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應用的不斷深入,檢驗醫學領域同樣與時俱進——積極以前沿技術拓寬實驗室發展視野,追求實現檢驗服務的提質增效、降本增益和模式創新。在新科技浪潮下,以精益化、智能化、持續化為核心的智慧實驗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近日,在“MyLab+Day實驗室•論道未來2019”論壇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義教授、臺灣亞東紀念醫院朱芳嶪教授、廣東省中醫院黃憲章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捷教授、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譚玉潔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葳教授、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吳騰老師就前沿技術在實驗室中的實際應用,以及智慧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進行了分享和探討。

“精”益求精:精益理念突破實驗室管理瓶頸

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醫學實驗室在提高儀器自動化水平等硬件方面已實現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隨著公眾對醫療需求的日益增長,臨床與患者對檢驗質量與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室亟需突破現有的管理瓶頸,發揮潛能、加快創新,實現實驗室價值最大化。

源於工業生產的“精益管理”理念以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投入為目標,同時追求零誤差。借鑑這一革命性的生產理念,醫學實驗室開啟了全新的精益管理之路,旨在通過不斷提升實驗室自動化水平、優化實驗室工作流程、消除檢測中所有無增值性的時間和步驟,以最少的投入為臨床和患者提供更及時、更高品質的檢測服務,同時提高臨床和患者滿意度。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朱芳嶪教授在分享實驗室精益管理的實踐經驗時指出:“精益管理是一種方法學,藉助精益六西格瑪實驗室管理工具,能輔助實驗室有效剔除工作流程中所有不必要的非增值步驟,僅保留有價值的部分。通過硬件改造與軟件流程優化,縮短檢測時間,進一步提高實驗室檢測效率和檢測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效能,減少操作過失和等待時間,實現臨床和患者滿意度的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譚玉潔教授的分享將實驗室精益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進行了有機融合,將精益的理念植入信息系統和實驗室智能化建設當中。譚教授指出:“實現智能化提升,不僅能讓設備高效完成報告,同時也能幫科室進行時間、質量監控,真正釋放部分重複勞動,節約人力資源。”在踐行精益管理的過程中,最難的是長期堅持,究其根本是因為員工只接收到了指令而沒有獲得高效簡潔的工具,這本身就與精益管理“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而信息系統精益化、智能化不但助力優化實驗室工作流程,還為員工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工具,這將大大降低實踐精益管理的難度,將“以人為本”從口號落到實處,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環。“隨著綠色通道i-Emergency方案在急診實驗室的應用,加之科室的努力,我們很好地克服了特殊樣本TAT要求帶來的挑戰,臨床檢驗工作在卒中中心質控會上得到了充分肯定,檢驗科的綠色通道建設也在多次醫院質控會議上得到了院領導和臨床科室的一致認可,極大提升了檢驗科在全院的形象。” 譚玉潔教授表示。

“智”謀千里:前沿技術引領實驗室智能化發展變革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AI技術的不斷髮展,實驗室的智能化水平也越來越高,但目前仍存在信息化應用範圍侷限、信息化環境建設不完善、實驗室缺乏對數據的全面管理等諸多問題。如何幫助實驗室進行數據整合,將數據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尤為關鍵。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張義教授強調:“實驗室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通過充分挖掘這些碎片化、孤島化、非結構性數據的潛在價值,可為實驗室提供更多智能分析的可能性,幫助解決實驗室管理中遇到的多元挑戰。鑑於此,我院積極探索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在實驗室管理中的創新應用,藉助前沿技術進一步優化實驗室效能並提升實驗室科研能力。”

