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今年的春節比較特殊,很多電影都撤檔延期了。而《囧媽》則採用網上免費首播的形式,讓很多消費者一睹為快。且不談《囧媽》這一做法對行業的影響,對消費者而言,這確實是一波福利。當然,我個人是比較樂意去影院消費的,所以儘管免費觀影,但我還是會按照往常的風格進行影評。那麼,《囧媽》的故事性究竟如何?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一)主題選得不錯

《囧媽》播出之後,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鳴。有評論直言,從這個電影看到了自己、妻子、老母親的影子。不得不承認,在春節期間推出“母愛”主題的電影確實容易抓住不少觀眾的心。

《囧媽》的故事很簡單,故事結果是“囧”系列常見的公路片。這一類型的電影有好的,比如《綠皮書》。講好這類故事的關鍵,大都落在了人物塑造與人物關係上。《囧媽》講了一個離婚中年男人的故事,在事業陷入競爭和婚姻遭受打擊之際,他卻不得不和母親一同踏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車。在這一路上,他與母親的關係從疏遠到親近,並且學會了放下對前妻的執著。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儘管故事梗概整體還行,但《囧媽》對故事細節的處理並未做到盡善盡美,這點稍後會談到。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二幕上半部分的遊戲時刻,《囧媽》採用了密集剪輯的喜劇鏡頭,配合帶感的音樂,有趣的展示了主角和母親之間的關係。這一段故事設計還挺有意思。從這段場景可以看出,母子二人關係並不是很好,母親總將中年的兒子當成小孩子,主角對此非常抗拒。而在其他方面,電影的某些片段是否能引起人們共鳴,因人而異,在此咱們就不贅述這些過於主觀的部分。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二)故事邏輯還有提升空間

對於《囧媽》,我覺得還能做得更好才對。母愛話題是很能擊中淚點的,《囧媽》的故事梗概也是大有可為的。不過,公路片的故事架構要求更加細膩真實的處理人物關係變化,而《囧媽》則由於某些場景的設計不是很合理,導致情感變化、人物關係變化看起來不夠有說服力。

在《囧媽》的前半部分,電影有意利用外物來製造喜感,比如帶桶米上火車、喂番茄之類的。當然,我們可以接受這些喜劇元素的設計。不過,在後半部分則顯得有些生硬。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當主角與母親吵了一架,表示不想和母親同處一個車廂,母親第二天就拋棄大部分行禮,決然的下了火車。主角擔憂母親,於是一路追趕,最終兩人在一個熊出沒的、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嶺敞開心扉的交流。這個場景的設計是非常不合理的。母親有非常重要的理由前往莫斯科,突然下車是不合理的;其次,母親毫無理由的來到了一個荒郊野嶺,彷彿有自殺傾向似的,這也不合理;第三,主角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母親?最後,這個場景旨在讓母子二人談心,並且在黑熊襲擊時表現母子二人都願意為對方犧牲自己的愛,但這隻需要加入一個火車劫匪就能實現,荒郊野嶺的談心顯得沒必要。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再比如,主角在車外凍了一整夜。明明他手上有手機,完全可以讓母親提醒乘務員開門。又比如,在高空中的熱氣球居然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主角二人,競賽者居然有閒空留意地面就有些奇怪了。這些細節上的小邏輯就不贅述了。

在我看來,《囧媽》劇情邏輯上的小問題可能是源於“喜劇和邏輯的取捨”。很明顯,《囧媽》是定位春節賀歲的喜劇片,因此較為注重喜劇性。不過,《囧媽》為了喜劇性而犧牲故事邏輯,這也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電影為了增加主角的外部對抗力量,較為生硬的切斷主角與外界的聯繫。在智能手機大普及的時代,切斷聯繫顯然變得困難多了,於是電影採用了不算聰明的方法,讓主角忘記手機。這也是不成功的設計。

