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人類文明史進程,主體部分發生在歐亞大陸。直到19世紀前半期,世界文明史上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歐亞大陸。而美國的強勢崛起,迅速提升了美洲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北美洲,如今已經是世界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財富匯聚地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美洲的資源、氣候並不差,為何文明進化那麼慢?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大尺度文明演繹

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宏大,需要從歷史大尺度上解釋。

對照歐亞大陸發展進程,古文明大致有三種,概括起來為“兩大一小”。

一大,歐亞大陸的大河流域催生出璀璨的農耕文明,如黃河流域的華夏古文明,恆和流域的印度古文明,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古文明等等。美洲也有大河,如南美的亞馬遜和拉普拉塔河,它們的流域面積比亞洲的河流還要大,但是沒能孕育出古文明;如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也沒能滋生出古文明。這是為什麼?

二大,歐亞大陸的草原和沙漠中一直活躍著遊牧文明,比如蒙古草原上的匈奴、突厥、蒙古、女真人傳承的馬背遊牧文明,比如中東阿拉伯人傳承的駱駝背上的遊牧文明。南美和北美都有大草原,卻沒能產生草原文明。這又是為什麼?

一小,歐亞大陸的古文明中,還有一脈天然帶有海洋基因的商業文明,如巴爾幹半島上的古希臘文明。在美洲大陸沒有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情況下,就不要指望出現海洋基因的商業文明瞭。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美洲歷史上也曾產生過三大文明:

瑪雅文明

阿茲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其中瑪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主要圍繞墨西哥灣分佈,主要是吃玉米,也可以稱之為“玉米文明”。如果當年美國吞併墨西哥,那麼美國也就成了文明古國。

印加文明在南美洲,以秘魯、智利為中心,沿著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分佈,主要吃土豆,也可以稱之為“土豆文明”。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玉米和土豆在人類食物供應鏈上非常重要。它們傳遍全球,是今天地球能養活這麼多人口的原因之一。因為玉米、土豆、番薯非常適合旱地種植,它們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在康乾時代大規模推廣種植,是中國人口第一次爆炸的主要原因。如果它們能早幾十年傳入中國,在明末就能大規模種植,那麼明朝也許就不會滅亡。若明朝不亡,那麼南方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會繼續壯大,歷史走勢就會有所不同。

然而適合旱地種植的玉米、土豆在美洲種植了幾千年,卻一直侷限在大洋沿岸,始終沒能在廣袤的美洲大陸上推廣。為什麼呢?就因為美洲有大河而沒有大河文明。

美洲大河

南美北部的亞馬遜,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其流量比非洲的尼羅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加在一起還大好幾倍;流域面積佔整個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可謂絕無僅有。南美洲的印加古文明,和亞馬遜平原之間,還隔著安第斯山脈。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正因為其流量過大,造成上游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不適合人類生存繁衍。其下游雖然流經巴西平原,但繁茂的熱帶植物仍然不適合早期人類進行農耕。農耕文明在發明鐵器之前,絕不會把觸角伸入密集的雨林;普通農民如果沒有金屬工具,砍樹是一件大費周章的事情,清除樹根更難。青銅時代金屬太貴,一般用於兵器或禮器,日常生產用的還是石器,沒法開墾雨林,更何況還是最麻煩的密集雨林。與此同時,廣泛分佈的大型食肉動物和毒蛇(人類對毒蛇有天然恐懼),直接威脅早期的人類生存。所以亞馬遜流域雖然廣闊,卻並沒有孕育出大河文明。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在工業文明之前,冶鐵技術代表著科技生產力。種植土豆或玉米,不需要鐵器這種高科技工具進行翻土。相比之下,歐亞大陸上種植小麥和水稻,則比較依賴鐵器工具。所以美洲熱帶雨林沒有大河文明,被科技這一環卡住了。

