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沃特瑪缺乏技術應變,它玩得轉的遊戲規則,是打通上下游,聯合買賣獲取補貼。遊戲規則變了,它就只能走向衰亡。問題是,興於補貼,亡於補貼,沃特瑪之死,是補貼和政策的錯嗎?



3年前的動力鋰電池三強之一的沃特瑪電池,沒有見到2020年的太陽,這是遲來的訃告。2019年11月初,深圳中院就已經裁定沃特瑪破產清算申請,而沃特瑪的母公司“堅瑞沃能”則在12月22日停盤,如今只是將破產手續履行完畢。


沃特瑪的告別相當漫長,簡直拖沓。2018年就已經陷入停產、資金鍊斷裂、欠供應商貨款等一系列負面傳聞中,掙扎到現在才垮,已經很令人意外。當然,拒絕去世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它給母公司堅瑞沃能帶來近200億的債務,後者隨時可能步這家收購來的子公司後塵。


其興也勃焉


倒退10年,沃特瑪得到明星創業公司應該得到的一切:資本的矚目和禮遇。2010年起天使輪+ABC三輪融資都很順利。沃特瑪的客戶涵蓋東風汽車、中國重汽、廈門金旅、長安跨越、大運汽車等知名商用客車主流品牌。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2015年底,沃特瑪的鋰電池出貨量名列第二,僅次於當時的比亞迪,而沃特瑪的創始人則是曾任比亞迪高管的李瑤。2015年底是沃特瑪發展的巔峰,這一年淨利潤2.76億元並不高,但營收擴大123倍,達到21.73億元,相當迅猛。


沃特瑪的技術路線,則和當時的比亞迪如出一轍,主打磷酸鐵鋰電池。詭異的是,沃特瑪一直尋求被收購。這和高成長創業企業的路數不大一樣,一般這種企業的創始人都希望找到錢,但都避免被資本實控。不是要求分散資金來源,就是要求自己擁有“一票否決權”。在業務如日中天之際,鐵了心賣掉自己的,還真不多見。這反映了一個問題:當時的沃特瑪管理層,乃至李瑤本人,對未來並無信心,他們更知曉自家企業業務的含金量。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同一年4月,意向企業“寶塔實業”就在調研之後放棄收購,理由是“資產不具備交易重組條件”。沃特瑪的財務狀況,連“盡調”都沒過,令輿論懷疑當時披露的財務數據。而隨後的長園集團也持類似看法棄購。


2016年,一心轉型的堅瑞消防以6倍估值的超高溢價(52億元)收購沃特瑪。交易完成後改名“堅瑞沃能”,由消防設施生產商變成時髦的鋰電池供應商。


其亡也忽焉


收購當年,堅瑞沃能的利潤4.26億元,增長11倍。2017年下半年就畫風大變,陷入虧損,原因是沃特瑪“回款慢”。到2018年堅瑞沃能和沃特瑪債務加起來高達221億元,逾期債務20億元。連續兩年虧損36.9億元、39.2億元。


這是我們都熟悉的戲碼,收購之後上演“川劇”。不過一般都是一年績優,兩年績平,三年績差。沃特瑪的特別之處在於,變臉來得過於急迫,出手即高潮。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2016年-2017年新能源圈子裡發生了由蘇州吉姆西引發的、影響深遠的騙補事件,直接導致了當年補貼的嚴厲審計、遲發和後來的加速退坡。商用車則是騙補重災區。


沃特瑪是不是靠騙補混日子?很難講,因為它只是電池供應商,沃特瑪的一些客戶陷入騙補醜聞,是板上釘釘的。


而沃特瑪的訂單式生產,看似靠譜,實際上頗有嫌疑:沃特瑪組建了產業聯盟,然後以後者名義,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再到當地建廠,獲得政府訂單,而當地政府指定的運營公司向新廠下單訂車,條件是必須採用沃特瑪電池。不過,堅瑞沃能已經否認了該利益鏈條。


2017年,沃特瑪的業務突然一落千丈,與騙補事件發酵首尾非常合拍,恐怕不是巧合。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聯盟由沃特瑪牽頭,包含上下游180多個核心企業、1000多個會員企業。沃特瑪破產清算後,這些有供貨協議的同盟叫苦不迭。


同時,沃特瑪一直堅持的磷酸鐵鋰,也被認為路線不對頭。本來這種電池安全性好、衰減低,但能量密度偏低,導致搭載體積偏大,用在商用車上正對路。但是,正因為其能量密度的問題,被修訂後的補貼政策剔除到範圍之外。


失去補貼的沃特瑪,競爭力跌入低谷。客戶減少,訂單縮水,最終停工。沃特瑪當然想苦捱時光,撐過難關。但是,2019年三元電池的地位愈加無法撼動。上半年,三元電池裝機量19.51GWh,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1.47GWh,後者只佔據7%的市場份額,早被邊緣化。


一條道走到黑


電池技術走岔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條道走到黑。比亞迪曾是磷酸鐵鋰第一號吹鼓手,但在該技術走入瓶頸後,迅速調整為三元鋰電技術為主。技術底蘊當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兩者對政策和技術走向、市場前景的把握能力,高下立判。


而且,2019年,客車市場一夜回到十年前。5米以上客車出貨量16萬輛,剛好與2009年相當,在2018年下降11%的基礎上加速下滑;而新能源客車佔據其中一半份額,較2018年的9.24萬輛下降14%。未來兩年,新能源客車市場將繼續萎縮,這種前景不但消滅了新進入者,還導致內部玩家殊死拼殺。


「汽車人」沃特瑪之死怪誰?


無須諱言,與乘用車相比,新能源車客車市場更依賴補貼政策。而且,隨著鐵路網(特別是高鐵)的完善,長途客運業務正在遭受歷史上最嚴重的打擊。雖然新能源客車在其中份額有所提升,但受到大盤子的牽連成為主要因素。


有人稱應瞄準校車和海外訂單,但沃特瑪對此都沒有嘗試過哪怕一次。


沃特瑪缺乏技術應變,它玩得轉的遊戲規則,是打通上下游,聯合買賣獲取補貼。遊戲規則變了,它就只能走向衰亡。在還有存量資金和研發團隊的情況下,沃特瑪也沒有向乘用車市場瞥過一眼,更沒試圖轉換技術方向,可謂死得不冤。問題是,興於補貼,亡於補貼,沃特瑪之死,是補貼和政策的錯嗎?(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