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2019深圳中考,如何赢在起跑线?关键就看这个新学期了

2019深圳中考,如何赢在起跑线?关键就看这个新学期了

距离2019年深圳中考还有291天,接下来的一学年里,同学们除了要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各项能力,还需要提前确定下自己的目标学校,有目标之后才会更有学习的动力,同时,相关中考政策的了解也必不可少的。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下备战2019深圳中考你必须要了解的那些事之深圳中考升学途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参加2018年深圳中考的规模:2018年深圳市中考报名人数7.21万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

2019深圳中考,如何赢在起跑线?关键就看这个新学期了

之前官方公布:2018年我市普高(含公民办)招生计划47903人,其中公办普高招生计划 34379人(比2017年增加1355人),公办普高学位增量为近年最多。

广东省教育厅在年初公布了2018年深圳初中应届毕业生为83485人,按中考人数7.2万来算,深圳公办普高率约47%,普高率约66%,而实际比例会比计算的低!

同时,2018 年初二生地会考考生 9.5 万人,大家可以估算出参加2019年深圳中考的人数了,不出意外,2019年深圳中考人数会创新高,对于这些大体的中考形式家长朋友们还是要了解的。

近期,深圳招考办发布了《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名单》,这里是深圳十区的录取人数。

2019深圳中考,如何赢在起跑线?关键就看这个新学期了

具体数据可以反映出相关对应情况,看到这些具体数据,现初三的同学们可真的要好好努力了,家长朋友们做到心里有数就行。

好了,我们现在步入正题,在深圳,初中升入高中是要参加全市的统一考试(即我们说的中考),按照分数线统一录取和入学。那么,除了中考以外,还有哪些渠道和录取方式呢?

深圳中考目前主要有五种升学途径:普通生(正取生)、指标生、特长生、自主招生、直升生。

这里需要小小科普下每年都要说的:A、C、D类考生

目前,深圳中考学生按户籍类型分为A、C、D三类

A类:指具有深圳户籍户口考生;

C类:虽持有我市居住证(暂住证)但享受市政府政策照顾人员的子女;

具体为其父(或其母)的下列材料之一:

1、《深圳市人才居住证》;

2、《深圳市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或市引进智力办公室出具的《出国留学人员资格证明》(2001年以前为《留学人员来深工作证明书》;

3、《深圳市高层专业人才证书》;

4、《广东省居住证》;

5、驻深解放军、武警、警备区各部队或驻港部队(不含部队下属企业)二次听军(警)官证;

6、具有我市户籍户口,并持有《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或原《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对于持外省发放的副高级以 专业技术资格证的,还需要能交验深圳市人事局出具的职称审核证明;

7、具有我市户籍户口,并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文凭验证室出具的证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文凭验证证明》。

D类:指除A、C类考生外,符合参加统一划线录取条件的考生

接下来是升学途径。


普通生

普通生也可以理解为正取生,即满足深圳中考报名条件,凭中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录取。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生地成绩

比较好的高中对生地分数都有要求,如果分数超过分数线,生地成绩不起作用;但如果分数压线,生地成绩作为同分比较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也影响着你是否能被这所学校录取。


直升生

直升生,不用凭中考成绩,提前被自己高中部的学校录取。

深圳市今年仍实行省一级公办普通中学

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直升到本校高中就读的办法。

直升生推荐条件为: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综合表现评价等级为A,具有我市户籍户口或是享受市政府优惠政策人员子女。

直升生比例为:以本校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生总数的 10%。

2018 年具有招收直升生资格的学校严格控制在 2012 年确定的学校范围,不再增加。已被确定为直升生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也不再参加其他学校的录取,但仍要参加中考。

高中学校为了留下初中学校优秀的生源,与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有意向进入本校高中的初中生签约,直升入本校高中。凡被推荐为直升生的学生,必须参加中考,被批准为直升生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和参加其他学校的录取。中考成绩不影响直升录取。

考虑到公平性,各学校基本上还是采取了考试的方式,不同的学校在推荐时,会用不同的参考方法。

目前深圳有两种主流方法。第一种是举行公开的选拔考试,以这一次选拔考试的名次作为推荐标准;第二种是将多次考试成绩综合考虑,择优推荐。


特长生

特色团队(特长生),体育、艺术特色团队是为适应和满足体育、艺术方面有特长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服务我市体育、艺术特色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体育、艺术特色团队报名资格的考生,可根据相关学校的特色团队招生计划,先进行现场报名,再上网在“提前批”填报特色团队志愿,参加全市统一中考,并参加特色团队专项考核(2018 年考核时间是6月30日)。

已通过特色团队报名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填报特色团队志愿,且限报通过审核的招生学校及专业细项。

体育艺术特色团队在“提前批”录取。被录取为体育、艺术特色团队的考生,其之前在网上填报的其他学校志愿将自动作废,不再参加其他志愿学校的录取。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包括:公办普高自主招生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民办学校自主招生

1.公办普高自主招生:经市教育局批准,允许部分公办普高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2018年自主招生安排在中考后进行,面试时间统一安排在7月1日,考生只能参加一所学校自主招生面试。

2.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和高中招生工作实际,2018 年继续开展中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试点学校名单详见深圳教育网和深圳招考网)。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 30%。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所就读学校学籍的我市初三毕业班学生(含不符合我市当年中考报名条件的学生)。

每位考生限报一所自主招生学校。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在中考前进行,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全市统一中考。

3.民办普高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对象为已参加 2018 年我市中考的考生。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中考报名材料审核未通过的我市应届初三毕业生不能参加中招划线录取,但可报名参加民办普高自主招生

已确定作为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学校将于录取学生签订协议书,经审核同意并公示无异议的,不能再填报中考志愿,也不再参加其它学校的录取。被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仍然要参加中考,但中考成绩不作为录取依据;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中考。


