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纵观淮海经济区,徐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区域内具有领先优势,但在提升城市体量和能级方面仍有较大的空间。

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将“提升城市首位度,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确定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

6个月的调查研究,结论是什么?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徐州的两个“低于全省”,不容忽视。

长三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群。2018年以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最终扩容到三省一市41个城市,三省地级市全部正式“入长”,徐州在41城GDP中位列第10位。


江苏省内,徐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0.1%,低于全省28%的GDP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8.26%,较全省低8.3%。


谁拥有的高新产业最多,谁的产业结构最“新”,谁就能在经济新周期中保持强大韧性,进而提升在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整个区域的影响力。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面对差距,市政协专职常委吉镇认为:“长三角几大中心城市既有产业互补,也存在产业竞争。在长三角核心区要素成本增高的前提下,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徐州应发挥好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优势。”

如何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内外空间?最重要的是要把产业发展好。

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徐州提升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徐州应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IC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为主导方向,聚焦产业发展的技术“命门”和“卡脖子”环节,积极对接长三角相关产业园区,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徐州集聚。


为什么抓重大项目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

工业化是做大做强经济蛋糕的必由之路,徐州当前发展的短板在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在企业。项目建设是稳投资、促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支撑。


对于抢抓重大项目,市政协委员史先明建议:“重大项目是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基础,以重大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已成共识。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项目上发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小而精、大而强的企业。”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江苏澳芯微电子晶圆封装项目


在加大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下,重大产业项目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抓重大项目就是抓城市核心竞争力。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蓝图里的设想,还是发展后的现实?最终取决于发展的成效。

同时,徐州要更多采用市场的办法、共建共享的机制,通过自身作用的发挥来引领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只有突破行政封锁和利益分割的格局,让淮海经济区城市成为利益共同体,才会持续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向心力,真正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彰显中心城市作用,使中心城市的定位真正变成地位。


城市夜间经济,徐州还有很大空间。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旅游城市着力开发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


发展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间经济,是全方位提升城市活力,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选择。


调研组了解到,我国夜间经济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夜市1.0发展到商圈2.0,现在综合型集聚区3.0是未来夜间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现阶段徐州夜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夜间消费中购物零售、餐饮服务所占比例较高,而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24小时书店、经典游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夜间经济待发掘的空间很大。

夜间经济是消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生活的美好体现,其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三石书吧


如何发展夜间经济?

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已经天然形成的商圈、特色街区是发展夜间经济更好的载体。


夜间经济应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以多元服务来拉动消费,不断发展传统和潮流、接地气和高大上等多种特色夜间经济。


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城市夜间市场的主力军,这个群体尤其重视文化体验,要充分挖掘我市的文化底蕴,保护好城市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基因”,着力打造具有古彭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增强城市独特吸引力。


(原文刊登于11月29日《徐州日报》,原标题为《释放创新活力 提升城市功能——市政协调研“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侧记》,本文内容有删减。)



文字:徐琳

徐州如何提升淮海经济区“首位度”?这份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