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华润微电子与英飞凌PK?

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电子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电子产品的基础元器件之一,在产业电子化升级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应用。几乎全行业的电子化发展,势必大大增加了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

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 | 华润微电子与英飞凌PK?

全球12英寸功率半导体情况

目前全球采用12英寸生产模拟和功率半导体的厂商确实不多,国际厂商IDM有德州仪器(TI)、英飞凌(Infineon)和意法半导体(STM)采用自家晶圆厂生产,安森美(ON SEMI)在台湾力晶科技(PowerChip)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部分产品。

全球模拟巨头德州仪器在其美国的12英寸生产线生产,该生产线采用的是收购自飞索(spansion)的二手设备,具备成本优势。

英飞凌在其德国的12英寸生产线进行研发,在其奥地利的12英寸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并拥有独特的减薄技术,主力产品IGBT。

意法半导体在其位于法国的12英寸生产线生产模拟和射频产品。

万国半导体(AOS)在重庆建设12英寸功率半导体生产线,其封装基地已经于2018年第三季投产。芯思想研究院和万国半导体高层人士沟通,该人士表示,已经在安装调试设备,在投产时间还没确定。

另外,华虹半导体在无锡建设的12英寸晶圆厂也将生产功率半导体产品,计划于2019年12月正式投产。

华润微电子:不忘初芯,打造功率半导体基地

华润微电子作为国内功率半导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为“中国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器件厂商。

2017年8月,华润微电子宣布收购功率器件制造商中航微电子,12月28日,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 | 华润微电子与英飞凌PK?

华润微电子陈南翔在揭牌仪式的致辞中表示,华润微电子整合中航(重庆)微电子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是央企间微电子产业的第一次整合,是国内微电子产业关键要素(8英寸晶圆生产线)跨地域的第一次整合,是国内分立器件产品和业务规模最大的一次整合。

据了解,整合完成后的华润微电子8寸晶圆制造产能将超过12万片,6寸产能达21万片,在模拟和功率器件制造领域排在本土半导体公司首位,稳居中国本土半导体公司晶圆制造产能第三位。

以2016年的数据测算,整合后的华润微电子功率器件销售额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5%,与占据国内市场最大份额12%的德国英飞凌相差较大。陈南翔表示,虽然差距不小,并非不可逾越。2017年整合后的新华润微电子的营收将达到82亿港元(约合68.5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有20%左右的成长,力争2-3年内进入国内功率器件供应商前三行列。

华润微电子(重庆)总经理李虹表示,在成为华润大家庭的一员后,搭上华润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在半年内扭亏为赢,一年内华丽转身,实现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大幅增长,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的璀璨明星。

陈南翔也表示,华润微电子不会满足于重庆公司现在8英寸线的业态,会充分利用重庆公司的厂房、土地等资源,发展12英寸晶圆生产线,将其打造为华润微电子未来发展的引擎。

2018年11月5日,华润微电子与西永微电园签署协议,共同发展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国内首家本土企业的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将主要生产MOSFET、IGBT、电源管理芯片等功率半导体产品。

2019年1月11日华润微电子(重庆)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布局功率半导体前瞻性领域的研究,聚焦LVMOS、SGMOS等及模块的研发,将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建设国内领先的技术团队,形成一流的功率半导体产品制造能力,潜心打造一流的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造能力。

英飞凌:12英寸功率半导体持续布局,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回顾2018年英飞凌营收区域分布,大中华区营收占34%(包含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成为英飞凌最主要单一营收收入区域。面对同样在中国12英寸功率半导体厂可能带来的MOSFET价格波动,或许让英飞凌的扩大委外代工策略,在合作伙伴分配的代工比例上有调整。

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 | 华润微电子与英飞凌PK?

英飞凌与相当多的大陆地区晶圆代工厂合作,预计未来5年在功率半导体委外代工规模扩大至15%,并可能会将多数订单给既有的大陆地区合作厂商,例如上海华虹宏力、上华、上海先进、JSMC等,就近供应大陆地区内需市场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MOSFET市场的价格波动。对于台湾地区厂商,由于英飞凌分配给世界先进的代工份额与上海华虹宏力接近,汉磊的代工份额属小量,虽然技术层面较为成熟,但在产品生产成本竞争下,受惠程度将有些许影响。

12英寸功率半导体厂或将成为未来趋势,再加上既有的8英寸厂产能,可提供市场足够需求。但反过来说,2018年因8英寸厂MOSFET产能吃紧造成的价格上扬恐不易重现,可能致使IDM厂总营收下降。

另外,对比产品制程生产线,虽有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但12英寸厂在制程与原料控管上也较8英寸厂困难,尤其是对产品良率与容错率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有晶圆报废,其影响数量也会是过去8寸的两倍以上。

英飞凌在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居于首位,其首座专门生产功率半导体的12英寸厂,提升英飞凌在成本控管上的弹性。从英飞凌公布的12英寸厂规划来看,将持续加重在功率半导体的生产比例,减少高成本国家的生产支出,也显示英飞凌在12英寸功率半导体发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克服制程生产线转型困难,持续布局12英寸功率半导体厂房,相信英飞凌能更稳固其在功率半导体领先地位,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拿下更多市场份额。

功率半导体前景广阔 | 华润微电子与英飞凌P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