指标生

指标生,是指高中学校给予初中学校的招生指标,即该学校内要完成一定量学生的招生任务。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平等化,使各处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高中。

指标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定向降分录取,是指部分优质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学校招生,指标生名额将统一公示。

指标生是凭中考成绩和指标生降分录取,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控制在本校统招生分数线下15分以内(也就是说最高降15分录取)。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粤教基〔2010〕15 号)要求,2018 年深圳市将继续开展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简称指标生)直接分配到初中(含民办)学校改革。

不管是深户还是非深户,都可以报考指标生,但必须与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一致。面向AC类考生招生的计划,D类考生不能报考;面向D类考生招生的计划,AC类考生不能报考;面向ACD类考生招生的计划,其相应的指标生名额ACD类考生均可报考。


如何报考指标生呢?

指标生和填中考志愿是一起进行的,在网上填报中考志愿时, 符合指标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第一批次的8个志愿中,选择其中1个有指标生招生计划的学校作为指标志愿,在该志愿“指标生”选项前方框内打“√”即可,限报一个!

指标生报考是有条件的,因为如果不对考生的学籍和就读情况加以限制,就可能出现投机性非正常转学现象,或者学籍与考生就读学校分离的“挂读”现象。为了杜绝这些现象,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维护招生的公平公正,《指标生分配方案》对报考指标生的考生学籍和就读情况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从 2014 年起,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起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且取得该校三年学籍。

第二,从市外转入我市初中学校的学生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已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并取得该校学籍(从市外转入我市初中学校就读后再在市内转学的学生,不再享有指标生报名资格)。

第三,往届生和在市外初中学校毕业的深圳户籍考生不参加指标生名额分配。

体育、艺术术科特色班自主招生

体育、艺术术科特色班是为促进我市高中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大力扶持体育、艺术方面办学条件优良的高中学校提高质量和水平,实施统筹布点和跟踪培养,提升我市术科高考质量,为高校培养输送优秀的体艺专业人才。

2018 年我市批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 12 所学校术科特色班自主招生。6 月1-15 日进行报名(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申报的学校报名),7 月 1 日进行考核测试。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必须参加中考。被录取的考生所填报中考志愿作废,不再参加其他志愿学校的录取。

如何备战中考,初三新生开学准备

复习迎考的紧张氛围,不如先静心观察,看看初三的学习生活与初一、初二有何不同。同时,不妨仔细思考,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吧。

第一步:观察

各门课程的难度高了

与初一、初二的课程相比,初三的课程内容不论从量上还是难度上都上了一个台阶。语文学科有了更多的课外内容;数学讲求灵活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英语无论是词汇量还是阅读量都有了明显提升;物理有不少重点难点将在初三学习,并且对物理实验也有了新的要求;化学是一门新学科,这将是对学生们的一个全新挑战。

家长与老师的要求高了

因为有着中考这个目标,家长与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都高了。这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将这些要求转换为我们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或反抗。

学习时间更紧张了

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以及作业量的增加,学生们明显感觉到学习时间更紧张了。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课余时间以及睡眠时间的减少。这一变化使得许多学生倍感压力与紧张。

考试难度与题型变了

初一、初二年级的所有考试都非常具有"模块化"性质,即当前学什么内容就考什么内容。这让学生复习有针对性,较容易取得好成绩。

但是进入初三后,考试更倾向与具备"全面性"特点,考得更多更活。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早地适应中考模式,许多学校都早早地开始训练中考题型,这又使得难度上提高了一 档。

除了以上4点以外,初三的学习生活较之初一、初二来说,还有很多变化。这就需要学生们静心观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观察”既是“知彼”的过程,非常重要。

第二步:调整

进行过观察以后,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适应初三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比如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等各角度来调整自己。

克服消极心理

一是防止“飞镖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上,人们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这好比用力把飞镖往一个方向 掷,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

“飞镖效应”在学习中随处可见。比如,很多学生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不顾人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视体育锻炼,放弃了一切平常的兴趣爱好和文娱活动,拼命加班加点开夜车。

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习,反而会弄得整天头昏脑涨,甚至出现厌食、胸闷、失眠等一系 列生理表现,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在整个初三的学习中,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二是克服“高原现象”。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在人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疲倦和知识结构的重复性,可能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高原现象”。

这种现象在初三的复习阶段表现特别明显:过去学习新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点与日俱增,能明显地感受到进步、体会到较强的成就感;

而初三的学习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体会不到成就感,从而就容易感到沮丧,对自己丧失信心,出现心理疲惫现象,影响以后的学习。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进行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克服“高原现象”行之有效的方法。

调整学习方法

初一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初二学习方法重在把握基础的同时还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而初三学习方法重在综合性,注重初一、初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考点和题目的本质内容,这与之前的学习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上初三,我们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并做到长远计划和近期计划相结合。如果计划能具体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并能好好执行的话,一定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平衡各科

中考是一门综合性的考试,各科都要有较好的成绩,中考总体成绩才会提高。“木桶原理”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是,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 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感觉头痛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 尽量保持平衡。

生活好,才能学习好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而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 活习惯。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以这种状态去学习,收效会更大。

多思考,多提问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偏重对能力的考查,靠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而要培养这些能力 ,除了多听讲、多积累以外更是要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分析错误,避免重犯

几乎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题不二错”,不止同一道题不可再错,同一类型的题也不可再错。对于做练习或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只简单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

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某些薄弱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通过对错题的 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错误。

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关键一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自身的体系,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所学知识。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内容上,分科、按体系、分章节。

(二)、时间上,每节课后、每次作业后、每轮测验后、每日、每周、每月,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