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临泽融媒 临泽县:整治环境卫生 共建美丽家园

连日来,临泽县蓼泉镇积极组织各村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持续发力开展春季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环境面貌,共建美丽家园。

临泽融媒  临泽县:整治环境卫生 共建美丽家园

“现在我们村每周有2天为环境卫生整治日,每次每个社安排3人打扫环境卫生,清洁人员统一戴口罩,分散干活,打扫结束后对各社居民点再进行消毒,切实做到卫生整治彻底、无死角。”寨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希玉说。

“村上的这个环境卫生每周都在搞,现在特殊时期,我们打扫都分路段,每个路段2个人,都要戴口罩,环境好了我们心里也踏实。”寨子村共管共享人员王学兵说。

临泽融媒  临泽县:整治环境卫生 共建美丽家园

该镇坚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的原则,紧盯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建立台账,集中精力进行重点整治;各村严格落实“周巡、月查、季评、年议”卫生制度,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结合春耕备耕、春季安全生产、乡村振兴和河长制等重点工作,将整治重点转向田间道路,河道沟渠,隐蔽死角等处垃圾的整顿;严格实行“站所包村、干部包社、责任到人”管理制度,将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细化,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通过集中宣传、悬挂标语、张贴横幅等方式,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发动全镇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大大减少病菌地滋生,全面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充分发挥“红黑榜”作用,加大检查评比力度,及时将检查评比结果张贴“红黑榜”进行公示,调动群众开展“微信随手拍”“我是环境监督员”等活动,利用微信、曝光台等平台,加大曝光力度和处罚力度,督促引导群众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集中对全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运输工具进行消杀处理,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清扫清洁频次,不留死角,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使全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至目前,共落实农户卫生门前“三包”4250户,公共场所开展消毒杀菌212处,落实防护人员425人次,共清理秸秆柴草410吨、村内沟渠42公里、畜禽养殖粪污492吨。(郭海蓉 王文娟)

近期,临泽县板桥镇结合春耕备耕时机,以“六清六拆六改六治两提升”行动为整治目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各村对庭院周边、居民点两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对村社主干道、河道沟渠残留的垃圾死角进行彻底整治,做到不留卫生死角,组织村妇联开展检查评比,进一步落实整治成效。

全面拆除残垣断壁。结合春耕生产时机,对田间地头、沿路沿线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篱笆、残垣断壁进行拆除,清理残垣断壁3120米,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由各村集中填埋处理,减少建筑垃圾存量。

全面清理废旧地膜。各村通过QQ、微信群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废旧地膜回收捡拾政策,引导群众自觉捡拾地膜换取新膜,回收废旧地膜120吨,坚决杜绝地膜焚烧和随意倾倒。(李建萍)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有利时机,为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确保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禁烧目标,临泽县平川镇多措并举推进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宣传引导抓教育,提升“不能烧”的意识。通过村社“大喇叭”、QQ群、微信群、村社会议、发放倡议书等形式,进行不间断、大范围、全天候的宣传,广泛宣传秸秆垃圾禁烧法律法规和政策,秸秆垃圾焚烧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境空气质量的危害,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让禁止焚烧家喻户晓,切实提升群众“不能烧”的意识。

督查巡查抓整治,营造“不准烧”的氛围。要求镇村两级要加大“禁烧”督查巡查力度,镇纪委在全镇各村开展全覆盖、不间断、不定期督查,对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焚烧垃圾、秸秆现象第一时间制止,各村安排专人每天开展巡查,特别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要加强巡查,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树叶、杂草等行为,有焚烧现象要及时制止并引导教育,从根本上引导群众形成“不准烧”的氛围。

建章立制抓惩戒,强化“不敢烧”的震慑。将“月末周五”环境卫生整治、环境卫生评比、废旧农膜捡拾、禁烧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将爱护环境,整治卫生习惯常态化。同时,实行100元押金制度,从农户玉米制种款中每亩地扣发押金100元,如在春耕前无焚烧、乱堆乱放等行为发生,即可发放,如发现乱倒垃圾、焚烧等现象,则从押金中扣除,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方式彻底杜绝群众“不敢烧”。

变废为本抓利用,引领“不愿烧”的风尚。大力宣传秸秆禁烧严管政策、废旧农膜收购政策、秸秆还田和废品回收利用的意义,大力推广秸秆“四化”利用技术,通过青贮氨化、打捆打包、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秸秆加工再利用,从根本上引导群众对实施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秸秆处理能力,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李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