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芜湖县风景

芜湖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紧邻芜湖市区,曾经市县同城。

芜湖县别名鸠兹、新芜。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境内有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东门渡官窑、南宋珩琅塔等古迹。清朝时,芜湖与九江、无锡、长沙并称全国四大米市。

风景名胜

敏灵观

南唐时期,花桥镇的富户人家为求神灵保佑,希冀风调雨顺,共同捐资建造了道教庙宇——敏灵观,供奉“治水英雄”祠山大帝张渤等神像。北宋以后,九十殿已成为南北交通之要冲,九十殿日趋香火鼎盛、人气兴旺。那一时期,纷纷赶来做生意买卖的也越聚越多,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条小街,村落由此渐具规模,人们借庙宇之名给起了个村名叫九十殿村。九十殿为晚清重建,芜湖县道教协会就设在这里。是安徽省道教活动场所之一,又是苏南、沪、浙北、皖南、赣北等地区仅存的祠山庙宇,在建筑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

芜湖县风景

陶辛水韵

芜湖市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韵”,现为AA级景区,省农家乐示范点。陶辛境内万亩迷宫般古水系,加上多处神奇、诱人的人文景观,构成江南特有的水韵风光。主要景区香湖岛,建有木屋、长廊、竹亭、曲桥,供游人休闲、漫步,还有古代农具展示、民间技术表演、垂钓等让游人参与的活动项目。

芜湖县风景

胡氏宗祠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咸丰年间。位于芜湖县陶辛镇胡湾村。祠堂前面阔15米、进深8.8米,廊前的青石柱高3.10米;中有方形天井,两侧各有4间厢房,前后廊为重檐;后进面阔15米、进深8.8米,高8.2米,重檐的檐底伸出2.2米,回廊镂空,伴有半浮雕。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里培育出大批优秀学生,就读于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子达100人。其中67人取得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因此,宗祠所在的胡湾村被誉为“芜湖教授村”。2012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县风景

官巷村

六郎镇官巷村历史上曾经有13人同朝为官,由此得名的十三官巷遗址尚存。传说陶氏于明初一连三朝出了十三位官员,同在朝中为官,平时就住在衙门,各司其职,极少见面。只是逢年过节时都要回家省亲,这时就遇上尴尬事儿了。按朝中礼数,官阶低的应先对阶高者施拜礼;若按族中规矩,晚辈该现行跪拜尊长。而问题是,往往是辈分小的官阶高,谁先拜还真是个问题,这种礼仪上伦理上规矩都不可逾越也不可或缺。后经议定,各修一条小巷直通大道,以便避让。小巷因是官员进出走道,便叫官巷,十三位官员就有了十三官巷。

芜湖县风景

和平生态园

被誉为芜湖“天然动植物园”的和平生态公园,位于芜湖县南部的红杨镇境内,距县城湾沚十余公里,青弋江、湾西公路贯穿全境,东衔敬亭山、西跨青弋江、南界珩琅山、北止九连山。这里半山半圩,山清水秀,杉木林连着松杉混交林,风景区内有万余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万2千多个,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美誉,动植物品种繁多,各类植物460余种,就各类名稀树木近百种,和平生态公园现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芜湖县风景

珩琅山

珩琅山南北走向,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最高峰,这里群山拥聚,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已开发珩琅“十景”为:珩琅塔影、灵龟探道、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冡、孤鸟望月。每年有数万计的游客来此朝拜游览。

芜湖县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