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傅佩荣:学国学一定避开这些陷阱,教你国学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

人生就要问一个问题:我在世间走这一圈,是为了什么?

即:我这一生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路?

我们学习《论语》,看到孔子一生的关键,在于“五十而知天命”。

50岁之前,孔子刚刚摆脱“四十而不惑”,在许多方面仍在继续摸索和深入探讨中。

但在50岁知天命后,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已经确定,于是51岁时老老实实出来做官;

到55岁发现做官这条路行不通,于是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认为自己并不属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这样的气魄,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慢慢体会。

01 国学经典就这7本书

谈到学习国学,学习经典,我必须强调一下。

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做研究,认为中国的经典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这7本书。

这7本书已经充分显示了中国祖先的智慧,他们的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有些人马上会质疑: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学派,难道不值得学习?难道只学这7本就够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

别的书我都看过了,我是在比较之后,才知道这7本书的价值。

中国古代各种学派,儒家和道家是最好的。

如果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不是专门做学问的人,而去研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我只能跟你说:请你好好保重!

你的思想斗不过那些人的。

你研究韩非子,你斗得过韩非子吗?念了韩非子,你被韩非子收服了;

念了荀子,你被荀子收服了;念了墨子,你被墨子收服了。

他们哪一个不能收服你?

这些人都是成一家之言的啊。

这些人,要谁出来才能够对付他?

孟子。

你看孟子的书,他对付这些人就像对付小孩子一样,一下子就把他推到逻辑的结论。

这些学说根本不能成立,不能用在人的社会上。

所以,我们将来有机会学习《孟子》,一定要用心。

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他直接批判的学派少说也有三四个。

最有名的就是批判墨家和杨朱这两个学派,后来又批评农家。

农家实在不堪一击,孟子用两页纸就把农家批得永远站不起来。

为什么?

农家认为国君不应该白吃俸禄,不应该建仓库储粮,国君应该和农夫一样自己耕田,自己吃饭。

哪有这样的学派和思想?

但是居然在当时也说服了很多人,现在这种观念也不是没有啊,也有很多人信。

这种人觉得,我自己亲自耕田,种米、种菜给自己吃,以为自己掌握到人生的真理,以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得以安顿。

你有没有搞清楚自己是人类啊?

人类如果没有团体的合作,没有群体的生活,谁能够活下去?

人类如果没有社会、国家的组织,没有人来领导、协调,没有老师来教化,人类算什么?

墨家的学者也一样,和孟子辩论,两三下就自己认输了。

可惜我们看不到墨子和孟子直接辩论,因为墨子比孟子早了一百多年。



今天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很多学派,都是传统,都是国学。

我劝各位,不要那样说。

我们看黄河就明白了,泥沙俱下;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一路下来,夹带了多少泥沙?

许多都是不是“珍宝”,而是混淆你思维的“泥沙”,谁学了谁倒霉。

所以孟子的语气才那么激烈啊,他认为那些就是异端邪说。

我们现代人哪里有时间去理会这些啊!

用自己全部的功夫,认真把儒家学会,如果再把道家学会,你还需要什么?

02 国学经典就该这样学

学习儒家经典的话,首先就要知道出发点。

出发点当然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性

但如果你没有正确理解的话,很容易就走偏了。

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有个“师承”的观念,老师怎么说,我照着说,一字不改。

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恰当。

孔子之后隔了一百多年,孟子继承孔子了的真传。

为什么?

因为孟子发挥儒家思想的时候,是非常自由的。

真正的儒家不是给你限制,而是给你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们究竟该如何了解人性呢?

人性可以说清楚吗?

如果勉强形容的话,只有儒家的“人性向善”能说清楚。

儒家的理由就在于一点:人都有一颗心,当我行善时心安,当我为恶时心不安;即使天下人都不知道,但我自己知道心里安不安。

但是好好的儒家,到了后代宋明学者的手上,居然讲出“人性本善”这种大言不惭的话。

现在关于人性本善还是向善,争论依然很多。

我并不赞成这种无谓的争论。

你在教室里争论人性本善还是向善,吵了半天,出去之后你要怎样为人处世?

你还是要真诚地与别人互动,注意到对方的期许,与大家多沟通。

争了半天,吵赢了又怎样?能说明哪一样人生的经验?

与其争论人性本善还是向善,不如把儒家的《论语》《孟子》背熟,念透彻,彻底懂了之后,去实践自己的人生。

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在什么地方?你现在心安不安。

中国禅宗的第二祖叫慧可,他向达摩祖师说:“求大师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回答得多好:“把心拿来,我替你安。”

他故意把一个人内心茫茫然、心不安的样子讲成具体化,好像心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才能够安。

他是要你觉悟:你根本是自寻烦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可立刻觉悟:我找不到我的心,如果心都找不到,心不安是怎么回事?根本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嘛。

庄子说:一切都在“道”里边,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分别心。

所以你真的觉悟的话,会觉得人生非常愉悦,非常美妙。

这就是道家要教给我们的智慧。

我们要善于学习,把自己当作一个实验的基础;

所有的知识都要被我理解、为我所用,可以实践,这对我才是真正的知识。

另外,不必把经典想象得过于复杂。

经典之所以越来越复杂,是因为后代许多人做学问,无聊时就慢慢把经典弄复杂,到最后令人望而生畏,看了就害怕。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

学习国学,要聚焦在儒家、道家的这7本经典;

学习儒家、道家,要把相关概念与标准弄准确,重要的在于用所学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学习经典,不必有畏难情绪,真正的经典并不复杂。

至于社会上关于国学学习的各种乱象,我们要特别留意,设法避开这些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