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2016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了一项名为“为什么要学数学,要学多难的数学”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数学课比较难或是很难的比例对应分别为52%、53%、70%。

只有10%以下的学生认为小学、初中、高中数学都比较简单。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可见,我国的数学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普通学生的接受程度。

数学太难,在课外培训机构的热门科目里,数学总能占有一席之地。

“数学科目是刚性需求,报名的人总是很多。”北京一家全国连锁培训机构招生老师说道。在这家机构里,暑假共开设三期班组课,开课前半个月就排满了。

而且,很多孩子往往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学习下来,都没有考出一个自己满意、家长满意的数学成绩,甚至是进入大学之后,数学依然是最痛苦的科目。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显然,孩子数学学不好,不仅压力大而痛苦,还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课外辅导,代价太大了。

对此,我们接触了很多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发现一个现象:他们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更多是运用数学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得出标准答案。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呢?

Part.1

数学学习,从难点着手

我们都知道,在解数学题的时候,思路和推理步骤很重要。

对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思考的出发点是错的,那这道题无论在后面写了多少的推理过程,它都将无解;反之,思考出发点对了,但推理时计算有误或漏了一个步骤,这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或同样无解。

解数学题的过程可谓是,开头错,步步错;一步错,步步错。思路要正确、推理要严谨,这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其次,学数学,数感很重要。

数感是什么?

数感是指当数学学习积累到一定时间后,孩子能对数学题有一个较快的反应。比如9+7,数感基础好的孩子,很快就能发现,它和“10+6”非常像,从7里面拿一个给9,就能凑满10,进位就自然地发生了。有数感的孩子能很快地对问题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将一道题的解法迁移到另一道题上。

正确的思路、严谨的推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感是学数学的一种敏感思维,它包含了知识的深层理解与迁移能力,这三者一道成为孩子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三个因素也构成了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思维。

学数学如同建大楼。对数学而言,地基就是数学思维。如果地基没打好就继续往上建就容易坍塌,没有培训好数学思维强行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就容易出现厌学,又怎能把数学这栋大楼建好呢?

归根到底,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是缺乏数学思维。

Part.2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如果只靠孩子自己在习题和生活中感悟数学思维,对于悟性高的孩子会得心应手,但悟性低的孩子呢?他们只能陷在为数学痛苦旋涡中吗?

所以,我们有必要引导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未上小学的孩子主动去思考数学中数字间、图形间、问题间的关系,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一种敏感,培养他们包括逻辑、推理、数感在内的数学思维基础。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若从幼年起就开始死记硬背数式得数,他们会渐渐不愿去思考数字和数字间的关系,由此偏离了数学学习的方向——失去了灵活运用数字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越往后学数学,就越是困难,而且可能终生都有数学障碍。

可见,数学思维应该趁早培养,毕竟越小的孩子,其思维的可塑性越强。

Part.3

6—8岁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黄金时间

当我们在家教孩子认数和加减法时,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这些很简单呀!1比2小,1+1=2,这太轻松不过了。但为什么下一次再问孩子1+1等于几就回答不出来呢?1比2小,为什么就是不知道呢?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加减法他前面有非常多的步骤,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

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学会唱数,从1数到20、数到100。然后教孩子点数,我说2,你拿出2个物品。接着是数的对应,最后是用数群来计算,不再是一个个的计数。比如说一眼看过去,这个是3个,这是5个,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是孩子的一个数感的培养。

别不信,孩子数学成绩的差距,在7岁前就拉开了

1+1=2,这个在大人眼前理所当然的事,在首次接触这个的孩子面前却有这么多的铺垫工作,孩子必须要从具体的实物操作经验才能概括到抽象的运算。

可见,如果这种数学思维训练从小学才开始进行,其实是晚了。

此外,思维训练有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7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较为成熟,可再造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用编程作为一种有效方法,真的是越早启蒙,越早受益,效果也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