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為什麼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累麼--


養羊為什麼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養羊的確是需要放羊的。之所以要放養,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為了節省成本,增加效益。之所有養羊不就是為了賺錢嗎?不賺錢誰還養羊了?

節約成本。羊是食草動物,也能吃一些類似玉米類的精飼料。雖然說喂草料長的有些慢,但是如果單吃精飼料的話成本太高昂了。可能等羊出欄了也賠錢了,那就沒什麼意義了。所以,放養能節省很多的飼料,特別是精飼料,可以說是放羊是節約成本的最好方式了。如果是圈養的話,不喂精飼料只喂草料,那一天得割多少青草才能滿足羊的腸胃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羊是吃流食的”。這裡的“流食”,意思就是流動著的食物,野外的青草就是最適合羊的“流食”了。

提高肉質。羊肉的口感以細、嫩、無羶味為上品,這也是為什麼內蒙的羊和寧夏的小尾寒山羊這麼出名的原因。飼料天然、運動量也夠、環境也是較為自然的,這樣的環境餵養出來的羊必然是上品。所以,放羊的一個目的也是通過羊的長途走動來改善肉質、促進生長。

最後就是羊本身就是好動的。這也是羊的天性,特別是未成年的羊羔更是如此。如果把羊放在野外不去管理的話,羊也會生長的挺好的。因為野外的環境才是最適合羊聖戰的環境。

至於說不放羊母羊就沒奶那是瞎說的,只要營養補充足了,自然會有奶的。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養羊為什麼一定要放羊,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記得小時候,村子裡養羊的特別多,在上下學的路上經常能看到放羊的人,那個時候我家也養了幾隻山羊,爺爺在每天下午都會趕著幾隻羊去吃草,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為一些原因我家沒有養羊,前幾年爺爺去別人家串門,看到那個人家剛下了幾隻小羊羔便又動了養羊的想法,爸爸沒有同意,因為爺爺歲數大了不放心爺爺一個人去放羊,其他人要上班更沒時間要放羊。那麼為什麼養羊一定要放羊呢?

養羊要放羊的原因

1、天性。我國養羊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內蒙古和新疆有草原的地區,在那裡羊就是放養,而在其他地區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草原,但是每天都要將羊帶出去讓他們吃一些新鮮的草,也讓他們適當的運動運動,不僅可以提高羊的免疫力,還會使肉質更加嫩。羊之所以要放羊是和它們的天性有很大的關係,在老祖宗馴化羊以後之所以不是像豬一樣圈養而是選擇放羊,其實和羊生性愛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養羊一定要放羊,否則羊不僅容易生病,肉質也不好。


2、節省飼料。記得我家養羊的時候,每天爺爺都要去地裡割好幾袋的鮮草,因為冬天沒有鮮草爺爺在秋天還會耬好多梨樹葉留著冬天給羊吃,因為羊是食草動物,餵豬喂飼料就可以,但是餵羊一定是以草為主。因為羊的食量驚人,如果單靠人割草來喂的壞會把人累壞,所以放羊不僅可以讓羊吃個飽,人也能減少勞動量。

其實在農村小範圍養羊基本靠放養,但是如果大規模養殖場來養羊的話,肯定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在修建養殖場時會將場地擴大,其實就是為了讓羊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以上就是我對養羊為什麼要放羊的個人觀點,哪裡有不對的地方還歡迎大家更正。


悠悠鄉村路


以前我家裡養了十幾只養,爺爺每天都會去放羊,有時候也會帶我一起去。放羊也很簡單,把羊趕到地方,羊就會自己找草吃,放羊人這個時候也可以歇一歇,只要看著別讓羊跑丟了就行。等羊吃飽了,人也歇夠了,就可以起身往家走了。雖然每天都要出去放羊,但是放羊也好處多多。


1,節省飼料。別看羊不大,但是吃的卻不少。一隻成年羊一天吃乾草就要3斤,十隻羊就是30斤,注意,是乾草,不是鮮草。因為放羊可以讓羊在外面吃個差不多,回來以後再喂點精飼料就可以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放羊節省了一大部分勞動力。

