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熱河秋闈期間,康熙皇帝與太子胤礽的之間積壓已久的矛盾徹底爆發。先是胤礽面對十八阿哥胤衸病重,表現出的是“絕無友愛之意”,甚至依舊興高采烈、聚眾會飲;隨後,胤礽更是被康熙皇帝發現,“每夜偪近布城,裂縫竊視”,這讓康熙對於自己的人身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於是康熙皇帝乾綱獨斷,果斷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然而,伴隨著康熙皇帝“一廢皇太子”,眾位皇子也開始對於太子之位表現出了濃厚的覬覦之心,紛紛緣結朋黨、爭權奪勢,不少朝臣也捲入其中,這不僅引發了朝局了巨大動盪,同時也是深深的刺痛了康熙皇帝的內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產生了想要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想法。

而為了讓復立胤礽更具有合法性,更能獲得輿論基礎,康熙為此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名義上是讓朝中頗有聲望與地位的朝臣共議新太子的人選,實際上卻是康熙在為重新冊立胤礽為皇太子在鋪路。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只不過,這場康熙皇帝“精心策劃”的會議,並沒有取得其預想的效果,所有參會的朝臣全部保舉的是八阿哥胤禩,而非康熙心中所想的胤礽。可是即便如此,康熙皇帝依然是力排眾議重新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面對如此的會議結果,康熙皇帝心中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這些在會上保舉支持八阿哥胤禩的官員卻並未受到康熙皇帝的處罰,反而是沒有參加這次“推舉新太子”會議的“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被康熙皇帝革職,其家族其他成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成為了朝臣之中當之無愧的“最大輸家”。而這成為其幾十年宦海生涯中幾乎唯一的一次重大挫折,堪稱馬齊官場人生的“滑鐵盧”。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歷史上的“推舉新太子”與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百官舉薦新太子”可謂是有著諸多的不同之處。

《雍正王朝》中,在“百官舉薦新太子”這段劇情裡,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三位大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實際上都沒有出現在正史中的這次會議中。

先來說說張廷玉,他沒有出現原因非常簡單,這個時候的他在老家守孝。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的進士,與年羹堯同榜,之後張廷玉一直任翰林院檢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張廷玉父母先後去世,他回鄉守孝,兩年後才重新官復原職,所以這個時期他並不能參加這次康熙組織的會議。

然而,即便是張廷人仍在任上,以他當時的級別,也沒有資格參加。

畢竟,張廷玉終康熙一朝,其所擔任的最高職務不過是內閣學士兼吏部侍郎的職務,其真正進入權力中樞已經到了雍正朝的中期了,這個時候他在朝堂上的位置還是相對邊緣化的。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至於馬齊和佟國維,他們是被康熙皇帝主動的排除了名單之外。

佟國維,他是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親弟弟,又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父親,所以佟國維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又是他的岳父,所以他與康熙皇帝的關係極為密切的。

在此之前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佟國維已經致仕退休,不過康熙皇帝遇到重大問題仍會召其詢問意見。只不過在關於復立胤礽的問題上,康熙皇帝還是果斷的將佟國維排除在外,因為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佟國維非常的討厭太子胤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期間,佟國維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親大舅佟國綱壯烈犧牲,佟國維認為這與太子胤礽的叔姥爺索額圖支援不利且對敵情隱瞞不報密切相關,甚至在戰後還彈劾索額圖借戰事“排除異己”,就此對索額圖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產生了極度的不滿與厭惡。再加上胤礽這一時期行事驕橫,對於佟國維及其女兒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極為的不敬,這也讓佟國維對其更加反感。

既然知道佟國維不喜歡胤礽,康熙必然不會讓佟國維參與其中。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而對於馬齊,康熙皇帝也非常清楚,他同樣是極度的厭惡和排斥太子胤礽。

