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買地券”,亦稱冥契、幽契。東漢中後期出現的一種作為替死者購買陰宅、冢地的憑證。券文多書寫或鐫刻於石、陶、鐵、鉛、木、磚等質材,多數埋於墓中。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地契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溫州平陽(今蒼南)雲巖鄉鯨頭村石岡下那一帶,山勢平緩,是鯨頭村有名的聚集風水的寶地,所以一直以來是村民們選擇百年後吉穴的理想之所。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村中一富戶在請工匠上山營造墓穴時意外挖出了一塊墓碑,當地名紳陳錫琛以敏銳的觸覺感到此碑來歷不凡,主動上門向並不識貨的東家收購了這塊後來被稱為“朱曼妻薛氏買地宅券”的石碑。拿回家後他逐字細究,還做了幾份拓片,送給恩師平陽縣學訓導吳承志和瑞安大儒孫詒讓,以求識讀研究。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孫詒讓


此拓片因此開始被多人傳閱,有好事者輾轉多方找到陳錫琛以求過目或求贈拓片,令其深受困擾。為絕他人念頭,陳錫琛對外一律言稱挖墓穴的人害怕得罪死者,重新埋回墓裡去了。

1930年,時任西泠印社副社長的方介堪在上海美專任教,學生中有來自平陽的學生陳德輝,是陳錫琛之孫。方介堪問起此券,陳德輝後以新拓相贈,方介堪始知該券仍在人間。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方介堪


1953年,走馬上任溫州市文管會副主任不久的方介堪專程赴平陽尋覓買地券原石。當時在平陽文化部門任職的蕭耘春陪同一道赴宜山尋訪,可惜初訪無功而返。1956年,回鄉的陳德輝竟在舊屋書齋地板下找到原石,並立即上報市文管會。聞悉的方先生再度來到宜山,組織購回,後收藏於溫州地區(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95年5月16日,地券經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定為一級文物,現在收藏於溫州博物館。

平陽移民史最早的佐證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此碑自出土之日始,特別是陳錫琛將碑拓流佈社會後,引起金石界的關注。吳承志率先撰寫《書朱曼買地宅券後》《再書朱曼買地宅莂後》兩篇考證文章,羅振玉編撰的《地券徵存》也收入此買地券。

吳承志從時間及對朱曼妻薛氏生平的考據,得出墓主夫君朱曼生世以及貶謫流寓平陽的過程。朱曼是三國時吳國孫權第六個兒子景帝孫休的太子舍人,也是孫休妻子朱夫人的親屬。後來,孫皓繼承了帝位,把朱夫人的太后名位給廢了,戚黨代表人物朱曼受此牽連被貶流放到平陽荒涼鯨頭村,隨夫的薛氏死後也埋在平陽。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據記載,西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始置始陽縣,旋改橫陽縣,為平陽分疆立縣之始。而“朱曼妻薛氏買地宅券”刻石時間為成帝鹹康四年(338),晚於橫陽立縣56年。說明橫陽雖東南僻隅小縣,但晉以來已有豪門世家的顯達官宦流寓於此,朱曼也成為平陽曆史可考的第一人,這塊買地券無疑成為平陽移民史最早的佐證。

國內僅存的東晉篆書碑刻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晉鹹康四年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吳故舍人立節都尉晉陵丹徒朱曼故妻薛,從天買地,從地買宅。東極甲乙,南極丙丁,西極庚辛,北極壬癸,中極戊己,上極天,下極泉,直錢二百萬,即日交畢。有志薛地,當詢天帝;有志薛宅,當詢土伯。任知者:東王公,西王聖母。如天帝律令。”

據卷文可知,此碑刻於東晉鹹康四年(338),長方形,縱30釐米,橫17.2釐米,厚8.5釐米。石質粗松,色灰黑,已斷裂。石面陰刻篆書文字106字,共8行,前7行每行14字,最後一行8字。格線粗細不勻,刻得較為草率。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此碑還有一顯著的特色是書法藝術。魏晉以來因禁碑嚴厲,故至今傳世為少。這也給書法史演變發展研究帶了斷層。本來晉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鼎盛之時,而買地券篆中帶隸意,字體方折,筆畫或單刀刻成,剛好補上從篆書過渡到隸書的空白,故是一件難得的晉代書法刻石。

後經羅振玉、方介堪、劉紹寬、郭沫若等研究,其書法,以篆為體,參以籀文,單刀陰刻,結體方整,骨肉亭勻,波磔分明,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平正中有秀逸之氣。更為可貴的是,它是目前國內僅存的東晉篆書碑刻。

11位名家題跋蔚為壯觀

風水寶地挖出陰間“房產證”,11位書法大師競相題跋!


今傳世的“朱曼妻薛氏買地宅券”拓片中,有一件為姜東舒舊藏並題簽,上有沙孟海、方介堪、陸維釗、姜東舒、韓登安、胡士瑩、朱孔陽、劉慎旃等十一家題跋,遍佈滿紙,蔚為壯觀。

跋者簡介:

1. 沙孟海(1900-1995),原名文若,別名石荒、沙邨、決明,浙江鄞縣人。曾任西泠印社社長,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等職。為當代書法大師。

2. 方介堪(1901-1987),名巌,字介堪,以字行,晚號蟬園老人,室名金篆樓、晚香堂。工書畫,精篆刻。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

3. 陸維釗(1899-1980),字東武、微昭,室名圓賞樓、莊徽室,浙江平湖人。工四五體書法、詩詞,五十歲後變體,獨創“蜾扁”為沙孟海稱道。曾任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4. 韓登安(1905-1976),原名競,以字行,一字仲錚,室名容膝樓、物芸齋,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社員。宗秦漢,酷嗜浙派,間仿皖派。著有《西泠印社勝蹟留痕》。

5. 夏承燾(1900-1986),字癯禪,改字瞿禪,晚年改字瞿髯,浙江永嘉人。曾任北京《民競報》副刊編輯、浙江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杭州大學教授等職。

6. 胡士瑩(1901-1979),字宛春,室名霜紅簃,別署霜紅,浙江平湖人。從事藏書、研究目錄和版本學。歷任之江大學文學院教授,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兼語言文學研究室研究員。

7. 朱孔陽(1892-1986),別名雲裳,自號三百方富翁,上海人。任金陵大學滬校教授,1982年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擅長書畫、文物鑑定,亦精篆刻。

8. 金啟靜,朱孔陽之妻。

9. 劉慎旃(1908-1992),號石戶之農、眘翁、慎叟,安徽巢湖人。上海新華藝專畢業,任南京市公路局製圖設計師,後隨黃賓虹助辦“神州國光社”。解放後在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任職32年。

10. 徐映璞(1892-1981),名禮璣,字映樸,號清平山人,浙江衢州人。曾任浙江通志館編纂、浙江文史館研究員,五十年代被推為“杭州文壇三老”,被出版界譽為歷史學家、文學家、詩人。

11. 姜東舒(1923-2008),號夢蟾、聽雨樓主,山東省乳山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瀾書畫社社長、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名譽院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