2,提高肉質。放羊讓羊每天出去撒撒歡,運動運動,也可以刺激肌肉代謝,從而使羊肉更加鮮嫩、更加有彈性。這就是為什麼內蒙古的羊肉好吃的原因,天天跑個沒完能不好吃麼😃😃

3,天性。老祖宗馴化羊以來,沒有像豬一樣圈養,而是選擇放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不管是圈養還是放養,多讓羊出去放風運動,還是很有好處的。

現在很多大型養殖場因為飼養數量太多,都不會選擇去放養,但是也會加大羊舍的規模,讓羊有一定面積可以運動。


小馬話三農


養羊並不一定非得選擇放牧,也可以選擇圈養或半圈半放的方式,三者相比半圈半放的方式最佳。

隨著各地封山禁牧政策的下發,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選擇圈養的方式養羊,不過其對技術要求較高,稍有不慎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能在圈養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放牧,例如每天將羊趕出去跑一圈或每週定期放牧1~2次,以達到增加運動量與羊只體質的目的,從而可以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降低母羊難產率、提高羊肉品質。

養殖戶若沒有條件進行放牧,特別是繁殖母羊,一定要留有足夠大的運動場地才可以,一般每隻繁殖母羊佔圈舍3平方米,運動場地10~15平方米。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可將繁殖母羊趕至運動場自由運動與休息,以增加運動量與光照。另外純圈養的繁殖母羊不宜喂得過好,不然膘情過肥將會影響到配種受胎率、繁殖率等。

無論放牧還是圈養,都一定要做好防疫與驅蟲工作才可以,不然爆發傳染性的羊病疫情,將會嚴重影響養羊效益的產出。養羊必須做的防疫有羊快疫、促疽、腸毒血癥、羔羊痢疾三聯四防苗,綿、山羊痘凍幹苗,三價口蹄疫滅活苗,綿、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小反芻獸疫弱毒苗等。羊群每年春季採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左旋咪唑內服聯合驅蟲,夏秋交替之際採用敵百蟲、雙甲脒等藥物進行噴洗或藥浴驅蟲,秋季採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阿苯達唑內服聯合驅蟲。

關注答主學習養殖技術,伴您養殖路上快樂前行!


快樂養殖


其實沒有說不會出奶,只要你圈養的飼料均衡,沒有不出奶的。而且誰也沒有說一定要放養,現在一般養羊都是半圈養的模式,其實這種模式是最好的,既能讓羊育肥快,又能讓羊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對於羊的肉質等等又有好處。

現在養羊的一般模式就是完全放養,完全圈養,還要半放養半圈養的。對於放養的模式一般是北方草原比較常見,因為北方的放牧條件好,都是草原,沒有任何的顧慮。而且放養的成本會低很多。對於圈養的一般是平原地區,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平原,都種莊稼,沒有好的放牧場地,所以只能採取圈養。而南方山區一般都是半放養的模式,半放養要麼就是隔幾天或者每天放出去一次,或者就是圍起來,讓羊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活動,但是必須給羊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當然放養的是比較好的,對於養殖戶來說放養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現在洋養牛養羊的成本過大,不光是因為價格的上漲,更主要的還是這些牧草糧食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所以如果有很好的場地的話,放養無疑是比較好的,只不過養殖時間就比較長一點,但是這樣羊自己找吃的,缺什麼就吃什麼,對於羊的膳食均衡是非常好的,能吃到青草,而且活動空間大,對於羊肉的口感會有很大的好處。如果是圈養的話,成本太高,需要建場,牧草糧食,還需要較高的技術,人工等等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是小型養殖戶是不推薦圈養的額,除非是一些養殖大戶。


三農帝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相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放過羊,小時候覺得放養挺無聊的,沒事兒就坐在羊群旁邊看著自家的羊,不讓它們跑丟了。其實現在放羊的已經很少了,就連養羊的農戶都已經少了。

為何要放羊?

