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倉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是清朝末年譚嗣同面對黑暗的現實有感而發的《有感》。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外國侵略,中人民叫苦不堪,就連龔自珍都悲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雖然喪命是不可避免的。但畢竟不是世界一戰二戰那樣慘烈,但是165年前的中國,在河北滄州還是發生了一樁慘案,導致一萬餘人被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太平軍部隊對河北滄州境內百姓做出的事情。
遭遇挫折
事情發生的背景是太平軍北伐。太平軍打下南京後,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自己的都城。加上他們基本都是漢族,看到清朝廷如此腐敗,決心直取妖清,重整河山,佔領全國土地。於是太平軍派了兩隻隊伍,分別去西征、北伐。
北伐軍最初北上時,集結了兩萬驍勇善戰的人馬。從南方出發開始,太平軍北伐隊伍打的清軍節節敗退,一路北上佔領了不少土地。在打下了安徽、河南、山西數省後,準備攻打天津。可惜太平軍隊在渡黃河方面花費了太多時間,給清軍的援軍及時趕來爭取了時間。
在攻打河南焦作時,與城內士兵糾纏了60多天,折損了很多兵力。而太平軍本身是從南方來的,到了北方身體就有很多不適。與此同時,太平天國北伐軍隊接到了儘快攻下北京的命令,來不及佔領攻打下的河南,所以太平軍也就沒有了後路,在以後的戰鬥中也沒有援軍,但他們繼續前往攻打,想要攻打下天津,從而再攻打下北京。
滄州城內百姓英勇善戰,滄州也是我國武術的發源地之一,當時的滄州知府也沒有如同其他清朝的官員一樣,一聽聞太平天國軍隊趕來,就聞風喪膽,急忙帶著家人逃命。在太平天國北伐軍隊趕來之前,滄州知府召集了三千驍勇之士,準備迎戰。
太平天國軍隊本是底層的農民或是礦工出身,論習武自然比不過滄州勇士。在太平天國趕來後,滄州勇士英勇無畏,與之一戰,殺死了太平軍四千人馬。太平軍一路北上,從來都是勝利,即使在與河南的戰爭中,也沒有損失這麼多將兵,大受挫折。
但英勇最終比不過人多,況且太平天國在北上途中又吸收了很多人,軍隊擴充到將近五萬人,滄州的這些勇士最終在戰爭中身亡。而清政府又太過腐敗,滄州不是京城,他們也沒有援軍。所以最終太平天國還是佔領了滄州。這裡滄州市他們經歷挫折之後才勝利的,自然要做點什麼而洩憤。那麼他們選擇做了什麼呢?
因為洩憤屠殺近萬人
滄州城雖然被攻破,但太平軍遭受了很大的損失。甚至在民間流傳,假如所有官員都像滄州知府一樣,那麼清軍也就不會節節敗退,太平軍也不會佔領這麼多地方。本身太平軍遭遇挫折就令將領十分憤怒,這些流言更令他怒火中燒。
據現在的滄州人講,當時太平軍在滄州城內焚燒房屋的痕跡在一些地方還存在。當時的滄州城內,無論是軍是民,無論是反抗者或者順從者,都被太平軍隊全部殺光
。可以說太平軍在滄州城內燒殺劫掠,讓滄州城發生了這種慘案。被屠殺後的滄州成了一座空空的血城,或許有殘留下來的個別人,就早早逃走了吧。滄州城內8000餘戶,沒有幸免。太平天國北伐軍對滄州這次屠殺,造成了上萬人死亡。
從這裡可以看出,太平軍隊的首領除了打仗,並無將領之才,也毫不慈悲。而太平天國無論是首領或是將領,都是出身自農民,確實也沒有治國之才,久而久之就暴露了他們的缺點,
他們也不會得民心,這也為他們的北伐失敗埋下了伏筆。屠城的後果
太平天國的北伐軍隊的這次屠城,讓全國沉默也震驚。而這次的滄州之戰可以說是太平軍北伐由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折點。
滄州之戰引起了清朝廷的注意,而之前由於渡黃河拖延時間而趕來的清朝廷援兵也逐漸與攻打太平天國軍隊的士兵匯合。
同時這場事件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百姓不滿,百姓們紛紛加入到攻打太平天國的軍隊中,也許百姓們本來是麻木的,可在這樣的事情過後,他們也在擔憂自己會不會哪一天被太平天國的軍隊殺掉。攻打太平天國的軍隊日益壯大。畢竟太平天國不是正規部隊,沒有受過訓練。而清兵雖然腐敗,卻還是有一些能夠好好作戰的士兵,況且又是正規部隊。當時的皇帝派出了自己的大將僧格林沁去攻打太平軍。僧格林沁是京城中最善戰的王爺,有勇有謀。他深知這群南方來的雜兵,經不起耗著。在這種戰術下,太平天國軍隊最終潰敗,而太平天國軍隊中的士兵,也全軍覆沒。
或許太平天國出身自最底層,眼界是沒有那麼寬,也沒有治世之才。但明朝的開祖皇帝朱元璋,同樣是是出身自乞丐,是社會的最底層,但他能夠治國有方,也是因為他懷著一顆慈悲之心,懂得報恩。
而太平天國軍隊,在掌握了大權之後,沒有按照最初說的那樣,能給百姓們帶來福祉,反而屠是殺滄州城,男女老少都不放過,失去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許當時的清朝廷已經是苟延殘喘,但假如不知慈悲的太平天國當了權,當時百姓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今天的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我們今天的幸福是先輩們拿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相比那個時候,我們今天沒有戰爭,沒有無辜被殺,真的已經很幸福了。
閱讀更多 青墨斷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