南美除了亞馬遜河,還有拉普拉塔河,全長4100公里(世界第13長河,南美第二大河)。其流域面積約300多萬平方公里,比歐亞大陸上所有孕育古文明的大河都要大。南美大陸平原,被亞馬遜和拉普拉塔河一分為二。和自西向東流的亞馬遜河不同,拉普拉塔河從北向南,流經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滋潤了南美的經濟中心。當然也可以把它看做是足球之河,它涵蓋了世界足壇的半壁江山。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相比之下,孕育華夏文明的華北平原,才30多萬平方公里。

拉普拉塔平原陽光、土地資源充足,每年降水在500-1300毫米之間,這些條件看起來很適合孕育“大河文明”。然而實際上南美的印加文明和它關係不大。拉普拉塔河流域具備孕育大河文明的條件,最終卻沒能孕育出大河文明,原因在於美洲缺乏役畜,沒有牛馬來幫助發展農業、建立國家。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也因為類似的原因,沒能孕育出大河文明,只有一些原始的印第安人部落。

為何沒有遊牧文明

參考歐亞大陸上的文明發展,基本上是在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博弈中前進。比方說雅利安人的遷徙,滅掉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在東亞,華夏文明圈內,依託於華北平原的農耕文明和長城以北的遊牧文明可以說是千年博弈。

但是在美洲,不僅沒有孕育出大河文明,甚至連遊牧文明都沒有。

以北美洲的美國而論,所處緯度和中國相當,面積也相當,有比西西比河灌溉,也有中部大草原,為何沒有誕生遊牧文明?

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美國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猶如兩條巨龍橫臥東西,都是南北走向(中國山脈以東西走向為主)。美國中部從北方的五大湖到南方的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灣)流域,是超級巨大的中部平原。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因此美國雖然夾在兩個大陸中間,卻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非常不利於文明初期的農作物生長,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沒能孕育出大河文明的另一個原因。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沒有遊牧文明的原因,是美洲缺乏可馴化的牲畜。中國古代的馬、牛、羊、豬,古代北美全沒有。尤其是馬匹,在汽車發明之前,是人類普通的交通工具,而美洲沒有。

農耕文明需要馬匹去開疆擴土。

遊牧文明需要馬匹去縱橫馳騁。

美國誕生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騎兵,更是古代戰鬥力和機動性最強的兵種。

美洲不僅缺乏馬匹,也沒有阿拉伯世界溫順的駱駝,也沒有古印度人的大象。也就是說美洲人缺乏交通工具。美洲野牛,體型碩大,難以馴化。

馬匹並非是美洲文明進化緩慢的唯一障礙。任何文明發展都需要製作車輪。而輪子首先需要幾何基礎,必須圓,還需要精巧的結構;同時輪子需要有硬度,耐磨。

因此製作輪子必須用硬木。

加工硬木需要金屬工具。美洲古文明處於青銅時代,金屬太昂貴,難以作為農具推廣。這點可以從美洲三大文明種植土豆和玉米中得到佐證。這又回到前文所說沒能產生大河文明的因果中)——缺乏冶鐵術。

冶鐵技術不僅可以製造農具、促進農耕文明發展;同時還可以製造出馬鐙,從而提高遊牧文明的戰鬥力。正如華夏文明,馬鐙出現之後,遊牧民族騎兵的戰鬥力大幅提升。唐帝國為了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科技封鎖,從而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繁榮。

實際上來說,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彼此依賴,在相互博弈中發展。但廣袤的美洲大陸無法孕育出大河農耕文明,也就很難孕育出遊牧文明。因為遊牧文明需要的科技和物資,大部分來自大河農耕文明。

殖民者抵達美洲大陸之前,北歐海盜中的維京人可能已經抵達美洲,只不過無法適應惡劣的氣候而無法生存。地理大發現時代,初到北美的殖民者向北也就能到佛羅里達,再往北就難以生存。當然隨著工業革命發展,所有環境問題都不再是問題。美洲大陸嚴苛的生存環境,變成豐富的資源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