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1、暴飲暴食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暴飲暴食是指在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超過胃腸功能的負荷。暴飲暴食可引起急性胃擴張,誘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潰瘍穿孔,甚至誘發心臟病等,它還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元兇之一。可以說,暴飲暴食是飲食的第一大忌。

古人根據長期的養生經驗早就提出了“食不過飽”的說法。從近期反應看,過飽會影響胃腸道的生理功能;從遠期反應看,過飽會使體內的熱量過剩,引起肥胖,並可加速衰老進程。從營養素吸收的角度看,一次性攝人大量優質食物,會使其中的大部分營養素(如蛋白質等)無法被充分吸收,而造成浪費。

2、“口重”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近代醫學和營養學已經證明,大量鹽分攝人對健康不利,特別是增加了高血壓的發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 推薦健康人每日吃鹽總量不宜超過6克,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不超過5克,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克,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超過2克。然而,研究數據表明,我國人均每日食鹽量為12-14克,達到WHO推薦值的200%- 230% 。我國北方些地區居民人均吃鹽量達到18-20克,井且還有進一步增高的趨勢。這將大大增加了高血壓發病的風險。

鑑於此, 人們應該做到:

(1)每人每餐放鹽不超過2克,避免瓶攝入過多鹽食物,如醬油、榨菜、鹹菜、黃醬等。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2)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例如將青椒、香茄、洋蔥、香菇等和味道清談的食物一起烹煮, 像番茄炒蛋可起到相互協調的功效。

(3) 利用蔥、姜、蒜等經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蔥油雞等。

(4)在烹調時,利用白醋、檸橡、蘋果、菠蘿、柳丁計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煎烤食物上擠點檸檬計。另外,醋有減低對鹽需求的作用,因此,吃水餃時,醬油碟裡只加白醋,同樣美味。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5)烹調時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需求。

(6) 採用高鉀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

3、大量飲酒或飲烈性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這是種純熱量物質,每克酒精可提供大約7千卡的熱量,遠遠超過主食的產熱量。這也是為什麼長期飲酒易導致攝人熱量過剩而面產生肥胖的緣故。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酒可謂“有利有弊”,兩者的差別關鍵在酒的“質”與“量”:如果少量飲用果酒、低度酒,可增加胃液分泌,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有些朋友有長期少量飲酒的習慣,春節期間自然設必要制意改變這一習慣。 但如果飲酒過量,或飲用烈性酒,則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發生的危險,損害肝、肺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還可刺激胃粘膜,降低食慾,引起消化不良等各種胃腸疾病。正如《本草綱目》上所言:“少飲則和氣血,壯神御風,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四損胃亡精,生痰助火。” 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節假日期間如飲酒,要限量。

4、豬肉比例較高,魚類等攝入偏少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目前,豬肉仍是我國居民的主要動物性食品,有統計表明,豬肉佔總肉量的40%以上。應該指出的是,豬肉所含的飽和脂肪、總脂肪量和膽固醇較高,並含有較高的能量,長期大量食用(特別是進食大量肥豬肉)對健康不利。

相比之下,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不僅含蛋白質較高,而且飽和脂肪、總脂肪量和膽固醇含量較低,產生的能量也遠低於豬肉,故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應大力提倡吃這些動物性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應特別提出的是,現代營養學證明了魚類的營養價值:它含有高生物價值且極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有益於心血管健康的脂肪酸,較低的膽固醇和較豐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這些都使得魚類在維護人體健康,特別是心臟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眾多的研究表明,常吃魚類有助於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糖尿病學會都將每週食用2- -3 次魚(特別是海魚)作為膳食的推薦原則。

5、奶類製品攝入較少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奶類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1) 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2)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3) 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

大量的研究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減緩其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每個成年人每日服用1- 2袋牛奶(250- 500毫升))是必需的。若干年前,有關機構就提出“為全民健康加袋牛奶“的口號,但實際情況並不盡如人意。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中國傳統飲食中奶類製品的比例較低。有統計表明:中國人均牛奶攝入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是美國人的1/70。我國國民從膳食中攝取的鈣質普遍較低,從青少年到中老年,從成人到孕產婦, 各個年齡段和各個生理時期,膳食鈣的攝入量僅達到推存供給量的5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膳食中奶類攝入量過低。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聯繫。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我國居民奶類攝人量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乳糖酶缺乏,導致一次性大量進食牛奶後,乳糖不能在小腸被消化吸收。進人大腸後被細菌分解產氣產酸、導致胃腸不適、腹脹和腹瀉等不耐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乳糖不耐受症。研究表明,有超過60%的中國成年人存在著程度不同的乳糖不耐受症。解決的辦法包括:改飲用牛奶為酸奶,酸少乳糖攝入;或採用無乳糖的奶粉替代鮮牛奶;或少量多次飲用牛奶,將250毫升的鮮牛奶分為2次(甚至更多次) 進服,將大大提高耐受性。

6、大量進食醃製食物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目前,一些人大量進食醃製食品,如鹹菜、鹹魚、火腿、香腸等。這些食物均含有較高的硝酸鹽,硝酸鹽可還原成亞硝酸鹽,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危害。以醃製的泡菜為例,新鮮蔬菜都含有少量的硝酸鹽,對人體並無大礙。但在使用較多鹽分醃製的過程中,它會還原形成大量的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食用醃製食物後,亞硝酸鹽在胃內胃酸及硝酸還原菌的作用下,與膳食蛋白質分解產物二級氨反應生成致癌物質亞硝胺,會增加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腸癌等發病風險。因此,從預防癌症、維護健康的角度看。減少醃製食物的攝人是極為重要的。

