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凶險

《大明風華》播出後,人們對明朝的歷史也產生了興趣。劇中的歷史背景為明朝最為強盛的一段時間。經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代皇帝的治理,大明王朝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力強盛的朝代,卻發生了一場兇險的戰爭,差點讓明王朝成了第二個北宋,這就是“土木堡之變”。

在瞭解土木堡之變前,先來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做一個簡單介紹。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出北京城之後,蒙古的勢力就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西邊的叫做韃靼,東邊的叫做瓦剌。為了能夠重新佔有整個蒙古草原,瓦剌部落主動向明朝示好,首領還被封了王。得到了明王朝強有力的支持,瓦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蒙古草原最強盛的政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瓦剌已經成為雄踞大漠,嚴重威脅明王朝邊境安全的部族。瓦剌每年嚮明朝瘋狂索取財物,一旦達不到要求,就在邊境縱兵劫掠,燒殺搶奪。這種中國歷史上最為常見的現象,最終還是在明朝上演了。邊境少數民族不斷侵擾,中原王朝一忍再忍,受苦的只有當地老百姓。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兇險


再來說說明王朝的政治特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手握重兵的武將們大多沒有好下場。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文官地位不斷抬高,武將變得沒有話語權。朱棣通過軍事手段奪取皇位後,開始將國家的重心轉向文治,開國武將的後代以及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們,開始逐漸失去恩寵。明朝特殊的內閣制度開始成為國家行政中樞,不過不同於宋朝的樞密院以及清朝的軍機處,明朝內閣大臣並不能節制軍隊。也就是說,明朝的文官和武將分得非常清楚,都只向皇帝負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兩股對立的力量,而且到了明英宗時期,文官集團勢力龐大,幾乎完全壓制了武將集團,張太后和“三楊”把持朝政,皇帝幾乎就是一個空殼。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兇險


為了重新提高武將的地位,也為了擺脫文官集團的控制,明英宗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鞏固自己的皇帝寶座。正巧這個時候,瓦剌不斷在邊境地區製造摩擦,每年嚮明王朝索要的錢財數目越來越大,簡直是欺人太甚。恰好張太后病逝,“三楊”的勢力不斷被削弱,皇帝寵信的太監王振開始專權。於是,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好好教訓不聽話的瓦剌。然而打仗並不是有一腔熱血就可以,明朝於1368年立國,到明英宗的時候已經近80年,邊境軍務早就荒廢,很多太監甚至在做走私軍馬的生意。明英宗身邊的文武大臣在王振的面前,壓根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軍隊戰鬥力下滑,加上指揮混亂,導致20萬明軍中了瓦剌伏兵之計,7、8萬人戰死,隨行的文武重臣陣亡50多人,連朱祁鎮本人也做了瓦剌的俘虜。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兇險


一國之君成了敵人的俘虜,無論放在任何時候都是奇恥大辱。留守京城的于謙,在面對瓦剌放回明英宗的意願時,果斷選擇了拒絕,而是扶持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即位。隨後面對瓦剌大軍的圍攻,于謙親自帶領22萬臨時湊成的部隊,在北京城外列陣,士氣得到鼓舞的將士奮力拼殺,各地勤王部隊也逐漸趕到,瓦剌軍最終大敗而回。雖然在後人看來,于謙當時的所作所為有獨斷專行的嫌疑,但是在那樣一個危急時刻,如果沒有一個做事果斷的人,恐怕瓦剌大軍早就攻破了北京城,明王朝還能不能延續276年,需要打一個問號。于謙擁立朱祁鈺為皇帝后,才斷了瓦剌人用朱祁鎮當人質的念想,明王朝軍民才能團結一心取得勝利。

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究竟有多兇險


土木堡之變後,明王朝的武將集團進一步被削弱,在保衛北京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文官,勢力得以進一步擴張,形成了內閣與司禮監分庭抗禮的獨特政治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