首先是因為羊的食草性,養過羊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羊的食量很大,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一隻羊平均一天需要草料3斤左右,這樣算的話如果養了十幾只羊一天就需要幾十斤的草料,如果圈養的話這樣的草料量可是不少。但是放羊的話就能夠省去不少的草料。並且以前農村家裡面養的羊也不是很多,多是老人們在家放羊,既能夠節省草料,老人們還能夠出去轉轉。其次就是羊的天性問題,不光我們國家的羊需要放養,其它國家的羊也都是放養的,看來羊確實還是放養的更好。羊不同於豬這樣的家畜,羊更適合放養,這樣能夠有利於羊的肉質更加鮮美,有嚼勁,有彈性,肥肉不會太多,並且有利於羊自己的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在很早之前人們在馴化羊的時候並沒有像馴化豬一樣,完全採取圈養的飼養方式。

放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

首先就是要注意安全問題,羊是小事,生命是大事。其實在養個十幾只羊的普通農戶家發生危險的幾率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是養羊大戶,家裡面有幾百只羊,還聘請的有羊倌的,就需要注意了,尤其是羊倌,要注意放羊時候遭遇劫匪之類的,還要注意避免遇到狼群之類的。其次就是放養的一些注意問題,夏季放養屬於羊育肥的最佳時間,不過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很多。因為夏季比較炎熱要注意避免羊群中暑,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外出放養,就算是出去放養一定要在陰涼處放羊。

夏季的雨水較多,所以陰雨大風天氣盡量避免羊群在外,如果遭遇雷雨天氣最好是用隨身攜帶的大塊纖維布蓋住羊群,讓羊群暫時避雨,最好不要在有陡坡的地帶放養,避免羊群受驚。羊群歸圈以後,要注意保持羊群的飲水潔淨,避免羊群發生傳染性疾病。冬季的時候牧草不足要注意及時給羊群補充草料,給羊群的飲水要注意溫度適宜,不可過涼。放羊的時候要注意牧草的生長情況,不要把羊群趕到有刺、有芒牧草地,這樣羊群吃過牧草容易造成腸胃損傷。(R)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在農村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春播秋收、散養圈養都是有規律的,養豬都是圈養,大家幾時看到過趕著豬滿村跑天天遛豬的,倒是放羊的很多,一根小鞭子,放著一群羊,那為啥養羊就要放養呢?

一是為了節約成本。羊喜吃草,雖然也吃些豆子一類的精飼料,但跟草的比例最多是4:6,在這個比例基礎上如果只靠買飼料來供給羊的吃食,那恐怕羊肉賣一百一斤也不夠成本,不過話說回來,即使真的圈養著天天給羊吃精飼料那樣也不會有好的收益。所以說為了省事省錢放羊是最好的選擇,一大片山野田地隨便它吃,羊餵飽錢花少,何樂而不為。



二是為了適應羊的生長特性。自古以來羊的養殖方式就是採取放牧,邊運動邊吃草有利於羊群增強體質,提高了羊肉的口感,如果只是將羊圈養而拉出來遛遛,估計會被憋囊的抑鬱而終,心情不好自然“茶不思飯不想”,也就如題中所說的不愛下奶。這個不能說是虛言,記得之前看到一則報道,國外的大型牧場,在培育高端奶源時給奶牛放音樂,為的是使它們心情愉悅的產奶,這樣的奶營養價值更高,味道更好,這樣看來也不無道理。

