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魯迅先生在雜文集《偽自由書》中《電的利弊》一文中曾說道:“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魯迅雜文集《偽自由書》

魯迅先生憂國憂民之心情,小編當然是無比崇敬的。但即使這樣小編也得為中國古人說句話,鴉片的事情魯迅先生說的自然是沒錯,羅盤針暫且不論,但火藥從發明的頭一天開始就是為了戰爭準備的。這點可不能冤枉古人。

火藥是硝石、硫磺和木炭三者粉末的混合物。火藥的發明者現在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煉丹的產物。《真元妙道要略》中記載,將硝石、硫磺與碳化的皂角一起加熱,如果混合物“成油入火不動者,即伏火矣。”這樣說來,火藥發明應在公元7世紀左右的唐代。

火藥發明出來以後立刻運用於軍事,最初的火炮是將火藥包用拋石機投射出去。而最初的火箭是用布包裹火藥捆紮於箭頭,攻擊時點燃後射出焚燒敵方糧草及輜重。北宋路振的《九國志》中記載唐哀帝天佑年間,吳國的軍隊圍攻豫章(南昌)時,“發機飛火”,焚燒了龍沙門。這是文獻中關於火藥使用最早的記載。

到了宋代,各種火藥武器層出不窮的湧現出來。靖康元年李綱在守城時用霹靂炮擊退了金兵的攻擊。這裡的霹靂炮,就是像下圖中的投石機,在中間木杆的一頭裝備點燃的火藥包,另一頭人拉動使木杆將火藥包拋射出去。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宋代火藥武器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德安知府陳規面對叛亂軍隊時製造並使用了二十餘條“竹竿火槍”。這種“竹竿火槍”是將火藥裝入陶瓶,使用時將陶瓶裝入同樣裝有火藥的竹子,對準敵人點燃火藥將陶瓶發射出去。由於陶瓶中有火藥會發生爆炸並引燃附近人和物資,進而達到殺傷敵軍的目的。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守城軍隊用“竹竿火槍”攻擊敵軍

陶瓶作為炮彈取得成功後人們用更為堅硬的鐵作為炮彈的材料也就變得理所應當。宋代趙輿在《辛巳泣蘄錄 》記載金兵在攻打蘄州(今湖北蘄春)時,使用的炮彈“匏狀而口小,用生鐵鑄成,厚有二吋。”鐵質炮彈的出現是武器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說明當時的炮彈已經具備了現代炮彈的基本雛形。另外,當時的人們也慢慢嘗試在炮彈前端加入鐵砂、尖利的石子以增加火器威力。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出土的宋代鐵質炮彈

成吉思汗打遍歐亞大陸的同時,也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過程。在此期間蒙古人多次使用銅火炮攻陷城池。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銅火炮已經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雛形。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元代銅火銃

時間來到了明代,火器也到了它的大發展時期。聰明的中國人利用從葡萄牙人手中繳獲的佛郎機研製出了自己的子母銃。除此之外,五雷神機和三眼火銃也是此時期火器的傑出之作。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佛郎機示意圖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明末的三眼神銃,三槍連發後可以當鐵榔頭用

外國人用火藥做子彈禦敵,中國人用火藥做爆竹?魯迅真的說錯了

五雷神機,可以連發五槍,之後反過來可以當矛使用

可見,中國人從未將火藥這種東西挪作他用。火藥衍生於煉丹術,應用於軍事,在抵抗外族侵略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歐洲相比,無論是火器種類還是應用範圍,使用時間都遠遠領先於歐洲。另外不得不說的一點是,中國人祭神用的爆竹是用竹子放在火堆中燃燒,竹節纖維脆且富含水分所以會發出爆裂的聲音,這和火藥無關。

所以,至少在火藥方面,魯迅先生真的說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