(三)故事發展方向的其他可能性

倘若《囧媽》將故事細節打磨得邏輯自洽,是否就會成為佳作呢?也不盡然,我認為《囧媽》的情節設計還有些枝蔓過多,主幹不夠清晰,人物刻畫未至佳境,各個層次的矛盾力量也沒有狠狠的逼迫主角做出改變。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磨故事。

首先,《囧媽》可以緊抓已有的主幹劇情。《囧媽》的故事結構很適合進行雙線發展的。母親雖然在電影的最後做出了改變,但整個過程並不是很細膩,甚至母親對兒子的觀點態度大部分時候是未提及的。大概如同《極速車王》的那種雙主角模式,《囧媽》可以將主角和母親分別作為兩條故事線索並行發展,且以主角線為主。這段旅程不僅會改變主角,也會改變母親。所以,只要處理好兩人因不同細節而發生觀念上的變化,就足以讓故事變得非常充實。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其次,《囧媽》的愛情線等次情節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在電影中,主角的前妻一退再退,對主角、主角母親、主角兄弟都是非常友善的,甚至看到電影的最後都不摸不清二人為啥要離婚。換言之,這條愛情線設計得實在太美好了,並沒有對主角造成多大的壓力。最重要的是,愛情線並沒有對母子關係造成太大的影響,無法豐富矛盾力量。而俄羅斯美女的次情節,其設計的主要作用在於激化母子矛盾,但整個過程顯得合理性欠缺,俄羅斯美女有些淪為“工具人”之嫌。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第三,《囧媽》可以進一步豐富關於母子關係的記憶。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一直非常好奇一件事情,母子兩人的關係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母子關係往往是非常複雜的,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再到成人後組建家庭,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會有非常多的記憶。雖然《囧媽》確實提到了一些母子記憶,但終歸顯得有些單薄。同時,雙方在提及這些記憶的時候,有不少場景是非常平靜的,如同床邊講故事似的。倘若《囧媽》能表現出《婚姻故事》提到過往的情緒化言語、行為,那戲劇張力會更強。此外,我還注意到主角父親對二人的影響也很大,但《囧媽》並未對父親進行過多刻畫,實屬遺憾。

第四,《囧媽》的對白有些說教傾向,有時候看著就像心理醫生似的對話,結尾情感散文式的大段獨白也不是很優秀的設計。就像把笑話的笑點解釋出來,並不會讓人發笑。如果要表現主角的成長,大膽獨白並不會起效果的。要通過行動的反差,來讓觀眾意識到主角的變化。比如《心靈捕手》,電影用很多場景來刻畫主角封閉的內心,所以主角最後敞開心扉擁抱痛哭的場景非常有力度;再比如美劇《天才大爆炸》,謝爾頓整整12季都非常自私,最後一集坐飛機時還很刻薄自私,但謝爾頓最後致辭感謝朋友,那一刻你能感受到他的成長變化。如果《囧媽》可以強化主角前後的反差,最後就不需要大段獨白來表現主角的成長。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最後,母親形象過於“泛化共性”而缺乏個人特色。當《囧媽》確定母愛主題後,似乎有些執著於塑造一位能引發共鳴的母親形象。愛孩子,總將其當成小孩,不會放手,保護孩子等都是母愛的常見表現,但在《囧媽》中,這位母親形象彷彿是各種母愛表現的拼湊。這也許是很多人在《囧媽》中看到自己母親影子的原因之一。在創作中,共鳴不是有意為之的效果,而是挖掘至人性深處後的觸動。故事的重點更應該圍繞人物展開,我更希望《囧媽》告訴我“這是母親是個怎樣的人”,真正講母親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母親影子的集合。

結語

《囧媽》固然是有其受眾的,但這一母子公路片還是有很大挖掘空間的。可能有些朋友覺得不必對喜劇要求那麼多,但我則不這麼看。如果要看搞笑視頻,大可去看短視頻,幾十秒就能逗你笑半天,性價比高;但電影長達兩個小時,喜劇如果還只是笑料集合,那就顯得有些膚淺了。人物、劇情始終是電影的關鍵。對於《囧媽》,我只能說有些可惜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