當然,不同於佟國維反對胤礽是摻雜了大量的個人情感因素,馬齊對於胤礽的厭惡則完完全全是出於公心。

馬齊對於太子胤礽的驕橫跋扈、貪婪奢靡以及結黨營私是非常的不滿,並且他認為將王朝交給如此行事不堪的胤礽,會將整個國家的基業毀掉,所以出於對國家、對康熙皇帝負責的角度考慮,馬齊是自始至終與佟國維一樣,都在反對胤礽。

而他們兩個支持的都是八阿哥胤禩,一方面是因為八阿哥胤禩帶人平和贏得了二人對其的好感,另一方面是胤禩在署理國政以及辦差做事上,做事表現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當然,不僅僅是佟國維和馬齊,朝中絕大多數的官員也因為同樣的原因,選擇支持八阿哥胤禩。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綜上所述,這次“推舉新太子”會議,張廷玉沒有資格參加,佟國維和馬齊又被康熙拒絕參加,而歷史上真正參與到其中並且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朝臣是以下四位。

第一位,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

努爾哈赤時期“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孫子,康熙朝初年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兒子,他的兩位姐姐先後嫁給了康熙,分別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以及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第二位,內大臣鄂倫岱。

鄂倫岱的是前文中所說的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中壯烈犧牲的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兒子,並且此時已經襲承了佟國綱一等公的爵位,而鄂倫岱也是佟國維的親侄子,同時和康熙也是表兄弟的關係。

第三位,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

揆敘是康熙朝權臣明珠的兒子,生母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他的哥哥是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

第四位,戶部尚書王鴻緒。

進士出身的王鴻緒,是當時漢族士大夫階層和讀書人的重要代表,在漢族官員之中有著比較高的威信。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對於會議的召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這便是李光地。

本次會議,康熙皇帝是通過李光地召集的,並且康熙皇帝暗示李光地要將自己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告訴眾人。

至於康熙皇帝為什麼要選擇李光地來執行此項差事,是因為李光地是太子胤礽的老師,並且他非常支持康熙皇帝“立嫡”的想法,也支持康熙皇帝乾綱獨斷。在此之前,他就已經明確表示:

“天下大事,果然太子很不好,卻說萬萬動不得,難道舉祖宗之天下而喪之,其可乎?建儲大事,義當決自聖躬,唯宜天心獨斷。”

就這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這場被康熙給予厚望的“舉薦新太子”的會議,在暢春園召開,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令康熙大失所望。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與會眾人“平安無事”,反而是沒有參會的馬齊遭到了罷免。

這場會議一開始,就想著康熙皇帝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阿靈阿首先發言,他極力痛斥胤礽之前的種種罪行,隨後又保舉八阿哥胤禩為繼位人,這一觀點得到了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的一直贊同。

見到此康熙皇帝馬上對八阿哥胤禩予以了批判,並且提出了自己理由: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按照康熙皇帝的說法,第一,八阿哥年紀尚小,還不懂事;第二,參與奪嫡之爭,結黨亂政,剛剛被他進行了懲治;第三,他的生母是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身份太過於卑賤。

但是阿靈阿等人並不為所動,繼續堅持舉薦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使得康熙皇帝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營造輿論基礎進而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全盤計劃徹底落空。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此時康熙皇帝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又不能夠處罰這些參會人員。

一方面,暢所欲言、不予追究,是他此前定下的規矩,貿然反悔必然會有失皇權威嚴;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也非常的清楚,太子胤礽有他的問題,大臣們發對復立胤礽也是出於對國家、對朝廷負責的考慮,而不是單純的個人恩怨或者利益驅動。

所以,在這之後,與會的阿靈阿等人繼續在朝為官,並且繼續為康熙皇帝所信任與重用。例如鄂倫岱在此之後被升任為領侍衛內大臣;在阿靈阿去世後,康熙皇帝也給予了非常隆重的禮遇以表哀悼。這也說明這些朝臣確實未受到本次會議的影響。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然而,對於被康熙皇帝排除在會議名單之外的馬齊,卻完全是另外的一番光景。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就在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的同時,康熙皇帝以非常嚴厲的口吻訓斥了馬齊,並革去了其大學士的頭銜和職務,他的兩位弟弟馬武和李榮保以及其他在朝的家族成員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牽連,為康熙皇帝所懲處。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對待馬齊,便是與其在這次“舉薦新太子”會議前後的表現密切相關。

