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或者八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北野武

眼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还在继续,以前可能不知道瘟疫到底有多可怕,现在它就赤裸裸的摆在我们面前,发病猛、死亡率高,社会极度恐慌、谣言横行、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死亡, 这种可怕是真真实实在于生命威胁上的恐怖。

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各行各业,为抗击肺炎作出的努力:支援武汉的医疗人员队伍、七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甚至是门口村头的站岗人员……种种场景让人回想起03年的那场非典,虽然已经17年过去了,但是当时的经验也促使现在的我们能更好的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在非典发生十周年也就是2013年,推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回顾所有国人不能忘记的那年非典,历史相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经验教训。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非典十年祭》

1、风平浪静之下是看不清的黑洞:暗涌广州,波涛汹涌

2002年的12月10日,患者黄杏初出现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这也是上报的第一例患者。在此之前,他是距离广州198km河源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发热,畏寒,全身无力愈发严重,在来到广州治疗时,他已发烧七天,全身发紫,患者当时这种情况引起了医生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各种抗生素都不能抑制高烧,经过大约一个礼拜的治疗后患者却奇迹般的出现康复迹象,当时的医生就觉得非常奇怪,但谁都没有多去想,又继续投入到工作岗位上面。

面对怪病突然痊愈,人们还不知道,表面回归风平浪静的时候,却是汹涌的非典病毒马上就要来临的前兆。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第一例患者

不久,河源市医院的电话却打了过来,与其接触过的11位医护人员都出现相同的症状,并马上将该事上报广东省卫生厅。当时卫生厅立马遣派专家考察,但由于病毒的时效性,并没有采集到有用的结果,除此之外,也没有任何新发病例。当时有过接触的医护人员也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反应,人们还天真的以为这只是一种未知病毒,在经过治疗后患者就可以康复。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河源市的居民大肆抢购板蓝根,风油精等其他药品,每家药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并且还引发广州一带疯狂抢购药品的现象,谣言似乎在这个时候比病毒蔓延的更加的快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被抢光板蓝根的货架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谁快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270km外的中山市也有相似的病症,而且负责诊治的医生和之前一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历史总是这么的相似,那年也正好是春运的开始,大批务工人员返乡过节,虽说病毒可怕但在过年的喜庆之下却又被人们选择性的遗忘它的存在。

街道上没有昔日的拥堵,在广州的各大医院,却出现了300多的感染人群,其中1/3是医护人员,还在救治的同行护士长喊了一句过来帮忙的话,但就值班室,却没有一个人出来,火急火燎的护士长也管不了这么多,直接和其他还在休息的护士一同接送病人,当被问及值班的人怎么不出来时,值班的护士才告诉她,当时自己在捡地下瓶子,被护士长喊了一句吓得双腿发软,站都站不起来,因为她知道过去接这些病人可能自己都会被感染,同行的今天会不会是自己的明天,这谁也保证不了。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勇敢的医护人员

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护士就只能进行插管,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管子一插进去肺部大量的血水奔涌而出,飞溅到隔离服上,遇到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医生们只好亲手一次次更换,这不是电影的情节,这是现实,人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总会流露出胆怯之心,但有些事还是得做。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敬业的医护人员

一位27岁的女士徐丽,当时想去广州谈生意,她已经听到有关疫情的消息,不放心的她还利用当时不发达的互联网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利用人脉关系网打探疫情的虚实,得到的答案却是这种疫情是肺炎中最轻的一种,没有致命危险,她也没有在广州看见大街上有人戴口罩,就放下心来。

最后,徐丽在2月23日回到山西后便高烧不止,医生还安慰着说这不会是非典就是普通的感冒而已。25日徐丽高烧达到40°被送往一家大医院检查还是归类于感冒症状。27日,徐丽依旧没有改善,这才引起了院方的重视。并在3月1日期间将徐丽送至北京301医院,而丈夫因为护送妻子,自己也染上了非典,3月3日徐丽母亲、孩子、弟弟、弟媳也出现了高烧现象,此外还有两名护士相继被感染。事情现在想来非常愤慨,因为徐丽已经做足了功课,身边的关系网和互联网都用上了,但还是被当时的民众的不重视,而被感染。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又一位非典患者

更是在2003年的2月18日晚,近两万观众还聚集在天河体育馆内观看演唱会,罗大佑本人还表示"今年是羊年在广州羊城举办这次演唱会,是一场意义非凡、来之不易的演唱会,大家能来看就是表明对我有信心,对这个时代还有信心的话语",人总是这么矛盾的,一方面对疫情恐慌,一方面又满不在乎。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罗大佑的演唱会

与此同时,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公布说找到了病原隶属于衣原体,而钟南山院士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确实十分郁闷,因为他已经用治疗衣原体的方法去治疗病人,却没有任何效果,钟南山相信病原体不是衣原体,并和南方日报的通讯员取得沟通,当时南方日报顶着巨大压力,发布了一篇《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的文章,将对疫情的不同理解发布出来,后来我们都知道非典是属于变种冠状病毒,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声音的讨论和探索,这篇文章获得了中国新闻第14届的一等奖。钟南山院士不管是03年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中国的英雄。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2、北京!北京!

