戳。


銀元硬戳類別和表現形式


按類別,主要可分兩類:


一是由鐵銅鋼等為材料的原製圖章在銀元上敲蓋上的印章(如前圖)。


二是用衝鑿具直接在銀元上敲刻出的文字或純印痕(如圖。圖片來自網絡致謝)。對於第一種情形,這是相對理想的硬戳觀感。第二種情形下又可大致區分為工整型與刺傷型兩種。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按表現形式,也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具可讀性類,即具有表現含義的硬戳。以圖案、中英文字、字母、數字等為表現載體,它們佔硬戳之大多數。有錢莊銀號的,有姓氏的,有吉語的等等,圖案也各種各樣。


二是無實質內涵類(包括可能由加鑿者認識的鑿痕)。如純刺印留痕,驗銀留痕等。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銀元硬戳幣收藏與鑑賞


銀元硬戳當初的功能隨其流通性結束即告結束,而它的歷史承載,卻也給其附加了收藏意義。


硬戳銀幣雖然它不像墨戳那樣有著無損幣體的優點,但同時也有著墨戳所不具備的張力,好的硬戳可使銀元本身增值,當然壞的硬戳會帶來負值。一般來說,除非幣品本身較稀少,在選擇上硬戳幣收藏應以前述“具可讀性類”為收藏對象。無含義的刺傷類戳,或雖有含義但已使銀元幣體面目全非的應避免。(銀元收藏知識:銀元怎麼清洗和保存)


銀元戳記,一種低調的美

對於有錢幣收藏性的硬戳銀幣,戳記本身的好壞,還有與銀元結合的整體觀感,決定了收藏意義及價值的大小。我們在選擇時,儘量從其美觀性,內涵表現性方面考慮。而打製在銀元上的位置、輕重,反面有無凸起影響品相等都是組成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