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姜夔《探春慢》: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我們先來簡單說下姜夔的生平:姜夔,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出生破落的官宦之家,他從小跟著父親到任職地居住,父親去世後,十四歲的姜夔便依靠著姐姐,直到成年。成年後的姜夔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總是名落孫山。屢試不第的姜夔四處流浪,到過揚州、江淮一帶,後來又到了湖南。在湖南,他認識了一位詩人,那就是蕭德藻。蕭德藻是一位大詩人,他詩名遠播,與范成大、楊萬里、陸游等人齊名。他賞識姜夔的才華,與姜夔結為忘年之交,還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姜夔。姜夔有了蕭德藻的舉薦,因為認識了許多詩人,比如楊萬里,楊萬里讀過姜夔的作品後,也為他的才氣折服,又把姜夔舉薦給了范成大,范成大讀了姜夔的詩詞,也極為喜歡。得到了這兩位大詩人的讚譽,姜夔名揚天下,再加上他為人灑脫,當時的名流士大夫都爭相與他交好。此後的姜夔仍然四處遊歷,最後在杭州居住終老。


姜夔《探春慢》: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姜夔四處漂泊,與親人離別,自然會有許多抒發離情別緒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首《探春慢》。

詞序:予自孩幼隨先人宦於古沔,女須因嫁焉。中去復來幾二十年,豈惟姊弟之愛,沔之父老兒女亦莫不予愛也。丙午冬,千巖老人約予過苕霅,歲晚乘濤載雪而下,顧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別鄭次臯、辛克清、姚剛中諸君。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雁嘖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詞序交代了創作的背景,詞人自幼隨任父親居住在漢陽,姐姐也出嫁在此。後來父親去世,詞人便依靠姐姐生活,幼年孤貧,常往來於漢陽、長沙等地,漫遊蘇、杭、揚、淮之間。後來結識了蕭德藻,也就是千巖老人,把侄女許配給他,還給他安排了定居的住所。丙午年間,姜夔回到幼年居住過的漢陽,探望姐姐和鄭次臯等友人。後千巖老人邀約他去湖州,年底冒雪赴湖州時,姜夔滿懷手足之情,摯友之情,依依難捨寫下了這首臨行前的敘別詞。


姜夔《探春慢》: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上闕開頭寫景“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這是一幅冬天的圖景:大地上的野草枯萎了,天空中飄蕩著縷縷“愁煙”,烏鴉伴著殘陽飛去,原野上的風沙在盤旋飛舞,非常淒涼的一幅圖畫。姜夔因為長期四處漂流,看到此情此景,難免觸目傷情。這裡用了“愁”、“衰”,正是他離愁傷感的寫照。而“烏鴉亂飛”以及“迴旋的風沙”,寫出了詞人漂泊的淒涼之感、憂傷之情。

詞人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由得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得章臺走馬。”在一個風雪寒冬,姜夔與好友們用金鞭拂著白雪,戴著禦寒的絨帽,四處遊冶。姜夔雖然屢試不第,但憑著自己過人的才華,得到了許多人的欣賞,首先是著名的大詩人,千巖老人蕭德藻,之後是楊萬里,再又是范成大。姜夔受到這些著名詩人的賞識,成了權門的清客,往來於各地,漫遊在繁華的都市,這些真摯的友情,讓姜夔難以忘懷。

然姜夔畢竟漂泊在外太久,“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回想起自己過去飄零江湖,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憐憫,只給自己增添了滿懷的愁緒傷感。一個“誰”字,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孤獨悽清的境地。“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只有交情深厚的老朋友才會同情自己,所以這次姜夔回到漢陽,與故人知己相逢,共剪西窗燭。小窗夜話,更顯友情的可貴。


姜夔《探春慢》: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下片寫的是離愁別緒。開頭就寫離恨,“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生離死別是人生最大的悲愁,更何況他是一個重視感情的人。“竹西”指的是竹西亭,代指揚州,姜夔曾寫過《揚州慢》一詞,描寫戰爭後揚州的慘狀。這一次姜夔再次來到揚州,重訪竹西亭,不禁“珠淚盈把”,這表達了姜夔的惆悵之情,也表達了對南宋朝廷的不滿。為什麼會“離多會少”,會“長恨”,根本原因就是這個戰亂的時代造成的。

之後詞人又回憶遊歷過的衡嶽、洞庭等名山勝地,“雁嘖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南嶽衡山下,湖水邊等灘嘖上棲息著雁群,水面興起的波濤也平息了;洞庭湖裡的漁人也已經散去。這裡描繪的景色是幽雅的,也是悽清、冷寂的,面對這樣的景色,詞人感嘆自己年歲老大,不能長作遠遊了。

之後“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從回憶迴歸到現實。這裡的苕溪,指的是蕭德藻居住的湖州,姜夔因為國運的衰退,景物的蕭索,而無心遊冶,但好友相邀,卻又不得不去,只好“無奈”前往,“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詞人應邀而去苕溪,心裡想的是要在梅花亂落到初春之夜,再度回到漢陽與親人相聚。

這首詞寓情於景,所寫的景色形成了一幅淒涼幽靜的畫面,這些景物還與南宋國勢以及詞人的感情熔鑄一爐。《詞源》中評價這首詞是“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