據介紹,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檢驗科率先試點使用羅氏診斷中國開發的數據管理平臺和可視化分析工具,助力高效挖掘實驗室積累的真實數據的價值。其中,Patient 360模塊可對信息系統的多個維度數據根據特定疾病領域數據模型及標準進行有效整合和管理,並進行結構化的數據查詢和展示;基於這些數據,Analytic Dashboard分析工具可實現交互式的數據比對和分析,並展示多維度的可視化結果。該平臺在助力實驗室優化患者數據管理的同時,能夠幫助檢驗及臨床科室醫生更高效、便捷、直觀地完成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方向的概念驗證和判斷,為後續更為深入的數據挖掘分析和課題研究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實驗室檢測報告的審核質量與效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檢驗科攜手羅氏診斷探索AI技術在智能審核中的應用。“以往,檢驗報告的審核主要由基於規則的自動審核和人工審核組成,我院臨床生化檢驗自動審核通過率為65%。目前我們創新採用的AI智能審核平臺主要關注規則判定為不通過的檢驗報告,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基於訓練數據構建AI模型。AI智能審核平臺可對基於規則的自動審核判定為不通過的檢驗報告進行高風險及低風險的區分,檢驗報告的整體通過率提升至85%左右,大幅減輕了人工審核工作量,整體審核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張義教授表示,“在AI智能審核平臺的研發過程中,從分析現有數據,到標註檢驗單、建模評估、試用,直至人機比對、LIS對接與優化,每一步的深化都建立在上一步的科學驗證基礎之上。相信通過更進一步的模型優化和評估,智能審核平臺的性能將得到持續提升。”

同時,黃憲章教授團隊也就廣東省中醫院的數字化醫學實驗室建設經驗進行了分享,他們表示:“我院檢驗科積極建設數字化醫學實驗室,形成了檢驗前、檢驗中到檢驗後的數字化閉環。檢驗前環節,目前國內實驗室可以做到通過前處理系統與物流系統直連,打造無人值守實驗室;檢驗中環節,藉助各種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智能中間體軟件和智能大屏可視化管理,實現檢驗過程智能化管理並加強質量控制;在檢驗後環節,報告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多渠道發佈,實現無紙化和患者無縫銜接;在科室管理方面,可利用i-Report等軟件助力實現實驗室數字化管理,充分挖掘數據潛能,為實驗室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等大政方針的執行,對實驗室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才能統一檢驗質量,如何將寶貴的經驗傳遞到基層醫院及醫聯體其它成員?陳捷教授指出:“智能化是幫助實驗室突破這些難題的重要工具。如何在標本量激增的情況下讓報告更快、更準、更全,是實驗室需要解決的重要矛盾。為了進一步滿足臨床和患者的需求,藉助智能化、數字化管理來提高整個實驗室的效率勢在必行 。”陳教授就實驗室管理及智能化建設從實驗室、院內、到檢驗聯盟進行了深入的經驗分享,積極探索了在醫聯體建設下的實驗室管理和在推行分級診療制度下的實驗室發展。

“續”力未來:醫檢合作助力醫院可持續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近年來,醫院管理模式已發生明顯改變,由重視“規模”逐漸轉變為重視“價值”。提高員工、臨床滿意度及患者就診體驗,成為醫院管理的新趨勢,更成為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陳葳教授指出:“科室管理與企業管理一樣,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調動員工積極性,讓員工的發展目標與科室目標相契合,員工才會按照我們的發展目標去做。因此,我們要關注員工的感受,增強員工的認同感、信任感、自豪感、愉悅感、忠誠度,激勵員工、關注員工發展,不斷優化組織,建立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是實驗室可持續發展的永恆動力。”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實驗室的變革與創新的主旨都是為了更好服務臨床及患者。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和平臺、同臨床密切溝通、提高臨床滿意度、不斷地優化組織結構等等舉措都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室效能,滿足患者需求。吳騰老師指出:“我院檢驗科通過與臨床的實時微信交流、定期就臨床投訴的問題展開討論,並召開臨床檢驗溝通會議,實現臨床與檢驗的雙向溝通,建立起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此外,檢驗科還專門引進了羅氏診斷臨床滿意度調查平臺,針對各臨床科室,圍繞5個主題、25個要點,進行持續性、多維度的雙盲調查,通過專業分析獲得客觀結果,幫助檢驗科瞭解不同臨床角色的實際需求與問題反饋,及時做出相應改善。相信檢驗與臨床的緊密溝通和相互學習,將為進一步提升患者體驗打開全新突破口,助力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驗室需求,解決實驗室“效率優化”、“數字管理”、“臨床支持”等九大挑戰,羅氏診斷推出全新MyLab+未來實驗室解決方案,圍繞“精益化”、“智能化”、“持續化”發展打造定製化的智慧方案:基於實驗室自動化基礎,打造精益實驗室,優化效率、提升質量、控制風險;基於實驗室精益化,聯合智能軟件,打造流程可視、移動互聯、數字管理的智能實驗室;同時,助力實驗室培養人才不斷髮展,為臨床的診斷、決策、治療提供堅實的支持。

人工智能時代,智慧實驗室引領檢驗醫學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