前文中也說到了,康熙皇帝已經明確告知了佟國維和馬齊不能參與本次會議,然而,非常清楚康熙想要復立胤礽想法的二人,卻依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在這之後,佟國維和馬齊更是私下照會阿靈阿、揆敘等人,相邀共同反對胤礽,扶保八阿哥胤禩,這與《雍正王朝》中,兩人的表現是如出一轍的。

在康熙皇帝已經力排眾議重新復立胤礽為皇太子,佟國維和馬齊則是繼續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抗議,佟國維甚至用“引罪自請誅戮”來脅迫康熙,給康熙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與負擔,心中也必然是無比的憤怒。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不好再對已經退休致仕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國維下手,只能拿馬齊來洩憤,於是罷免了馬齊的職務,其家族成員也盡皆遭到懲罰。而這也成為了馬齊為官生涯中所遭遇到的最為慘重的挫折。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當然,康熙如此嚴厲的出發了馬齊,還有兩個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其一,馬齊並不是在會議的過程中“光明正大”的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而是在背地裡行“陰謀之事”,之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是大忌,必然難逃懲治。

其二,按照康熙皇帝一貫的風格,必須要有人“背鍋”的。

就像康熙“智擒鰲拜”,不殺鰲拜而殺掉的是皇叔班布爾善,“烏蘭布通之戰”慘勝,放跑了噶爾丹,康熙的親哥哥裕親王福全要承擔責任接受懲罰一樣,康熙想要復立胤礽卻遭到了朝臣們的一致抵制,與會的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等人因為康熙皇帝有言在先不能處分,佟國維又因為身份和地位特殊的原因處分不了,所以最終,馬齊成為了所有人的“替罪羊”,而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是由他扛下這份責任了。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及時的“懸崖勒馬”,讓馬齊得以善終收場。

康熙皇帝對於馬齊的革職處分,可以說給了馬齊以極為慘痛的教訓,也讓馬齊明白了此後應有的處事之道。於是在此之後,馬齊在“九子奪嫡”中選擇了絕對的中立。

當然,馬齊能力還是有的,並且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滿洲官員中,馬齊是公認的最有學問的存在,於是見到了馬齊改變了此前的觀念,康熙皇帝也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新啟用馬齊,並委以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八爺黨”的一眾皇子以及他們當年的支持者們皆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打壓和迫害。即便是已經去世的阿靈阿和揆敘,雍正還是將二人的墓碑分別改為了“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以及“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以示羞辱。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儘管馬齊有過之前那段扶保八阿哥胤禩的“黑歷史”,但是馬齊能夠及時的抽身其中,保持中立,並且其所具備的能力也得到了雍正的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齊被雍正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成為雍正最為重要的幫手之一。

對於馬齊,雍正皇帝曾評價說:

“如彼馬齊、高其倬、魏廷珍、甘國璧等,非不能辦事之人,乃習成巧術,自謂保身遠害,藉為推卸之計。此風有妨於政治,無益於國家,況將來後進效尤,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由此可見,在雍正朝期間,馬齊完全沒有收到此前時間的影響,也沒有被雍正貼上“八爺黨”的標籤,進而繼續得到了信任與器重,其地位甚至還要高於張廷玉。

而更讓馬齊感到安心的是,雍正五年(1727年)的時候,在雍正皇帝的主持和授意之下,雍正的皇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迎娶了馬齊的弟弟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嫡福晉,這便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后,足可見雍正對於整個富察氏家族的重視。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乾隆四年(1739年),馬齊病逝,乾隆皇帝以極高的禮遇治喪,並且贈予諡號“文穆”,之後又令其入祀賢良祠,讓其享受到了莫大的身後殊榮。而馬齊就此得以善終的結局收場,併成為了縱橫康雍乾三朝之名臣,在清朝歷史上也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馬齊的官場“滑鐵盧”:群臣共保胤禩卻只有他一人被康熙議罪罷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