三是放羊會讓母羊更容易生產。母羊在放養過程中可以吃到各種牧草,營養均衡,保證了孕期的粗糧攝取,而且放羊的運動量大,可以降低母羊的難產率,更順利的生產。

不過放羊也需要有好的草場條件,如果只是光禿禿的山石,那樣放羊也不會有好的收益。


小十六123


養羊分為放養和圈養,如果有條件,最好的養羊方式還是放養配合圈養。

首先是放養羊的飼料成本低,青草季節,羊能夠自由採食各種營養物質的青飼料,放養的羊,遊走著還可以鍛鍊體質,羊還可以自由的攝取需要的營養元素,羊有了足夠的運動量,才能使羊的體質健康,由於放養的羊,經過鍛鍊,體質好,因此放養羊的肉的營養高,肉質相對也好。對於發情期的母羊,放養更容易懷孕,且受胎率高,但是成年公羊和母羊應分群放牧,以免濫配或公羊之間爭鬥影響採食。

放養時,要根據羊的數量、品種、大小、性別以及放牧的地方具合理的組成羊群,為了很好的控制羊群,可以把羊群排成一定的隊形,這樣可以使羊都能吃到青草,為了防止羊食用有毒的草,應提前給羊餵食一點乾草,如果發現羊中毒了,及時給羊解毒。

放養的羊在放牧季節可以不需要很注意羊的營養,但是到了冬季和早春時一定要給羊充足的營養,要適當的補充飼料,增加營養元素,預防羊的營養不良。

放養的羊要注意按時給羊驅蟲,每個季度都要給羊驅一次蟲;,放養的羊也要及時補鹽,補鹽時讓羊自由舔食或者是把鹽加入水中讓羊自由飲水根據季節變化,要給羊預防疾病,懷孕後期的母羊和體弱的羊也不能和大群的羊一塊放牧。

放牧的草場也要有計劃的輪流放牧,如果長時間的在一塊草場上放羊,不但草不能長好,而且羊也吃不好。

文 | ta

#新農大視野是方亞農業商學院新媒體的官方賬號,主要研究與關注國家農業政策發佈、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推廣、鄉村經濟投資與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如果贊同觀點請幫忙點贊評論,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討論,謝謝關注不甚感激#


新農大視野


這個問題的腦洞開的不是一般大。下面答主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分享。

1、\t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放養只是養羊的方式之一,幾十年前養羊確實基本上需要放羊,那個時候對羊肉的需求少,羊的飼養量低,靠放養就能滿足羊的生長髮育。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對羊肉的需求快速增加,於是一種新的高效生產方式---圈養,就出現了,這種飼養方式並不需要放羊。

2、\t不放羊會沒有奶是很扯淡的觀點,是否生羊羔子才是羊媽媽有沒有奶的關鍵,營養是否充足也是影響羊媽媽是否有奶的重要因素,至於多走點路最多能起一點點微小的作用。

3、\t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牛羊肉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為此羊的圈養比例會進一步提升,因為圈養的生產效率明顯高於放養。不管你喜不喜歡,趨勢就在那兒,不改不變。

總之,養羊一定需要放羊的觀點是錯誤的,還活在40年前。社會在發展,大家的思維也需要不斷升級,只有這樣,才會少走彎路。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啟發。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閒話不說,先聊一聊養羊為何樣放養。

首先,放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養殖模式。以前由於社會生產力和養殖技術等的限制,糧食產量不足,所以以前的牲畜大部分都靠吃草或者秸稈。


放牧能節約成本和勞動力,森林覆蓋率高,未開發土地面積眾多,可以充當牧草的植物漫山遍野,為放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當然,放養跟羊的生理特性有分不開的關係,無機鹽對羊是很重要的,通過放牧,羊可以自由採食巖壁和土壤裡的無機物提供自身需要,減少了成本,也減少了微量元素缺失而導致的疾病。

為什麼現在放牧的少了?現在我們有了充足的飼料原料,有了比較完善的飼料配方,有了成熟的飼養管理技術,同時我們失去了很多很多可以用來放牧的山林草地!!!所以,集約化養殖模式慢慢的出現了。



由於現代生產技術的提高和養殖技術的不斷完善,慢慢就形成了現在的集約化養殖,圈養後限制了羊的活動,減少能量消耗,有助於羊的快速生長,配合營養全價的飼料會大大縮短生長週期。同時解決了無處放牧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森林草地的作用。最終為養殖場增加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