在3月15日,北大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接收治疗了一位患者疑似非典,去过香港探亲回到北京,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后来在百度百科中提及到过他并称为"北京毒王",由于当时不清楚SARS病情,导致非常多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从而受到感染,而高龄患者也没能挺住病毒的迫害在3月20日不治身亡。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原本医院有170多名临时工纷纷辞职,最后只剩30人,期间在救治的患者中也有不少人隐瞒病情,说自己没有过接触史,直接导致15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那么患者隐瞒病情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救治费用过高,而听到说医院不需要治疗费用时,患者一个两个都说自己有病,一窝蜂的都想得到救治的机会,人类最害怕的时候,也是人性暴露最彻底的时候。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战斗的第一线

3、回望小汤山

与此同时候,各地的村子的会在村子的通道,设立路障来阻挡一切外来人口的进入,并派有轮班24小时专人巡逻队,还有村子会挖二三十米宽的沟来直接切断路径。在生命安全已经真实受到威胁的时候,人类的警觉不知道会不会显得太后知后觉。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的警觉

2019年1月21日,微博用户名为蓝莓医生的申请书在网上发布: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仅仅只是这几个字,却让很多人难以平复复杂的心情,这不仅仅只是救治的问题,更多的是这个社会需要奉献。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回到3月4日,北京各大医院床位全部告急,而作为疗养院的小汤山则被征用为抗击非典建设的医院,六大建筑集团,7000多名建设者奋战整整七天七夜,很多人都是15小时以上的负荷工作,终于建成小汤山。

在这里没有领导,没有阶级,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拼命的工作,小汤山医院迫在眉睫,病毒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抗击非典的小汤山

4、SARS之谜

建成小汤山后,四月底1300名医护人员首先来到这里,带着来自不同医院的患者,而对于医护人员最大的挑战则是要面对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插管疏通。但限于当时条件有限,插管时必须和病人离得非常的近,由于管子会经过喉咙,病患往往会出现剧烈咳嗽和大量飞沫,

这时一个民间大神就地取材,发明了一个双管单向阀的装置,病人戴上这个装置可以有效的阻断插管时发生的再度传染现象,但这种装置理论上是这么说,实际上谁也没有试过,其中有一名叫刘子军的医生申请使用了该装置,最后安全的回到休息室,他把这一史诗级难题给成功克服。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双管单向阀

在经过51天的高负荷运转,2003年6月20日最后一批非典患者从小汤山康复出院,期间672人康复出院吧,8人不幸死亡,万幸的是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非典也在夏季来临前,突然的就消失不见。SARS突然消失的原因也成了谜,可能是有效隔离了患者,阻碍了传染源,也可能是病毒是被夏季的"热"给杀死,病原体究竟是什么,它躲在什么地方呢,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结论。病毒只是暂时离去,必定换种形式再度卷土重来,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起当初的非典病毒有过之而无不及,预言成真的那么赤裸裸。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病原体的采访

5、十年回响

人性有时候比病毒更可怕,康复的患者,回到家中还是会被家人赶出来,亦或是被邻居排斥,他们有家不能回,没有人欢迎他们,对他们避之不及,这从而导致自杀悲剧。此时非典病人随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初的非典病人可能一辈子都是病人,还会面临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的折磨。治愈后的患者在未来可能出现了骨质疏松或者股骨头等关节的坏死,遗留下呼吸功能受损的后遗症,经常会感到胸闷、气短,这是非典肆虐过的痕迹,影响了一些人的后半生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治愈的患者

2003年12月,广州又出现疑似非典的病例,于是有关部门下列捕杀果子狸,仅仅两天就有近2000多只果子狸进行集中处理,而那之后非典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回望《非典十年祭》,仿佛新冠启示录,经验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被捕的果子狸

其实元凶究竟是谁都还有待考究,这种做法,更多的是希望告诫喜欢吃野味的人,桌上的口福只是一时之乐,最后会危害他人,大多数野生动物都属于杂食,它们会误食沾有传染病毒粪便的果子或者其它东西,而这些野生动物又可能会被野味爱好者收入腹中,从而诱发疫情。

6、总结

非典病毒当时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如果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的话,那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一场来势汹汹的讨伐,可能还有下一次,或者说必然还有下一次......此次病毒过去之后,究竟病毒会不会在多年后又换了种形式和名字卷土重来,这就要靠人类的实际行动说话了,拒绝野生动物,别让悲剧一再重演,一次一次血淋淋的教训值得人们深深反思,所有历史都是进行着的现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