7、大量吃糖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一些人喜食甜食, 每日與糖為伴。殊不知,吃糖過多對健康不利。

(1)吃糖過多導致齲齒的發生。

這主要是因吃糖食過多給口腔細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條件,逐漸使牙表面的琺琅質溶化。又因糖是酸性食物,會腐蝕牙齒形成齲齒。

(2)吃糖過多會引起多種維生素的缺乏或營養性疾病。

大量吃糖後,血糖升高,可產生飽腹感,使食慾減退,影響消化和吸收,引起多種維生素的缺乏。尤其是人一旦缺乏維生素 B1,久面久之就會出現厭食、嘔吐、消化不良以及煩躁不安等神經系統症狀。嚴重時出現面色蒼白、肌肉鬆馳、抵抗力下降等營養不良表現,還會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

因為,糖攝人體內會產生許多的代謝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和乳酸等,鹼性鈣、鎂、鈉等就要參加中和反應,以保持機體的酸鹼平衡。由於鈣大量消耗,造成體內缺鈣導致骨質疏鬆,易發生骨折、脊柱側彎。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3)吃甜食過多,易影響視力。

吃糖過多,由於血糖增高,可從兩方面對眼睛造成損害:糖是產酸食物,能中和體內的鈣、鉻等鹼性元素。鈣和鉻是保持眼球彈性的材料之一,營養平衡時,體內的鈣、鉻元素亦處於平衡狀態,保持眼壓正常;鈣、鉻不足時,眼球壁彈性降低,不能保持正常眼壓,長時間緊張用眼即可使眼軸拉長,造成近視。另外,血糖增高會加速眼晶狀體變性,引起眼晶狀體和房水滲透壓的改變,屈光度增加,導致近視。

對此,人們應該恪守科學吃糖五個“不”:

一、餐前不要吃糖果。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甜食有一-種特性,可以延緩胃腸道的蟎動和排空,抑制食慾。有些人因某種情況在餐前半小時飲用了杯高糖的飲料, 結果導致正餐食量大減,營養攝入失衡。因此,餐前1小時禁用任何甜食、糖果。

二、是餐後不宜馬上進食甜品。

一些人有正餐後進食甜品的習慣, 這樣做即便是很少量的甜品也是不合適的。我們知道,進餐後血糖升高,人體胰腺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如果餐後即刻進食糖果,會使血糖負荷過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長此以往。胰腺因疲倦而怠工,導致病變。因此,每餐後不宜即刻進食糖果。享用甜品的時間可放在兩餐之間,如上午9一10點, 下午3- 4點等。

三、是空腹不吃甜品、糖果。

空腹狀態下進食甜品,會導致胃腸脹氣、胃酸分泌過多,出現噁心、反酸和燒心感。還有人以一杯甜飲料替代正常早餐,認為這樣“方便快捷”。其實空腹飲用甜飲料會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間升高,使胰島素大量分泌來降低血糖,結果可能導致血糖過度下降,出現低血糖反應,不僅嚴重影響上午的工作和學習,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四、是不要一次性大量吃糖。

一次性大量吃糖,不僅會使血糖驟升,胰腺負擔過重,還會引發胃腸不適、食慾減退,胃脹曖氣,並嚴重影響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攝取、消化和吸收。

五、是部分人士不宜吃糖。

不可否認,確有部分人士不能或不宜吃糖果,或者必須在營養師的指導之下才能適量吃糖,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減、 胃腸功能弱、 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和冠心病患者等。

8、盲目迷信保健品

根據我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所謂"保健食品”是指具有某種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某種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的基本特點是: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1) 一定是食品, 具備所應具備的所有特徵;

(2) 必須具備至少一種可被整體實驗所驗證的特定且確定的保健功能,並以此與普通食品區分開;

(3) 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應定位於“調理”和“預防”,而非“治療”,這點與藥品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4) 其應用範圍遠遠小於一般意義 上的普通食品,應用對象是特定人群而非全體人群。這當然不排除某些保健食品可能擁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群體,但可以肯定的說,適宜於全體人群的保健食品是不存在的。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不可否認,目前人們對保健食品的認識較為混亂。常見的認識誤區包括:

1、“用保健食品替代正規的治療藥品”,結果耽誤治療,甚至導致病情惡化;

2、“用保健食品替代一般食品”, 結果導致能量及營養素攝人缺乏或失衡,甚至導致營養不良;

3、“在沒有任何指徵的情況下, 育目濫用保健品”,結果難以收到應有的保健效果,並導致更多的花費。

不健康的飲食是疾病的”禍首“,八種不健康飲食習慣,你佔了幾條

以目前很多人大量進補的蛋白粉為例。研究早已明確,每日50- 60 克蛋白質對大多數成年人而言足以滿足機體需要,只有嬰幼兒、兒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和創傷修復期的病人才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但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人在並無蛋白質缺乏的情況下,盲目進補蛋白粉,希望藉此“提高免疫力”等等實際上,高蛋白質攝入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例如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攝人過多的蛋白質還可促進鈣從骨質中溶解,增加鈣的丟失。研究表明,蛋白質攝人量每增加1克,就會導致1.75毫克的鈣從尿中丟失。長此以往,骨質疏鬆的發生風險大為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